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6章 是誰在藥物中做了手腳
字數:4317 加入書籤
與此同時,慈禧皇太後叫來李蓮英,讓他秘密派幾個心腹太監,暗中去調查在光緒皇帝藥物中做了手腳的事。
奇怪的是,那些被召集去再次診斷光緒皇帝病情的太醫們,在回家途中卻突然遭遇刺客襲擊,所幸隻是傷了幾個人,其他人並未致命傷害。
雖然這件事情使得調查陷入了更加困難的境地,但是張之洞等人覺得,既然調查已經開始,就不能半途而廢,就此收手。不管前方阻力有多大,一定要一查到底,給大家一個交代。
於是,他們一邊派人保護剩餘太醫的安全,一邊派人暗中收集線索,查找幕後黑手。
眾人心中暗自揣測,覺得這一係列事件的背後,似乎都有袁世凱的影子在作祟。
他們隱隱約約地感覺到,就是這個野心勃勃、手握重權的家夥,暗中對光緒皇帝所服用的藥物動了手腳。
可是,他們也隻能是猜測,因為沒有確鑿的證據來證明這一猜測,大家隻能暫時按捺住心頭的憤怒和疑慮,耐心地等待著暗中調查的結果。
畢竟,要想揭露這樣一個位高權重之人的陰謀詭計,必須得有鐵一般的事實作為支撐才行。
日子就這樣在充滿猜忌與不安的氛圍中一天天過去,而那隱藏在暗處的真相,仿佛也變得愈發撲朔迷離起來。
其實,這些大臣對袁世凱的懷疑一點兒沒錯,就是他對光緒皇帝服用的藥物中做了手腳,投了毒。
袁世凱一直想把光緒皇帝除之而後快,因為自從戊戌變法,袁世凱告密後,光緒皇帝就對袁世凱恨之入骨,幾次想把袁世凱殺掉,以解他的心頭之恨。
可是,苦於慈禧皇太後的保護,光緒皇帝無從下手,對袁世凱也奈何不了,隻能懷恨在心,伺機而動。
後來,袁世凱在慶親王奕匡和慈禧皇太後的大力支持下,他又順利地進入了軍機處,成了軍機大臣。
光緒皇帝對此更是恨得咬牙切齒,恨不得當下派人就把袁世凱給做了,以解心頭之恨。
袁世凱也看出了光緒皇帝對他的厭惡和憎恨。起先,袁世凱由慈禧皇太後罩著,他對光緒皇帝還沒有多少的害怕和恐懼。可是隨著慈禧皇太後逐漸老去,而又病魔纏身,不知道哪天一病不起來,去見閻王。到時候,光緒皇帝上台當權了,他還能放過袁世凱嗎?
袁世凱這樣一想,害怕了。
毫不懷疑,光緒皇帝當權後,首先下旨殺掉的人一定是袁世凱,因為袁世凱斷送了他一生的政治抱負,毀掉了他美好的政治前程。
要不是當年袁世凱給慈禧皇太後告密,他現在說不定就是大清朝威風凜凜的皇上,九五至尊,他會把大清朝治理的富國強兵,繁榮昌盛。
這一切都因為袁世凱的告密而終結,最後付之東流,一切成了泡影,他還被慈禧皇太後終身軟禁在瀛台。是可忍孰不可忍!慈禧皇太後駕崩後,他一定不會放過袁世凱的。
袁世凱正是基於這樣的現實狀況考慮,才不得不冒天下之大不韙,對光緒皇帝采取斷絕措施,決定在他服用的藥物裏做文章。
袁世凱秘密派人收買了光緒皇帝身邊的貼身太監,給光緒皇帝服用的藥物中放了慢性毒藥。
光緒皇帝吃了有毒的藥物,肚子開始疼痛,臉色逐漸變黑,氣息漸漸微弱,油盡燈枯,大限將至。
瀛台中的光緒帝,生命之火越來越微弱,整個皇宮籠罩在一片陰霾之下,一場圍繞皇權歸屬的風暴即將席卷而來。
就在文武百官,王公大臣們著手收集證據,決心查出謀害光緒皇帝幕後凶手的時候,慈禧皇太後的痢疾病又犯了,肚子疼得厲害,渾身發冷,而且這一次病得比以往任何一次都重。
李蓮英一刻不離地陪在慈禧皇太後左右,他派人叫來醫生杜仲駿,讓他給慈禧皇太後看病。
杜仲駿給慈禧皇太後把脈後說:“大總管,老佛爺是受了點風寒,並無大礙。隻是人老了,免疫能力下降,有點風寒扛不住。吃幾副藥,調理一下,靜養幾天就好了。”
“那你就快快給老佛爺開幾副藥,讓老佛爺喝了,盡快把老佛爺的身體調理好,讓老佛爺好起來,朝廷還有許多大事等著老佛爺裁決哩。”李蓮英催促杜仲駿說。
杜仲駿趕緊給慈禧皇太後開了幾副藥,李蓮英派人去太醫院抓回了藥,讓人盡快熬製藥,端來讓慈禧皇太後服用。
其實杜仲駿是不敢說,他心裏明鏡似地清楚,慈禧皇太後已經病入膏肓,油盡燈枯,日薄西山,行將就木了。她的大限也快到了,說不定就和光緒皇帝駕崩的日子不差前後。
當然,這麽重要和機密的話,他是不能說給慈禧皇太後他和李蓮英聽的,也是不能說給其他軍機大臣聽的,他也是不敢說的。
因為這話一出口,就會引來朝廷上下一片混亂。說不定整個國家就會出現一片混亂,百姓就會塗炭生靈,流離失所。
為了國家的安定,老百姓的安危,他隻能把這些話深深地埋藏在心裏,永遠不說出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兩宮都得病了,臥床不起,這可急壞了軍機大臣們和李蓮英,他們再也無精力和時間去調查誰在光緒皇帝的藥物中做了手腳,讓光緒皇帝吃了中毒藥物的事情了。
他們現在麵臨的最迫切的事情是,一是擔負起處理國家大政的事情,二是積極準備兩宮的後事問題。
首席軍機大臣慶親王奕匡自然就承擔起了這份沉甸甸的責任。他召集軍機大臣商議兩宮的後事問題。
“各位大臣,現在皇上已經大限將至,很快就不行了。可是在這關鍵時刻,老佛爺又病倒了。咱們不得不一起商議一下有關皇上和老佛爺的後事問題。請各位踴躍發言,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談談對這件事的看法。”慶親王奕匡說。
“王爺,微臣以為,我們應該盡快派人前去西陵給皇上找塊‘吉地’,為皇上準備陵寢吧,不然來不及了。”張之洞撚著胡須說。
“對,王爺,張大人說的對,皇上現在病得很重,應該盡快給皇上修建陵寢,說不準哪一天皇上龍馭賓天,到時候咱們就有點措手不及,手忙腳亂了。”鹿傳霖說。
當然,大家隻談光緒皇帝的陵墓,不說慈禧皇太後的陵墓。這不是說慈禧皇太後沒有光緒皇帝重要,主要是光緒皇帝歲數年輕,陵墓還沒有提上議事日程過,更別說修建了。
而慈禧皇太後則不同,她的陵寢早已經修好了,它在東陵的普陀峪,所以,這次光緒皇帝的陵寢就打算修建在西陵。
慶親王奕匡點頭稱是,“張大人說得對,那此事就交給你去辦吧。”
張之洞領命而去。
然而袁世凱卻心懷鬼胎,他不想讓光緒皇帝駕崩後順利下葬,他怕光緒皇帝的陵墓建成後,成為某些人緬懷舊主反抗他的象征。
於是他暗中指使手下到處散布謠言,說光緒皇帝是被奸人毒害致死,在入土之前必須查清事情真相,否則就會有不祥之兆降臨大清。
一時間,京城裏人心惶惶,議論紛紛,謠言四起。
慶親王奕匡聽到謠言,勃然大怒。
俗話說,謠言止於智者。
慶親王奕匡知道,這謠言必定是袁世凱搗的鬼,意圖是在破壞局勢穩定。
但是,他更清楚,當前首要任務仍然是籌備兩宮後事,而不能被謠言蠱惑。他一邊安撫民眾,一邊加緊落實光緒皇帝陵寢事宜。
同時,他也派親信留意袁世凱的動向,以防他再生事端。
慈禧皇太後這邊,病情愈發嚴重,意識開始出現時而清醒,時而模糊的情況。
她隱隱約約地感覺到朝中暗流湧動,可是卻無能為力去掌控這個局麵了。
喜歡慈禧皇後與她的三個寵愛太監請大家收藏:()慈禧皇後與她的三個寵愛太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