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江山代有人才出

字數:3967   加入書籤

A+A-




    會元?
    鄒守益驚訝不已,自己竟是會試的第一名?
    朱厚照暼了一眼鄒守益,笑了笑並沒說什麽。
    此人的文章在兩日前就送到了宮中,他是七千多舉人裏麵,唯一一個旗幟鮮明地說孔夫子不對的人,像楊慎、唐寅、餘本等人,雖然也不認可孔夫子的話,卻無一例外,沒有直說孔子錯了,而是繞了十八個彎,說孔子的觀點偏頗。鄒守益這種人有魄力與勇氣,並不迷信於絕對權威(孔子),關鍵時候可以拿出自己的判斷。
    要知道這可是會試考卷,一旦答錯,為判卷官所不喜,那試卷很可能會成為遺卷,回去還需要等三年才能再考。在這種事關命運、前途的重壓場合之下,鄒守益還是直截了當、毫不遮掩地亮出了自己的觀點。
    當然,若不是朱厚照事先給李東陽、傅珪、王瓚等人提了明確的要求,唯有突破框架者給高分,估計鄒守益的試卷就要被人踩破丟垃圾堆裏了。
    唐寅、祝允明等人上前祝賀,楊慎雖有些苦澀,但還是很有風度地恭喜鄒守益。
    鄒守益給眾人介紹道:“這位是江西廣信府的畢濟時,這位是重慶府榮昌縣的喻茂堅,祖籍江西豐城,算是同鄉或有些淵源。喻兄、畢兄,這位是大名鼎鼎的楊慎,這位是桂萼……”
    “桂萼?”
    朱厚照眉頭微抬,看了過去。
    這個家夥終於出現了,別看此人在曆史上是因為大禮議事件,與張璁一起受用,擔任要職的,但此人並不是一無是處,嚴格來說,一條鞭法的始創者,就是這個家夥。
    隻不過現如今一條鞭法已經開始推行南北直隸了,不用給這小子交版權費了……
    喻茂堅,這個人朱厚照有印象,赫赫有名的法學家,是破除陋習,修改刑律的專家型人才。
    至於畢濟時,好像是個水利專家……
    朱厚照笑了。
    誰說這個時代隻有王守仁?
    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有一代的能人,這些人之所以沒有在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沒有彪炳史冊,說到底隻是沒他們的機會,比如桂萼,一條鞭法多好的法子,結果被楊一清等人給否了,喻茂堅剛正不阿,法學大家,就因為為了救夏言得罪了嚴嵩,然後回了老家當起了教書先生……
    他們的名字沒有如雷貫耳,是因為政治鬥爭之下,沒有他們光芒四射的舞台。
    這一次,不一樣了!
    穿過悲喜的人群,至黃榜處。
    喻茂堅指著黃榜,言道:“看,這次會試朝廷用了新的判卷方式,分值最高的在前麵,鄒兄,你的分值居第一,楊兄次之……”
    鄒守益看著自己的名字列在最前麵,輕聲道:“這次答卷,天人交戰,最終堅持下來,不成想,竟得了魁首。”
    楊慎不知道自己的試卷較之鄒守益的差在哪裏,不過也無妨了,會試隻要在榜,那就有進入殿試的資格。
    殿試分個高下便是。
    “唐兄,你中式了!”
    吳頤山喊道。
    唐寅眼眶濕潤,自己,當真中式了!
    多少年的黑暗淒楚,多少年的失落悲痛,在這一刻終於結束!
    我唐寅,成為了一個真正的進士!
    即將踏入了仕途!
    回想過去,那時自己還不到三十,正意氣風發,躍躍欲試,結果卻是晴天霹靂,厄運連連。而今十幾年過去了,自己再次站在這裏,沉寂的抱負開始喧囂,死去的淩雲誌開始蘇醒!
    “我,唐寅,不是庸碌之人,絕不是!”
    唐寅緊握著拳頭。
    妻子離去時鄙夷的目光,弟弟分家時的怒斥……
    一切,都結束了!
    至少我證明了,我不是廢物!
    吳頤山找了一圈,發現了祝續、施儒的名字,但沒有看到祝允明與自己的名字,不由很是失落。
    祝允明再次找了一遍,看向自己的兒子祝續,笑道:“兒子中式,就是爹的光榮。”
    祝續暗暗歎息,此時也不知是該高興還是該傷心,老爹這次又落榜了……
    朱厚照抬手指了指,言道:“落榜也不需要難過吧,那裏寫著,可以去教習軍士,有正八品官的俸祿。”
    祝允明、吳頤山很幹脆地搖頭。
    祝允明不想去丟人,吳頤山家境好,不需要八品官的俸祿,更不想去教習軍士。
    當楊慎說出內情時,朱厚照總算明白禮部、內閣為何不反對自己從舉人中抽人教習軍士了,感情他們清楚,這事行不通,自己也招攬不到幾個舉人……
    王林走至朱厚照身旁,低聲道:“劉璋來了。”
    朱厚照抬頭看去,隻見劉璋正站在不遠處,便看了一眼楊慎:“你們這些人難得一遇,不妨好好聚聚。”
    楊慎行禮,送走朱厚照,然後對鄒守益、唐寅等人提議去酒樓。
    有人請客,還是楊慎這種高官子弟,不管是中式的還是不中式的,那自然需要給個麵子。
    唐寅見楊慎對朱壽敬重有加,不由問道:“這位朱兄到底是何人?”
    楊慎嗬嗬搖頭:“過不了多久,他還會來,到時候他自會告知你們身份。”
    神秘。
    這是唐寅、鄒守益等人對朱厚照的印象。
    劉璋對朱厚照低聲奏報:“哨騎在關外三百餘裏外抓了幾個舌頭,審問之下得知,韃靼很可能會在這幾日發動進攻。”
    朱厚照平靜地點了點頭:“算算時間也差不多了,集結軍隊這麽久,再不出征反而容易出問題。讓哨騎辛苦一些,大膽一些,盡量前出探查。”
    劉璋領命。
    朱厚照背負雙手,朝著皇宮方向而去,想到什麽,問道:“楊一清那裏可有文書送來?”
    劉璋微微搖頭:“並沒有。”
    朱厚照嗬嗬笑了聲,平靜地說:“他倒是沉得住氣,想來也是預料好了,小王子不打則已,打則必是宣府。不過,兵不厭詐,邊鎮容不得半點僥幸。讓人給各地邊鎮傳話,就說全部轉入戰備,哨騎放出,增兵城防。至於什麽時候解除戰備,等朝廷令行通傳吧。”
    劉璋記下,安排人去負責。
    朱厚照清楚,韃靼騎兵最擅長的就是長途奔襲,今天可能威脅宣府,明天可能就出現在了大同城外,後天可能跑寧夏附近了。不管小王子作戰方略是什麽,目前的大明隻有一個對策:
    以不變應萬變。
    :..cc0
    ..c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