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3章 贛州會戰平南參戰

字數:3192   加入書籤

A+A-


    清軍西路和中路兩路大軍皆是大敗而逃,讓南贛巡撫林天擎意識到此次的中漢軍來勢洶洶,急忙派人向平南王尚可喜求救。
    或許是感覺遠水解不了,清南贛巡撫林天擎還讓東麵的白元裔和賈熊將城外的物資轉移到贛州城內,二將率兵撤回贛州城進行堅守。
    正是清軍的主動放棄外圍陣地,讓中漢軍得以迅速兵臨贛州城下,將贛州城四麵包圍起來。
    從吉安府總指揮部趕到前線的行軍大總管陳利六,親自帶隊查看了贛州的城防布局,實在是易守難攻,當初無論是如日中天的金聲桓還是不可一世的李成棟都曾經折戟贛州城下。
    陳利六自然也不願意硬拚,與眾將商議後,決定繼續采取“圍點打援”的策略。
    陳利六以於六為主將,指揮陸師第五軍全部、禁衛軍左驍衛軍、贛軍,組織臨江、吉安、撫州一帶的壯丁,沿著贛州城外圍構築了三道防禦工事,並用木頭和石材進行不斷加固。
    陳利六親自率領陸師第十軍和禁衛軍右驍衛軍在梅嶺至南康之間的山道間設伏三道,靜靜地等待“獵物”的上鉤。
    為了實現“打援”的目標,陳利六下令對贛州城內的清軍,隻準出,不準進。
    在這樣的情況下,清南贛巡撫林天擎得以不斷派出精兵“突圍而出”,大量的信使源源不斷地來到廣州請援,隻是平南王尚可喜始終無動於衷,因為此時的他自己已經自顧不暇,實在愛莫能助。
    原來自打祜塞在湖廣戰沒後,隨著大量投降漢將的反水,清廷再度對各地漢將的忠誠產生了懷疑,比如清廷曾經多次下令平西王吳三桂和平南王尚可喜對“蓼匪”發動進攻,但是兩人手中明明掌握大軍數十萬,一直以來卻是戰果了了。
    此時的清廷還沒有接到畢力克圖戰敗陣亡的消息,認為有畢力克圖率領的精兵五千人在雲南進行牽製,吳三桂不敢造次,便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平南王尚可喜的身上。
    清廷於是想起了在北京城為人質的尚可喜長子尚之信。
    尚之信十九歲便被尚可喜送進大清皇宮為奴,憑借著自己的出身和機靈勁,尚之信成功被選為順治皇帝的玩伴,深得順治皇帝的信任,被順治皇帝冊封為“安達公”。
    安達在蒙古語中有兄弟之意,可見尚之信受到的寵信。
    順治死後,尚之信失去了靠山,自己也有心前往兩廣帶兵,但是因為自己的人質身份,而不敢多言,麵對著小皇帝康熙的垂詢,尚之信一方麵表現出對“蓼匪”的極度厭惡之情,一方麵又對包括平南軍在內的地方軍的節節敗退而痛心疾首。
    康熙皇帝被尚之信的表現所迷惑,因此對尚之信是信賴有加,尚之信對康熙皇帝信誓旦旦地拍著胸脯說道:
    “陛下,如果奴才去了廣東,一定全力以赴進攻可惡的‘蓼匪’。”
    清廷信以為真,便在扣留了尚之信的家眷以後,讓尚之信繞道青海,提前返回廣東,出任尚可喜的副將一職。
    隻是尚之信雖然是尚可喜的長子,但是很早以前便入宮侍衛皇家,與其父尚可喜的關係並不好,且尚可喜的生育能力極強,共有成年的三十七個兒子和三十二個女兒,在尚可喜的眾多兒子中,尚之信的表現並不出彩。
    剛剛來到廣州的尚之信,因為不得父親歡喜,索性放浪形骸,縱情歌舞,他本人又是久在深宮之中,深得滿洲皇家的殘暴真傳,經常虐待下人,數月之間,被他被辱虐而死的奴仆不下十人,令平南王府下人戰戰兢兢。
    尚可喜的心腹金光就勸說尚之信殘暴無恩,建議他向朝廷請示改立溫和的次子尚之孝為嗣。
    年紀已是六十有三的尚可喜,身體狀況是每況日下,也是到了該立後嗣接班人的時候了,雖然他的心裏麵更偏愛次子尚之孝一些,卻因為長子尚之信與滿洲皇家的關係緊密而投鼠忌器,不敢輕舉妄動。
    尚之信卻利用皇家的關係,與弟弟尚之璜、尚之節、尚之瑛相互勾結,再結交兩廣總督金光祖、廣東巡撫佟養钜和廣西巡撫陳洪明,逐漸在廣州城站穩腳跟。
    原本軍令高度統一的平南軍各位將領們也開始紛紛站隊,令平南王尚可喜的心中焦急萬分,很明顯清廷在此時將尚之信派到廣州,是有讓尚之信提前接班甚至是“奪權”的可能。
    為了搞清楚清廷的實際用意,也是為了避免父子相殘的局麵發生,尚可喜在心腹幕僚金光的建議下,以退為進,主動向清廷上書,以年老體衰為由請求告老還鄉,將平南王一職交由尚之信襲承。
    尚可喜可謂老謀深算,把決策權丟回到清廷手中。
    可是此時深陷戰爭泥沼之中的清廷擔心尚可喜突然離開後,剛剛到達廣州不久的尚之信一時半會很難服眾,平南軍會因而大亂,便派人安撫尚可喜,勉勵他繼續執掌兩廣,積極支援贛州;
    同時傳出密信給尚之信,鼓勵他暫作隱忍,待機而發。
    尚可喜接到清廷的詔書後,便下令讓與尚之信交好的尚之節率領南雄副將李仰臣和韶關副將董方策率兵兩萬對贛州進行支援。
    而得到清廷密信的尚之信,卻反而滋長了內心的野心,沒有得到心念念的平南王爵位,讓他對清廷頗有怨言,他認為一旦他成為平南王,一定會比尚可喜做的更好,如今清廷分明還是更加看重其父尚可喜,在中間和稀泥,令他非常不爽。
    但是尚可喜使用的又是一招明棋,尚之節本身就隸屬於尚之信麾下,如果尚之節立功,那就是尚可喜調度指揮有方;
    而一旦尚之節戰敗,那就是尚之信從中作梗。
    在封建社會裏,不要指望尚可喜會對自己三十七個兒子之中的幾個兒子,能產生多麽深刻的感情。
    對於戰敗之將,無論是何人,哪怕是他的親生兒子,隻要擋住了自己的前途,他可不會手下留情。
    尚之信對此心知肚明,但是他所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隻得為尚之節調集了更多的物資,將平南王麾下的精銳鐵甲軍也抽調了三百人改隸尚之節麾下,希望尚之節能夠成功援助贛州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