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老王要全力輔佐朱厚照
字數:4277 加入書籤
王守仁回到客棧,麵色凝重。
諸氏見王守仁眉宇間憂慮不減,開口安撫“朝廷得民心,這是好事,夫君為何苦惱?”
王守仁端起茶壺,倒了一杯冷茶,一飲而盡“民間百姓常說,南有蘇杭,北有臨張。蘇杭指的是蘇州、杭州,臨張指的是臨清、張秋。這臨清算得上運河重鎮之地,多少商人貨物在此集散。如今有人造勢,言說正德皇帝已是天命覺醒,所有人都盼著太平好日子。”
“可你想過沒有,若是朝廷施策讓百姓失望,民亂頻頻,國無寧日,這皇室的威嚴何存?到那時,萬民從對朝廷的失望會轉為絕望!如此宣傳看似高明,撫慰人心,實則是飲鴆止渴,稍有不慎,滿盤皆輸!除非——”
諸氏蹙眉“除非什麽?”
王守仁苦澀地看向諸氏“除非,朝廷之策,不再出一次大的過錯!”
隻是,這可能嗎?
越接近北京,越感覺前方迷霧重重。
縱領悟心學之道,可也望不穿風雲,看不到那雙無形的手。
翌日一早,王守仁、曾繁扶等人一起乘船北上。
運河之上,舳艫相接,檣桅高聳,白帆點點,百裏不絕。
除漕運糧船外,還有許多官船、商船和民船,南方生產的絲綢、茶葉、瓷器,北方生產的豆、麥、梨、棗等,都經大運河集散到各地。
船至靜海時,王守仁驚訝地發現,原本北向而上的漕運糧船紛紛轉向南下。岸邊更有官差衙役敲鑼打鼓地催促民船、商船靠岸,讓出水道,供糧船通行。
而在王守仁等人身後的一些漕運糧船也被勒令改道南下。
俞青山不解,發出疑問“為何會這樣?”
曾繁扶看著不斷南下的漕船,輕道“頗有一種漕運倒流,移都就食之感。”
百姓在家鄉吃不起飯了,換個地方吃,叫乞討。
如果朝廷在都城吃不起飯了,那皇帝帶著文武大臣、王公貴族就換個地方吃飯,這就是移都就食。最典型的就是唐朝,來回在長安大灶、洛陽小灶之間晃悠……
大明自永樂遷都北京之後九十年的光景裏,朝廷從來沒有“移都就食”過,歸根到底是因為京杭大運河承擔了南糧北運的使命,保障了京師糧食供應。
所有漕運船隻,但凡載糧,基本上就隻有一個目的地——通州。
可眼前漕船滿載糧食紛紛南下,這就令人詫異了。
“先生怎麽看?”
曾繁扶對一言不發的王守仁問道。
王守仁淡然一笑,站在船頭之上,輕聲道“動心一問,自然知曉。”
曾繁扶、俞青山連連點頭,隻是人家搭理咱們嗎?
王守仁凝眸看去,氣沉丹田“良臣兄,多年不見!”
官船之上,指揮漕船南下的王良臣聽聞聲音,轉頭看去,眯著眼辨了一番,旋即哈哈大笑起來“伯安兄,五載不見,別來無恙乎?”
王守仁拱了拱手“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雖去了蠻荒之地,可也總算有所成。王兄,漕船為何南下,你這是?”
王良臣讓船靠近一些,看著王守仁滿是感慨“自你我挨了劉瑾的板子,逐出京師後,再沒過音訊。前段時日聽聞伯安兄去了廬陵就任知縣,不成想轉眼就在這裏遇到。你也是朝廷中人,不瞞你,山東有災情,陛下定下了海、河、路立體救災計劃,動員了京師與四府之力,為更快運糧至山東,陛下準許截留漕運船隻前往山東……”
王守仁皺眉。
山東有災情,但並未波及運河,王守仁對此並不甚了解。
王守仁詢問了一番災情狀況,而後問“陛下當真回了紫禁城?”
王良臣認真地點頭,嚴肅地說“伯安兄,陛下在風沙茫茫之中到底經曆過了什麽,想了什麽,沒人知曉,但陛下已痛改前非,大力撥亂反正,如今朝堂清明,令人振奮!另外,朝廷更改年號的公文已發往各地,明年元旦,大明將進入中興元年!”
“中興?”
王守仁深吸一口氣。
中興!
正德皇帝竟然將中興這個目標當作了年號來使用,這是在向世人傳遞他鋼鐵一般不可動搖的決心與意誌嗎?
倘若真如此,這次回京,或許大有可為!
王良臣拱手道“朝廷命令緊,我身為山東按察使司副使,必須及早趕往赴任,待他日相會你我好好敘舊。”
王守仁拱手送行“為蒼生勞苦,配得上你良臣二字,多多保重!”
王良臣揮手,船隻南下。
王守仁站在船頭之上,眺望著北方,意氣風發地喊道“北上,去京師!”
朱厚照,若你當真改了本性,成了一個聖明君主,那我王守仁願傾盡平生智慧,助你中興大明!
漕運船過,水道立即寬敞起來。
船向北,心向北。
文華殿。
錦衣衛指揮使崔元、特勤局指揮使曾紹賢、糾察隊指揮使顧仕隆,遞上三封文書。
崔元直指朱暉結交外衛將官,意圖不軌。
曾紹賢揭露了朱暉占役軍士、侵吞民田,在清丈司肅查時依舊不主動配合,指使家奴轉移田產,約束百姓串供之事。
顧仕隆簡單明了,點了朱暉冒功、受賄之事。
朱厚照將這三份文書看過之後,對李東陽、楊廷和、張懋、徐光祚等人道“朱暉這些年來,好事沒成一件,壞事樁樁難盡!朕若寬恕於他,大明的規矩如何立得住,大明的律令豈不是成了擺設?”
“著令錦衣衛逮捕朱暉,戶部與特勤局負責查抄保國公府,遣其家眷回原籍!”
“著令刑部輯錄此案,形成書冊,發至所有藩王、外戚、公侯伯爵府!”
“著令糾察隊、兵部,加快裁汰冒官之輩!”
張懋、徐光祚暗暗歎息。
保國公這一脈勳爵算是徹底斷了,這意味著,朝廷的整頓逐漸在進入深水區,已是誰也無法阻擋之勢。
朱厚照對朱暉已定了案,不容商議。
李東陽、崔元等人紛紛領命。
朱厚照從桌案上抽出一份文書,遞給張懋“十二團營、三大營軍士缺額嚴重,為京師安危著想,當及早招募軍士。”
“招募?”
張懋愣了下,連忙說“陛下,這不合適吧,京軍缺額,自地方衛所調便是,招募之策似有不妥。”
朱厚照擺了擺手“衛所的問題不小,朕一時半會騰不出手來整頓,調兵補充並非上策,直接發招募告示吧!”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