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琉求之戰(二)
字數:5976 加入書籤
“呸,馬德,怎麽不往前衝了?”眾人看著停在一箭之地的五千餘名蠻夷大軍,覺得似乎有點不對勁。
的確不對勁,按照蠻夷以往的打法那都是一窩蜂的向前衝,今天居然停了下來。而且位置極佳,正好超過了弓箭的射程。
“大哥,要不要用床弩幹他一炮?”一名小校啐了一口老痰,指著排在最前麵長得像一個圓桶似的蠻夷頭目說道。
“四弟,不要慌,蠻夷人多勢大,且觀察一下再做計較。”
蠻夷大軍連件像樣的鐵製兵器都沒有,至於說鎧甲,想都不要想。
此時的蠻族目前基本上還停留在石器時代,所以說蠻夷大軍的戰鬥力並沒有多高。
但是別忘了,渡海而來的漢人畢竟人數有限,死一個真就少一個了。
剛剛渡海而來的時候,除了極少數人員之外都是沒有打過仗的,可以說最開始的時候漢人損失慘重,幾乎家家披麻戴孝。
後來還是在趙縣令的帶領下,打造兵器,挑選精壯組建新軍,並且從十萬百姓中選中了眼前的這位頗有一些本領的王將軍作為新軍統帥。
建造城池,搭建房屋,搶占良田,訓練士兵。趙縣令為了百姓們的生存,甚至下達了全民皆兵的告示,經過三年多艱苦卓絕的戰鬥,蠻夷被基本壓製。
至此,新城百姓才逐漸占據了上風。
不過,這種情況僅僅是在琉求北部這一小片地方罷了。事實上,整個琉求島依然是蠻夷的天下。
此時,王將軍再一次環視四周,新城將士們早已經列陣完畢,一個個披堅執銳,一枚枚寒光閃閃的槍頭伸出戰車之外,指向前方。
防守,可以有效的避免傷亡。特別是這位王將軍上位之後,漢人每戰幾乎都是以防守為主。
弓箭手們則在縣丞李雙的帶領下,張弓搭箭,時刻準備著將箭雨射向隨時有可能發起衝鋒的蠻夷大軍。
新城將士們劍拔弩張,嚴陣以待。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蠻夷大軍卻遠遠地站著,一步也不向前走。
“王將軍,蠻夷大軍一動不動,是否有什麽陰謀?”縣丞李雙問道。
王將軍眉頭緊皺,放眼望去,整個蠻夷大軍之中一個個穿的破破爛爛,基本上都是用獸皮圍成一圈,光著膀子。
當然了也有個別穿著粗布衣服的。
排在最前麵的居然還有人手持鐵叉,還有一些簡易的弓箭。
顯然,這些都是蠻夷大軍中的精銳所在。再往後麵看,什麽石錘,石刀,甚至還有手臂粗細的木棒,武器真是五花八門,什麽都有。
數十柄鐵叉排在前麵,有一種格格不入的感覺,這些精良的武器明顯是從進攻新城的時候繳獲的農具。
蠻族雖然落後卻也不傻啊,居然知道這玩意兒捅人還是比較厲害的。
“不好!蠻夷有詐!”王將軍道。
“有詐?王將軍的意思是?”縣丞李雙問道。
“李縣丞,你看,蠻夷列隊完成卻久久沒有發起進攻,必然是在等待時機。”
“等待時機?王將軍,此間可是通往新城的唯一通道,蠻夷難道還想調虎離山不成?”縣丞李雙驚愕道。
邑之有丞,所以協替其長,治一邑之政。
縣丞作為一縣之中的副長官,秦漢時期便已設置。其職責主要就是協助縣令掌管一縣之事,可以說其職責和縣令是重複的,故而其地位有些尷尬。
宋朝設置縣丞的目的其實說白了就是在縣令或者其他官員出差之時,臨時處理本地政務。
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一般來說,為令者是不會把手中的權力下放給副手的。作為一把手的縣令大多數情況下都不願意看到縣丞過多的幹預本縣事務。
縣丞這一官職從設置伊始便處於相當尷尬的境地,到了唐代就更加明顯了。
韓愈在其散文《藍田縣丞廳壁記》中,描寫了崔斯立任縣丞時所作所為。通過行文署名這一件事情,描述了唐代縣丞無所事事,形同虛設,消磨意誌的真相。
“丞之職所以貳令,於一邑無所不當問。其下主簿、尉,主簿、尉乃有分職。丞位高而逼,例以嫌不可否事……”
縣丞乃朝廷命官,地位很高,然其勢力還不及主簿這種小吏。
到了宋代,縣丞們更是整日裏閑暇無事,直接吟詩作賦去了。
雖然宋朝曾多次頒布詔令,要求縣丞、主簿、縣尉每日必須去長官廳議事,以達到一種“令有疑必谘於丞,丞有言必忠於令”的效果,其實沒啥用。
雖然朝廷有詔令,但真實的情況不過是縣丞進去之後作個揖,坐一會,喝杯茶,然後就直接退出去了。
但新城的情況又不太一樣,趙縣令既要安置好百姓,又要麵對蠻夷無休止的進攻,一個人根本就忙不過來。
眼前的這位李縣丞平時既要管城外的農事,又要配合王將軍共同抵抗野人的騷擾。
城內則主要是由趙縣令負責,在嚴重缺少能人的情況下,可以說整個新城這些為數不多的大小頭目們既有分工又相互配合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無他,隻為了生存下去。
“李縣丞,某感覺蠻夷正在等高山族。”王將軍道。
“什麽!”王將軍的話令李雙大吃一驚。
此時的李雙看著眼前由男女老少組成的五千餘人的大軍,心情更加凝重了。
高山族作為這一帶最大的部落,人數更加眾多。遠不是眼前這個名叫平埔族的小部落可以相比的。
宋朝時期,琉求島上的土著大體上分為兩類,一類是高山族,一類是平埔族。
現代科考已經證實,早在兩三萬年前,寶島和大陸是連為一體的,中間並沒有海峽的存在。
在遠古時代寶島和大陸是連成一片的,整個寶島更像是一個半島的存在。
到了一萬多年前,隨著海平麵的逐漸上升,兩岸之間依然存在著一條彎曲的陸地通道可以直達對麵。
這個陸地通道就如同一座“長橋”一般聯通兩地。
這便是遠古時期著名的“東山陸橋”。從福建路的東山島向東偏南一直蜿蜒曲折,到達琉求南部地區。
一百萬年間,海平麵下降超過40米的情況至少有七次之多。也就是說“陸橋”至少出現了7次!
距後世8000多年前,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麵逐漸開始上升,整個“陸橋”才徹底被海水淹沒,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之中,便形成了後世的這般麵貌。
也就說至少在五萬至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寶島已經有人居住了。
這一批最早進入寶島的居民,屬於北京人的後裔。而這些南遷的北京人的後裔便是通過大陸架走著進入寶島的。
這個大陸架便是後世人人皆知的那條海峽。
包括琉求島上的一部分野生動物,也是通過大陸架或者“陸橋”走過去的。
後世,在台東長濱鄉八仙洞發現了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出土了數千件石製品,這些石製品無論形態還是用途與大陸同期出土的石製品沒有什麽差別。
考古學者更是把清流人的牙齒化石和左鎮人的牙齒化石進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兩者都屬於舊石器時代南部地區的晚期智人,同宗同源。
試想一下,在兩三萬年之前,人類還沒有任何船舶製造技術的情況下,如何能夠渡過最窄處都有130公裏寬的海峽?
高山族主要生活在琉求島東部高山之上,這個部落並不會耕種,屬於遠古時代從大陸遷徙過來的,平時以打獵、捕魚為生。
高山族其實並不是特指某一個民族,她屬於琉求島本土少數民族的統稱。到了後世,還保持著一些固有的風俗與語言。
所謂“平埔”就是平地的意思,平埔族指的是生活在琉求島西北平原上的土著,也是一種統稱。
在數百年的時間內,逐漸被遷徙到琉求島上的漢人所同化。
平埔族的文明程度要遠高於高山族。
三年多的戰爭主要發生在琉求島西北部,新城損失慘重,但平埔族損失更加慘重,以至於連個像樣的兵器都沒有了,穿著跟個野人似的。
新城百姓和平埔族的矛盾顯然要比高山族大得多。
無他,雙方都在爭奪西部平原地區。至於說東部山區,居住在新城以便躲避蒙元的這些漢人是不願意去的。
山溝溝裏能種出來幾顆糧食?沒有糧食,對於漢人來說那絕對是災難性的。
“王將軍,你是說平埔族大軍在等高山族援兵?可是,這幾個部落長期以來一直互相攻伐,怎麽突然間就聯合起來?”縣丞李雙雖然不敢相信,可還是大吃一驚,臉色一片蒼白。
“某也不知道,但某有一種感覺,用不了多久其他部落的援兵必然趕到。唉,希望是某杞人憂天吧。”末了,王將軍長歎一聲。
“這可如何是好?”王雙用急切地語氣問道。
倘若撤退把敵人引到城門下,新城將士依托城牆倒是可以抵擋這群戰五渣。但問題是,此時新城將士們身後不遠處就是農田,一旦撤退,剛開始生長的小青苗必然被這些野蠻人徹底摧毀。
沒有了糧食,新城百姓能不能熬過去很難說。
“將軍,不如先撤到後方兩處軍堡之中。”縣城王雙道。
為了拱衛農田,新城百姓在這段狹長地帶的邊緣位置,修建了兩處軍堡,一曰“新堡”,另一個名曰“安堡”。
“新安”,其意自明。
兩處軍堡互為犄角,並且常年駐軍,遇到緊急情況還可以隨時接應正在田裏勞作的百姓們。
這一次王將軍之所以出兵,主要原因還是犯了經驗上的錯誤,單純的認為蠻夷戰鬥力不強。
並且在沒有任何情報來源的情況下,意圖通過一場野戰好好的殺一殺蠻夷的威風,順便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
可以說一向穩重的王將軍這一次有些飄了,或者說有些心急了。
“也隻有這個辦法了。”王將軍簡單思考一下,認為隻有徐徐撤退才能更好地減少不必要的傷亡。
喜歡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