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3章 一六五五未羊噬虎

字數:3883   加入書籤

A+A-


    正當清軍主力人馬已經返回到草原之上,不管是清軍統帥嶽樂還是明蓼軍統帥張鹿安,都以為本次戰役即將結束之際,明軍將領令狐雲湘卻率領上萬明軍將士,突然出現在清軍撤離的後路要道關家溝。
    關家溝位於醫巫閭山的北麵,是遼地邊地新民城與草原喀喇沁右翼之間的草原通道的必經之路。
    剛剛經過一係列大戰而疲憊不堪的滿蒙大軍,在通過關家溝山穀之時,遇到了明軍的埋伏,當場造成了清將庫爾瞻、蒙古正藍旗固山額真武賴、蒙古正黃旗固山額真阿岱和蒙古鑲黃旗固山額真達賴等大將在內的數千名清軍將士的陣亡,更是有十餘萬蒙古草原騎士潰逃。
    清軍統帥嶽樂試著組織兵力進行反抗,但是麵對著兵敗如山倒的戰局,哪怕是強悍如嶽樂也是回天乏術,隻好帶著部下盡快返回了北京城,並且向順治皇帝福臨請罪。
    大清順治皇帝福臨對於嶽樂一戰損失數千名滿洲精銳和數萬蒙古騎士的結果極度不滿,原本打算對嶽樂進行嚴懲,但是卻被重病之中的濟爾哈朗所勸阻。
    濟爾哈朗拖著病體艱難地說道
    “陛下,嶽樂能夠在那種險惡的環境之下,能夠將我滿洲主力幾乎完整地帶回來,並且還敢於堅持對盛京城進行連續數月的強攻,已經算是我大清極為難得的敢戰和能戰之將了。
    而且嶽樂剛好三十,正值壯年,他將是陛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重要臂助,陛下務必要珍惜。隻可小戒便可。”
    “嗯,鄭親王,那朕就按照您的意見,將嶽樂暫時降為多羅貝勒,罰俸半年以示懲戒。不過最為重要的還是鄭親王您能夠盡快好起來,盡快幫朕把國家大事給理順。”
    “陛下,非是奴才不願,而是不能啊。前段日子,奴才曾使勒度為奴才去寺廟裏補了一卦,卦象竟然為‘乙未之羊,吞狼噬虎’,要知道今年就是乙未年了,我們一戰損失了三位固山額真外加兩位重爵外戚,這在往年何曾有過?
    就怕奴才也逃脫不了這個宿命啊……”
    “鄭親王慎言,不可如此……隻是萬一鄭親王百年之後,這個朝廷大局又該如何支撐呢?”
    “陛下之前的內外布局已然完全,或許隻能依賴於漢人了,但是陛下務必切記,不可使我滿洲荒廢騎射,那將是我滿洲立足於中國的根本;
    朝廷之內,昔日裏的先皇著重培養的鮑承先、剛林早就死了,範文程和寧完我那兩個奴才對我大清還算忠心,陛下可以多向他們垂詢;
    地方督撫方麵的佼佼者張存仁和孟喬芳也已經先後去世,如今地方可侍者唯有洪承疇和李率泰二人罷了;
    掌軍方麵,對於綠營隻可利用,讓其配合作戰,萬萬不能使之獨立作戰,否則一旦做大,必將反噬我大清本身;
    將領方麵,嶽樂、碩賽乃我大清皇族的帥才,不可使權柄完全歸於漢人啊;
    關於近期最為緊迫的事情,讓昂阿喇和顧納岱嚴守山海關,並且不斷派兵襲擾蓼匪,同時趁著蓼匪也是疲憊不堪之際,讓金礪再次出兵奪下舟山吧……
    咳咳……”
    濟爾哈朗對於順治皇帝福臨的垂詢奏對了很長時間,清廷也是按照濟爾哈朗的意見,不光對嶽樂僅僅是薄懲,還對之前表現不佳的草原各部都是“重拿輕放”,連率先逃走的拉斯紮布在上交了兩百匹戰馬後被免於處罰;
    之前陣亡的福臨的親舅舅察罕和索諾木等人都是被追封為“親王”,算是暫時將東征一事告一段落。
    隻是濟爾哈朗的身體實在是太虛弱了,病情很快開始加重,雖然經過清廷禦醫的多方救助,濟爾哈朗還是因病去世。
    順治皇帝福臨對於濟爾哈朗的死大哭不已,宣布“輟朝七日”,讓有司為濟爾哈朗舉行國葬,隻是還未等國葬結束,濟爾哈朗的第三子多羅敏郡王勒度、福臨的九皇叔鎮國恪僖公愛新覺羅巴布泰、福臨的兄長和碩承澤親王兄長愛新覺羅碩賽、輔國公杜爾祜等也是先後病逝。
    大清順治皇帝福臨在內心大驚,從之前的“五鷹一犬”的死,到如今的“乙未之羊,吞狼噬虎”,這種倒反天罡的事情也讓自己遇到,無一不是讓順治皇帝福臨感到世事的無常。
    既然一切都是冥冥之中自有天定,自己還那麽費心費力地努力個什麽勁?
    巨大的迷茫感,令他開始逐漸偏向於佛事,禮佛越來越虔誠。
    看到自己兒子變成這個樣子,大清皇太後布木布泰欲哭無淚,她的兒子已經比同齡人付出太多了,她又能如何繼續苛責呢?
    索性自己出麵,按照濟爾哈朗的遺策,命令鄭親王世子(還未正式承位)愛新覺羅濟度為定遠大軍,統領精銳大軍三萬,會同福建地方官兵十萬,往攻金門,誘鄭酋南返,再令金礪和石廷柱二人負責剿滅舟山之“明賊”。
    此時的清國浙閩總督陳錦已經被自己的奴仆所殺,新補任的浙閩總督佟岱還在路上,國姓爺朱成功趁著浙閩清軍處於“群龍無首”的之時,率兵兩萬“北巡”,打算攻下崇明島,但是卻在吳淞外海再度遭到了颶風天氣,致使部下船隻和人員損失慘重,甚至連他的三名幼子也落水失蹤,他被迫率軍返回舟山休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隻是很快從金門傳來清軍大舉進攻的消息,本就兵力薄弱的明鄭軍首領朱成功不得不率領主力人馬南返救援金門。
    清軍鎮海大將軍金礪則是趁機聯合石廷柱率領大軍猛攻舟山,於當年冬月攻破金塘島,島上誠意伯劉孔昭父子和明軍大將阮駿、張洪勝以下四千餘人全部戰死。
    清軍隨即以總兵張傑為先鋒開始進攻舟山本島,明鄭軍大將陳六禦率領五鎮之兵應戰,經過長達五日五夜的苦戰,包括明鄭軍總製大將陳六禦在內的一千五百名披甲將士全部陣亡。
    張名振和張煌言被迫再次組織起舟山城防禦戰,但是清軍利用人馬眾多的優勢,以兵馬圍住舟山城而不攻,而以提督田雄督率各部對外圍島嶼進行攻略,先前投降大明的將領孫世蔭和尹文舉複叛,率領所部人馬投降清軍,卻被清軍主將田雄稟明金礪以後,將兩人以“徘徊不定,居心叵測”之罪就地斬殺。
    清軍趁機進占六橫島,明軍損失數千人,總兵鮑國祥被迫率領部將辛文豹、羅倫、葉雲、張嘉言等人以不足千人來到普陀山固守。
    清軍在掃清了外圍陣地後,放棄地勢崎嶇的普陀山,而是直接進攻舟山城,奉命出城作戰的明軍大將張洪德所率領的三千明軍精銳,卻不幸中了清軍的埋伏,出擊的明軍全軍覆沒。
    大將張洪德的陣亡,使得張名振再也沒有信心堅持下去,他和張煌言在部將羅蘊章的護衛下,接上了普陀山的部下,南下返回到金門。
    明魯軍富平將軍、定西侯張名振到達金門後,看到了魯王那張愁苦的麵龐,又受到了國姓爺的責難,同時對自己一些不恰當的抉擇悔恨不已,很快便抑鬱成疾,不幸病逝,遺命餘部三千人馬由張煌言統帥。
    得知張名振死訊的魯王變得更加消沉,而對大明忠心耿耿的大學士路振飛也是憂鬱成疾,很快在附近的中左所病逝。
    正好此時桐城的方孔炤也於同月病逝,回鄉奔喪的方以智,受到南方情報局負責人“朝陽”的指派,親身前往金州,將浙閩一帶的軍政詳情向張鹿安匯報。
    (本章完)
    喜歡明末之白衣天子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明末之白衣天子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