第188章 昂昂而來,凜凜而去

字數:4641   加入書籤

A+A-




    “啟奏官家,臣以為我朝應當首先明確此次出征的目的。也就是說此次出兵翔龍府我朝是以占領廣東還是單純為了消滅元軍有生力量為目的。”陸秀夫站在一旁說道。
    陸秀夫雖然是文官,但人家是左丞相,百官之首,如此重要的朝廷大事把陸秀夫排除在外顯然是不合適的。
    雖然曆史上趙昺之死是陸秀夫背著跳海,但陸秀夫也是不忍心看著靖康之事和德佑皇帝悲劇重演。趙昺也不能過多的責備陸秀夫。
    “嗯,不錯,陸相公說的是。那麽眾卿家以為現如今的情況,我大宋是攻占翔龍府為上,還是說消滅敵軍有生力量為佳?”趙昺對著眾人問道。
    “回官家,臣以為當攻克翔龍府為上。一則可以重創敵軍。二則可以收複失地,給我大宋百姓以信心,讓百姓明白我大宋並沒有拋棄他們。”果然,作為一名堅定的主戰派,文天祥擲地有聲地說道。
    “官家,臣也是這個意思,倘若時間一久,則民心盡失,就如同當年被金國侵占的地方,其百姓早已不知我大宋的存在。”張世傑也讚同徹底收複廣南東路的建議。
    “其他人什麽意見?還是老規矩,暢所欲言,言者無罪。”趙昺也適時的給大家夥鼓勵道。
    “官家,我朝僅瓊州一地,人口不多,以至於兵力微薄,臣也讚同收複廣南東路全境,以便擴大兵力。”江鉦也說了自己的看法,不過其著眼點是從招兵買馬,擴大軍隊數量上。
    “回官家,臣亦讚同全麵收複廣南東路。廣東礦產豐富,金、銀、銅、鐵、鉛都是我朝急需之物。”作為商人出身的馬南寶更看重各種物資所需。
    “哈哈,好你個馬南寶,果然是無利不起早啊。”趙昺等人也被這“財迷”逗樂了。
    廣東礦產豐富,大寶山鐵礦和大頂鐵礦儲量超過了一億噸。
    兩座端州(今肇慶)境內的金礦,河台金礦、新洲金礦。
    廉江市除了金銀礦還盛產花崗岩,被稱為“花崗岩王國”。
    而宋軍大量需求的鉛礦則在廣南東路的韶州仁陽(今廣東韶關市仁化縣。)儲量極其豐富!
    隻要收複了這裏,宋軍所需要的鉛彈再無憂慮。
    另外陶瓷粘土、石膏、玻璃砂儲量也非常豐富,這些原料加工成瓷器、玻璃等製品,又可以為大宋獲得豐厚的收益。
    “你們都同意收複廣東全境麽?”趙昺問道。
    “臣等複議!”眾人異口同聲大聲地說道。
    “那就這麽定了,此戰我朝的最終目的便是收複整個廣南東路。”最終,趙昺把這次的戰略目標敲定下來。
    說到韶州,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千年小村莊,今韶關市仁化縣城口鎮恩村。
    這是一個在今天有300多戶蒙姓的小山村,這是一個神奇的小村莊,這是一個嶺南望族,這還是一個曾經鍾鳴鼎食的宋、明世家。
    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山村數百年來出了二十多位進士,被譽為“江南第一世家”。
    “文相公,君恩先生目前可還在韶州?”趙昺問道。
    蒙英昴 (ao,三聲。12291294),字宗文,號君恩,韶關市仁化縣城口恩村人。
    與文天祥同榜進士,文武雙全,德才兼備,早年因不願意巴結賈似道之流,屢遭貶謫。
    後來因為能力突出,被委以重任。
    再後來朝政糜爛,無力回天,此人便稱病回到家鄉,依山傍水建立了這座古村莊,保全一方百姓免遭塗炭。
    “回官家,宗文的確是在韶州。”文天祥回答道。
    “聽聞蒙宗文和你是同榜進士出身?此次出兵翔龍府,到時候還請文丞相引薦一番。”
    “官家,確實如此,臣和蒙英昴同為寶佑四年進士。不過此人早年謊稱有病辭官回家,不知陛下啟用此人是否合適?”
    這是在提蒙英昴的黑曆史了。
    “無妨,這點事情朕還是能容得下的。”
    雖然這種行為從某種意義上講可以理解為逃避,但趙昺心中並沒有覺得有什麽不妥之處。
    趙昺也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和大宋一起陪葬。倘若如此,夏商周王朝更替,亡一個朝代,死一批人,早就沒人了。
    曆史上的南宋末年朝政腐敗不堪,奸臣當道,又有多少人無可奈何花落去。
    這個時候的南宋已經非人力可以挽救的了,人各有誌,歸隱山林也是一種人生選擇,本無可厚非的事情。
    總比那些為了榮華富貴直接投降敵人要高尚的多得多。更何況人家隻不過回到家鄉,也沒有助紂為虐傷害百姓,就這一條就值得趙昺去邀請。
    《孟子》有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人生短短數十年,不得誌的時候,做到潔身自好;得誌顯達的時候,努力把善發揚光大。
    “舜之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與鹿豕遊,其所以異於深山之野人者幾希。及其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禦也。”
    王朝沒落,有人選擇投向敵人換取榮華富貴,有人恪守職責以身殉國,也有人“逃避”現實歸隱山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像陸秀夫、文天祥、張世傑、陳吊眼這樣的更顯得難能可貴,故而千百年來被人們所傳頌。
    毀譽參半的釣魚城之王立和襄陽城之呂文煥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雖然兩人都是彈盡糧絕被逼無奈投降。
    但王立的投降已經是崖山海戰前夕了,宋朝實質上已經滅亡。
    而呂文煥投降之後則參與一係列滅亡南宋的軍事行動,沿途不斷招降其舊部故人,以至於元朝長驅直入兵臨臨安城下。
    呂文煥雖然“迫不得已”,但正如文天祥痛斥其為逆臣那樣,自身有著洗不掉的罪責。
    “這,臣以為,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國事越是困難,作為臣子的更應該恪守為臣之道,豈能一走了之,臣請官家三思!”文天祥對著趙昺深鞠一躬,固執己見地說道。
    雖然是“同學”、“同窗”,但文天祥還是絲毫不給麵子,堅持君臣之道,認為作為臣子就應該與國朝同生共死。
    或許這就是所謂的“高者彌高,清者彌清”吧。因為文天祥他們是君子,具備“高”和“清”的本質。
    文天祥他們可以做到無論在什麽情況下,甚至在最惡劣的生存環境和危及生命的情況下,也能從善如流,決不會放棄自己的目標,改變自己的誌向。
    他們始終認為,隻有經過艱難困苦的磨練,才能擔大任於天下,拯救蒼生於水火,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文天祥,一位綿延七個世紀的不朽生命,在曆史長河中閃耀著璀璨的光芒。從南宋末年跨越了元、明、清,一路昂昂而來,並亦將踏著那無窮的歲月凜凜而去。
    在那個“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歲月裏,多少人迷失了方向,喪失了本心。累卵之危下,文天祥肩負著無數人的期望,然而終其一生都無力延續趙宋王朝,隻留下了“伏龍欲夾太陽飛,獨柱擎天力弗支。”的遺憾,令後人唏噓。
    無論是被俘後的文天祥,還是崖山海戰中的張世傑,皆因其忠貞不屈的精神和堅定不移的信仰而青史留名,為後人所敬仰。
    “卿等的人品,朕是知道的。朕此生能有幸與眾位卿家並肩戰鬥,實屬人生之最大幸甚。”趙昺退後兩步,對著在場的人們深鞠一躬。
    雖然一時間無法說服文天祥,但趙昺並不著急,況且人家說的也沒錯。
    兩人站的角度不同罷了。
    趙昺明白文天祥的心情,也知道他的為人,更明白他心中的那份執念。
    正因為文天祥心中的那份執念,所以他是不會允許一個“逃兵”的存在,哪怕此人曾經是自己的同窗好友。
    趙昺耐心地向文天祥解釋自己的想法和計劃,希望能夠得到理解和支持。
    文天祥則靜靜地聽著趙昺的話,一時間臉上露出了沉思的神情。
    喜歡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