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驅除胡虜,大宋萬勝
字數:6482 加入書籤
數日之後,翔龍府外。
足足二十五萬宋軍集結完畢,其中火器部隊,包括火槍手和炮兵的人數越來越多,剩下的便是刀盾兵,長槍兵以及少量的弓箭手了。
即便是宋軍擁有了大量先進的火器,哪怕是後裝槍的數量也不在少數,但趙昺仍然無法做到完全徹底拋棄冷兵器。
隻不過火器的比例越來越高,冷兵器的占比越來越低罷了。
二十五萬大軍加上隨軍的十五萬民夫,人數超過四十萬之眾。
讓眾多人集結於此,實非易事,趙昺為此足足籌備了半年。
最前方列陣的是宋朝兵馬,其後是負責後勤運輸的民夫。
趙昺立於一處山坡之上,極目遠眺,隻見人員遍布,營帳滿山,無邊無際,連綿不絕。
如此眾多的人員,綿延數十裏。各色戰旗竟達上萬之多,各種大牲畜更是不可勝數。
山頂上,祭祀的高台已然布置妥當。趙昺帶領著文武百官,燃香拜祭天地,告慰祖宗,祭祀大宋英烈。
除大宋皇帝靈位外,那些已逝的大宋忠臣良將之牌位,亦莊重地陳列於此。
範仲淹、蘇軾、狄青、宗澤、韓世忠、嶽飛、辛棄疾、陸遊……
“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落日塞塵起,胡騎獵清秋。漢家組練十萬,列艦聳高樓。”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趙昺站在台上,大聲誦讀出一首首名句。
台下,陸遊的孫子陸元庭,曾孫陸傳義,玄孫陸天騏早已經淚流滿麵。
趙昺走下台去,走到陸元庭等人身邊,大聲說道“朕,今日帶著卿等,一起北定中原!”
“陛下……”
淚眼模糊的陸家人,匍匐在地,幾度哽咽,張著嘴說不出話來。
曆史上,不光陸遊如此,其子孫後人也是才華橫溢,品德高尚,忠君愛國之士。
陸遊之子陸子修都出仕宋朝,真正做到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其孫子陸元庭,曾孫均以身殉國,玄孫陸天騏更是追隨陸秀夫一同跳海自盡。
然而,因趙昺的穿越,這個時代的曆史軌跡被驟然改變,悲劇得以幸免。
趙昺逐一扶起這些忠臣良將的後裔。
隨後回到高台之上的趙昺,接過陸秀夫舉著的《奉天北伐討元檄文》大聲念到
“奉天北伐討元檄文……自端平元年,金國覆滅,窩闊台背信棄義……隨後舉兵犯我大宋,韃酋殘暴無道,屠殺我川中軍民……蓋我華夏之民,天必命我華夏之人以安之,夷狄何以得而治之!今,大宋天子昺當率三軍逐胡虜,除暴亂……朕誌在驅除韃虜,恢複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皆為華夏……故茲告諭,想宜知悉。”
檄文很長,趙昺每念一句,就有無數人接力向下傳頌,目的是為了讓數十萬大宋軍民都能聽得到。
所以說這是一個破費時間的過程。
檄文便是決心,不僅僅是收複失地的決心,也是結束天下動亂的決心,更是讓億萬生靈安生的決心。
“驅除胡虜,大宋萬勝!”
末了,趙昺振臂高呼。
“驅除胡虜,大宋萬勝!”文武百官。
“驅除胡虜,大宋萬勝!”宋軍將士。
“驅除胡虜,大宋萬勝!”隨軍民夫。
文武百官,“百萬”軍民,齊聲高呼,聲震萬裏。
“來人,帶蒲師文,祭旗!”
趙昺對著左右大喝一聲道。
祭旗可以說是來自遠古時期的傳統了,出師討伐敵人之前的一種祭祀活動。
一般都有軍中壯漢擔任,倘若將牛頭一刀兩斷則預示著戰事順利,若一刀下去砍在骨頭上,大刀片子被卡住,往往嚴重影響軍心士氣。
趙昺並沒有用牛,而是把蒲師文還有一些罪大惡極的蒙元死硬分子帶了上來。
當然了,人群之中也有楊祥的身影。
被人按倒在地,知道難逃一死的蒲師文、楊祥以及一波死硬分子們的目光中充滿了對死亡的恐懼,拚命掙紮卻也無濟於事,想張嘴說話,可是張開嘴之後卻隻發出“嗚嗚啦啦”的聲響。
麵對死亡,臨死之前的恐懼讓這些人渾身顫抖,有的癱軟在地,有些人更是嚇昏過去。
天道,是公平的。
事到臨頭,悔之晚矣。
不知道這些人是否想到曾經的自己也是這樣高舉著屠刀向著手無寸鐵的弱者揮去。
當它們不顧百姓的求饒,瘋狂殺戮、掠奪的時候,可曾想到有一天它們自己也會跪在地上瑟瑟發抖,如狗一般的祈求活命。
人頭,自然沒有牛頭硬氣,在趙昺一番慷慨陳詞之後,一片刀光劍影落下,數十個腦袋咕嚕嚕滾落在地。
刹那間,天空烏雲壓頂,地麵陰風四起。
一時間仿佛有無數黑影在耳旁哭泣……
隨著蒲師文等人被斬殺,趙昺和文武百官一同祭拜數十年來的死難者。
小太監們端來清水,趙昺淨手之後親自點燃長香,長拜,插入香爐之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隨後滿朝文武依次焚香祭拜。
“魂兮歸來!大漢魂不滅!”
封建王朝,皇朝末期,漢末,南北朝,五代。
瘟疫,戰亂,百姓宛若豬狗!
“就讓朕結束這個亂世吧!就讓朕親手打造一個民稍安的盛世吧。”
趙昺握緊拳頭,心中的信念在這一刻更加堅定。
隨著君臣焚香儀式的結束,剛剛還是烏雲壓頭的天空,瞬間變得晴朗起來。
風停,烏雲散,陽光普照大地……
“大舉,這些年來朕一直把你外放,卿家可有怨言?”一條山間小道,趙昺和陳吊眼,文天瑞君臣三人緩步前行。
“臣不敢,臣以一介布衣身居高位,陛下的恩情臣無以為報。臣這幾年一直在等待陛下的召喚。今日終於讓臣等到了。”略微靠後一步的陳吊眼說道。
“朕把這西南的大好河山就交給你們二人了。”趙昺回過頭看了看陳吊眼和文天瑞。
文天瑞是文天祥的堂弟,曆史上宋朝滅亡之後,文天瑞帶領家人渡過海峽,在瓊州島上隱居下來。
文天祥的弟弟文壁在宋朝滅亡之後,為保存城中(惠州)百姓無奈降元,後來出仕元庭。
隻不過這個時空,文壁無奈降元的事情亦沒有發生。
(南粵文氏始祖是文天瑞,並非文天祥,但二人屬於堂兄弟關係,故而屬於一脈同源。)
“此次收複西南,山路難行,困難重重。此行,大舉,天瑞你二人任重道遠啊。”趙昺道。
整個西南地區,地域廣泛,一路上山高林密,人口複雜,對於西南軍團來說將是一場巨大的考驗。
“大舉,你負責軍事行動。天瑞,你負責民政。切記,對於頑固分子要猛打猛殺,務必斬草除根,免得生出禍端來。對於普通百姓要爭取民心。民心在,則事半功倍;民心失,即便打下來的地盤也將朝不保夕。”
趙昺最怕的就是前腳剛走,後院起火。
無他,在這個時代,老百姓判斷力有限,很容易被忽悠,成為蒙元殘餘勢力和陰謀者手中的犧牲品。
被賣了,還替人家數錢呢,死都不知道咋死的。
所以說,爭取西南本地百姓的支持,比攻城更重要。
陳吊眼的強項在於作戰,內政並不是其所熟悉的,這也是趙昺把文天祥的堂弟派出去的原因。
多年的磨練,加上天資聰明,文天瑞足以獨當一麵,肩負起穩定西南的重任。
“臣等謹記陛下教誨。”兩人行了一禮,道。
“天瑞,這一去可能數年之久,風餐露宿。卿當務必保重身體。”
陳吊眼較為年輕,且出身武人,趙昺對此並未過多憂慮。然而,對於文天瑞這一介書生,趙昺還是忍不住多囑咐兩句。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大宋四路大軍,看起來最輕鬆的或許就是張世傑的東路軍了,在蘇景瞻和琉球府的支援下,可以預見,勢必摧枯拉朽一般攻克福安。
西路軍在趙與珞的指揮下,收複潭州也不會遇到太大困難。
中路軍兵多將廣,再加上趙昺禦駕親征,隆興也不在話下。
趙昺唯一最擔心的就是陳吊眼和文天瑞的西南軍團了,距離太遠,戰線過長。
因此,趙昺方才破例與此二人單獨長談良久。此外,西南地區對趙昺而言至關重要,決不能有任何閃失。
“西南對於我朝關係重大,二位卿家遇事務必多商量,多溝通,做到謀定而後動。”趙昺再次叮囑道。
“請陛下放心,臣等謹記。”
第二日,祥興十一年二月初二。
二月二龍抬頭,這是個好日子。
一大早,吃過飯食的各路大軍開始拔營起寨。
軍旗飄揚,連綿數十裏,數十萬大軍奔赴不同的方向,大宋北伐正式拉開序幕。
趙昺辭別楊太後,告別皇後章靜,婉言拒絕了皇後要求趙昺攜帶女眷以便照顧身體的好意。
用趙昺的話來說,朕是去打仗的,不是去遊玩的,豈能帶上一群宮女不成。
況且,今日的離別也是為了將來更好的團聚。
安撫好人生中最重要的兩個女人,趙昺跨上戰馬,跟隨在大軍之中,毅然決然地朝著北方大地前行。
如同武俠小說裏所描述的,身負長劍,義無反顧,勇往直前……
親見大宋皇帝孤身一人,竟未攜一宮女,無數將士再次將目光投向趙昺。
此時,大宋將士士氣激昂,熱血澎湃。
趙昺與文天祥率中路軍朝北進發。
楊太後、章皇後及以陸秀夫為首的文官們留了下來。
後方雖然沒有什麽生命危險,但也是如履薄冰。
二十餘萬將士,十餘萬的民夫,光是每日的消耗那都是個天文數字,這些都要陸秀夫等人的居中調度,漫長的補給線其難度可想而知。
喜歡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