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0章 包田到戶

字數:3641   加入書籤

A+A-


    當裁縫的這些年,秦小妹勤勤懇懇。
    她的時間沒有浪費在情情愛愛上,也沒有浪費在雞毛蒜皮的小事上,基本上不是在幹活就是在去幹活的路上,一刻不得停。
    存折上的數字逐漸增長,當了一輩子家庭主婦的秦小妹會掙錢也會花錢,即便身藏巨款也精打細算的過日子,現如今個人已有四千五百塊存款。
    其中有二千多塊是父親去世留下的,秦小妹決心將這錢用在有意義的地方,一直沒有動,眼下終於到時候了。
    說服老錢一家沒費多少唇舌。
    秦小妹人雖然年輕,卻很有主意,這些年她做事妥帖,為人沉穩,一大家子人都看在眼裏。
    再說她雖隻是個鄉下姑娘,可認識的張木蓮、高立謙和林立業那一大家子都是個頂個有本事的。
    搞不好就是那些大人物嘴裏露出來一點兒口風叫秦小妹知道了,這茅台確有收藏的價值,值得賭一把!
    “幹了!”錢慶春拍案而起,因為激動而滿臉通紅。
    他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哪怕不為了自己,為了孩子以後生活的更好,能像城裏人一樣不用下地幹活就有糧食可吃,他也必須得做些什麽。
    眼下囤積茅台就是個好機會。
    人是賺不到自己認知以外的錢的,錢慶春自我認識十分清晰,知道自己不是聰明人,因此十分聽勸,沒多想就決定要拿出私房錢跟妹妹幹這一票。
    特意回來參加家庭會議的李樹不用多說,肯定是全身全心信任著秦小妹的。
    見大哥已經先一步表態,他也點頭表示要跟著一起幹,回頭就去收外匯票。
    在供銷社工作的陳媛心思活絡,本來頭腦也好使,聽了秦小妹的一番分析後覺得這事兒能行,急得不得了。
    “你們別急呀!等我回去把我爸媽都叫上,大家一起幹唄!”
    而且陳媛的爸媽在公社,又做著屠夫工作,接觸的人也不少,他們收起外匯券來勢必比錢慶春和李樹這兩個愣頭青要有優勢。
    眼下還不知道林家那邊有沒有門路可以買到不要票的茅台酒,這外匯券自然還得收起來,不能耽擱時間。
    就如陳媛所說,這批酒限量供應,錯過了還不知道得等到啥時候再有。
    說不定賣不了多久就會停產,到那時候再想收就得高價從已經購買的收藏者嘴裏掏東西,那性價比就不高了。
    改變命運的機會,平常人一輩子也遇不到一次,任何一點可能性都不能放過。
    這一大家子人要吃要喝的,光靠地裏那點兒工分,吃糊糊都不敢煮稠。
    與隻在地裏刨食的鄉親們不一樣,身為手藝人的錢木匠早早就明白這個道理,是以他對秦小妹的話接受良好,很快也表示要跟著一起幹。
    當然,他也做著兩手準備。
    “這酒要真是好,還限量供應,肯定不愁銷路。咱們先買著,到時候要真停產了或是有拿不出外匯票又想喝酒的人高價來收就賣出去!兩下一倒手也能掙不少呢!”
    已經開放個體戶,投機倒把不再是聞之色變的重罪,向來老實的錢木匠覺得這事兒能行,怎麽想都不虧。
    千萬別小看鄉下社員的購買力,大家隻是沒那麽多票證罷了,要有不用票就能買到的好東西,哪怕多花點兒錢人家也願意呢。
    如今兒媳婦媛媛在供銷社工作,老錢家占盡先機,知道有這批好酒先手拿下總是沒錯的。
    至此全票通過,就連老錢頭和錢老太都掏出了用手帕層層包裹著的棺材本兒,打算拚一把,為養老生活添磚加瓦。
    用紙筆記好個人出資多少,將錢票歸納整理好,秦小妹鬥誌昂揚,恨不得現在就跨上自行車去公社老林家走一趟。
    是夜,大雪紛飛。
    第二天一早,紛紛揚揚的小雪沒有擋住秦小妹的去路,包田到戶的消息把她給擋住了。
    終於還是等來了這一天。
    滴水成冰的天氣,大家的心卻是熱的。
    隊長召集社員開會的同時,要分田地,以家庭為單位耕種經營的消息也傳揚開來。
    猶如湖麵上投入一顆石子,這消息一傳開,整個村子都沸騰了。
    “包田到戶是啥意思?意思是以後不掙工分隻種糧,種多少得多少?有這好事兒!”
    “想啥呢!他嬸子淨想美事,該交的公糧一顆不能少!還得交!隻是田地私有,以後種的好不好,得糧多和少全看自己了。”
    那也是好事兒。
    掙工分雖然也很好,可哪裏有包田到戶,自己種糧自己吃來的振奮人心?
    再說每年交的公糧都是一等糧,憑工分去取糧食得的卻是次等糧,多少讓人有些沮喪。
    大溪溝村山好水好,種的糧食顆顆潔白飽滿,那是一等一的好糧,辛苦一整年一口也吃不上,實在氣人。
    好在如今實現包田到戶,以後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再也不用怕有人偷奸耍滑占集體的便宜,伺候自己家的田地,想來村裏的那些懶漢也能盡心一些。
    包田到戶的好處說不完,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李祖富剛接手村裏的事務就帶來這麽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大家夥兒對他的佩服溢於言表,恨不得把他供起來才好。
    隻是眼下不是說這個的時候,社員們頂風冒雪齊聚公屋門口的大廣場,眼睛個個兒冒綠光。
    包田到戶涉及到個人利益,除了小孩子,基本上家家戶戶能來的人都來齊了,隻等著李祖富拿個章程出來。
    “隊長!這地咋分呢?說是按家庭單位來分,可咱村兒有人口多的家庭也有人口少的家庭,總不能每家的田都一樣寬吧!”
    這無疑是大家夥兒眼下最關心的事。
    若是人口多的和人口少的土地一樣寬,人口多的隻怕吃不飽飯;人口少的伺候不了這麽多的土地,也很可能荒廢,那就太可惜了。
    土地是農民的根本,別看平時這一個個的都說種田苦,種田累,下輩子做豬做狗,不做種田人。
    可真到了分田到戶的時候,就不是這麽一回事兒了。
    喜歡重回七零,不做棄婦請大家收藏:()重回七零,不做棄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