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瘋狂

字數:3613   加入書籤

A+A-




    新宋1138!
    臨安城瘋狂了,《三國演義》火了,兩位老爺子上班的那處瓦舍也火了。這幾天很多百姓都會談起《三國演義》的事情,特別是臨安東門附近的居民,甚至一些達官貴人也都聽到了一些風聲。
    在兩處勾欄,《三國演義》已經講到了第八回,按照規矩一天一回,一回說三場。現在每到了兩位老爺子說書的時間段,勾欄裏麵的客人幾乎都是爆滿。
    由於《三國演義》的躥紅,老爺子被請到了更大的勾欄裏評書,幾乎每場評書都是上千人圍觀,由於是大型勾欄,所以老爺子每次說書時都要把嗓門開到最大,隻是短短幾天的時間,就已經讓他的嗓子有些受不了。
    沾《三國演義》的光,李奇也小小的火了一把,打響了他的知名度。當然這是在一定的圈子內,比如勾欄瓦舍的主事人的圈子裏,倒是客人們並不知道《三國演義》是誰寫的。
    《三國演義》一回差不多六千字,李奇用手書寫,從早忙到晚也隻能寫一回多一點,這也是他還不怎麽習慣,要是再過一段時間還能再快一點。
    李奇的原稿已經被送回了,不過抄稿估計已經好幾十份了吧,而且隨著《三國演義》的火熱,這些抄稿數量還有蔓延的趨勢。其中呂家老爺子讓人抄了兩份,兩個老爺子所在的瓦舍管事人也讓人抄了幾份,還有就是聞風而來的一些喜歡《三國演義》的讀書人,特別是有幾個還是李奇的同窗好友。
    李奇曾經在一個小私塾上過幾年學,認識了一些好友,這次也是其中一個好友黃善打聽到《三國演義》是李奇寫的,頓時就跑到李奇家中要稿子,李奇當然不給,後來黃善就找來了一幫人抄稿。
    到現在為止,幾乎每天李奇爺孫兩居住的院子都能看到十幾個書生打扮的人在奮筆疾書,這些人都是來抄稿的。
    考慮到古代信息傳播速度不是很快,又再者眾人保證了不把兩個老爺子沒說過的章節公布於眾後,李奇就放任眾人的抄稿行為了。
    所以每天從早到晚,李奇家的院子裏都會看到十幾個人拿著‘鵝毛筆’嘩嘩的寫著。話說鵝毛筆的書寫速度就是要比毛筆快上很多倍,剛開始很多人抄寫的時候還用毛筆,認為鵝毛筆不是正途,讀書人不屑使用。結果隻是一天時間,費了幾十張紙都沒寫完一回的情況下,眾人第二天都紛紛用起了‘鵝毛筆’,一時間水塘鎮的鵝就遭了秧。
    此時的《三國演義》,李奇已經寫到了第三十七回,雖然他有一天兩回的速度,但是他一天卻寫三回。原因嘛,那是因為書寫《三國演義》的人變成了別人,李奇隻用想到後念出來讓別人抄寫。這樣時間充足得很,也不怕累著了。寫作進度就這樣快了起來。
    隻見此時李奇的房間裏,一個十七八歲的青年正握著鵝毛筆奮筆疾書,此人正是呂春,李奇則是站在他的身側,口中則是說個不停,而呂春則是手中不停。兩人的身後還有幾個青年圍在四周觀看。呂春寫了一段時間,隨後又換了一個青年,李奇還是在一旁念。
    這段時間有很多人向李奇催稿,結果李奇說手痛,結果斷了兩天的更新,他確實是手痛了,一連寫了好幾萬字的稿子,他的手腕真是受不了了。最後等更新的人等不及了,特別是呂老爺子,索性最後把呂春派來當李奇的禦用抄手。李奇念他就寫,至於其他幾個青年人則是李奇的同窗好友。
    有人幫忙,李奇就不用怕手腕酸痛的問題了,每天從早六點忙到晚上八九點,日更新一萬多字不再話下。
    隨著《三國演義》打出名氣,終於在其他瓦舍也流行了起來,現在幾乎很多客人聽書都是衝著《三國演義》去的。
    說道《三國演義》為何剛剛麵世就快速躥紅,這是有曆史原因的。評書從唐以來得到發展,其中‘唐傳奇’就是這些的體現。說書在宋才得到了廣泛的發展,很多‘編輯’根據曆史上一些事情匯總,編成一些話本,比如《刻舟求劍》的故事,《破鏡重圓》的故事,《綠衣使者》等等等等,都是一些短篇小故事。
    曆史上真正的小說在明朝後才得到發展,‘編輯’們跟具曆史,以及民間流傳的故事進行整理,從而寫出像《三國演義》之類的演繹類小說。
    而在宋朝,《三國演義》無疑是劃時代的作品,它不僅僅是故事類容情節與現今的話本不同,其篇幅字數也是不可同日而語,讀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如果說現在宋朝流行的話本隻是二十一世紀一本地攤上故事會中的一個小故事的話,那麽《三國演義》就是至高神花幾年時間寫出的神作。兩相的差別根本不是一個概念。
    總之一句話,大家想想電腦網吧普及後網民的瘋狂就知道了,零幾年的時候甚至有很多人因為長時間上網導致猝死。《三國演繹》就好比二十世紀的網吧興起,和蘋果四代手機麵世後的瘋狂一般。
    如今臨安城的所有瓦舍中,每天都會有說書人在說《三國演義》,這也是李奇暗中推動的結果,李奇與兩個老爺子所在瓦舍的主事人見了麵,依仗自己是《三國演義》的作者,李奇與瓦舍達成了一些協議。
    就比如,李奇把《三國演義》的稿子以一章一貫錢的高價賣給瓦舍,瓦舍再把稿子買給其他瓦舍,至於能賣出多少錢就不管李奇的事兒了。
    然而隨著整個臨安的所有勾欄瓦舍都在說《三國演義》的時候,三國演義已經成為了最賺錢的節目。
    原本臨安城中所有瓦舍一天接待的客人是五萬人,但是隨著《三國演義》的到來,猛然間就激增到了十萬,而且大多數人都是衝著《三國演義》所去。
    在勾欄瓦舍中,最受歡迎的是戲劇,占所有節目的三四成之多,但是《三國演義》卻打破了這一現象,原本說書的節目在勾欄中才占一成不到,但是現在所有來瓦舍的客人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會選擇聽《三國演義》的評書,其他的人時間充裕才會去看看戲曲或者是雜耍之類的。
    而且《三國演義》的出現,還改變了說書人的生活,以前的說書人每天都要準備好幾個故事,但是現在他們卻不需要了,隻需要在各個瓦舍的主事人手中領取《三國演義》的手稿練習。
    紹興八年七月十日,一條消息經快馬傳回臨安,頓時整個臨安沸騰了,嶽飛將軍,張應將軍,還有韓清將軍率軍於河清縣大敗金人,又乘勝收複鄭州汝州。這條消息對於臨安百姓來說實在是太振奮了,金人攻克汴京以來,大宋的所有百姓就有一種隨時麵臨國破家亡的壓力,但是嶽飛將軍的接連勝利讓所有百姓都看到了希望。
    消息傳到臨安的當天,全城百姓無不殺雞宰羊慶祝這次的勝利,爆竹聲響徹整個臨安,就像是過年一般。
    而這天的所有瓦舍勾欄的生意也是特別的好,每一場節目都是爆滿。
    為了順應這場勝利帶來的喜悅,也為了賺錢,李奇乘熱打鐵,他準備再出一本評書,《說嶽》,全名《說嶽全傳》。
    《說嶽》正是說的嶽飛的故事,從嶽母刺字開始說起,再到嶽飛三次參軍,最終含冤被斬於風波亭。
    一連幾天時間,李奇等把《三國演繹》的更新‘糊弄’完後,就會獨自一個人待在房間裏編寫《說嶽》。
    《說嶽》的字數也並不少,以李奇的速度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寫完,不過就在李奇寫了幾天後,他的臉上卻是出現了糾結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