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河北厲兵秣馬,大業未雨綢繆 第114章 練兵達到當前預期

字數:3510   加入書籤

A+A-




    而且是親力親為培養出來的嫡係親兵,忠誠度也會非常高。

    因為你是這支部隊的締造者,在士兵們還是菜鳥的時候就全程參與,一步步帶他們走上巔峰。

    與他們有著太多的共同記憶,建立起了獨屬於自己的威望。

    你就是他們的精神崇拜偶像,是他們的神,是父神一般的人物。

    隻要你在,他們就永遠與你同在,就沒人敢反對你。

    如果你死了,子孫興許還能受點餘澤。

    至於能不能彈壓住那幫驕兵悍將,那就要看子孫們的本事了。

    反正像你一樣對他們如臂使指是很難的了,這是獨屬於締造者的“最高權限”。

    現場故示對新兵親近重視,在“新兵座談會”結束後,石寒更是交代鍾熊楚、甯黑、張方、石勒和汲桑等負責眾將領,讓他們加緊督促全軍的訓練,一刻都不要鬆懈。

    自此以後,陶家塢堡中按照石寒的指示,每日更加抓緊了練兵,操練鴛鴦陣,習騎射,演兵法……

    連一向最懶散的張方手下三千郡兵,也沒法投機取巧,忽視最基礎的軍姿、列隊、齊步走了。

    他們被周圍兄弟部隊的高漲練兵熱情所感染,練起兵來那股子勤奮勁頭,讓最霸蠻的鍾熊楚看到,都簡直難以置信。

    看著演武場,夜間挑燈上萬人大軍的操演,石寒心中一股成就感,一股衝天的豪情壯誌油然而生。

    他抬手撫著自己光禿禿的下巴,講授兵法《六韜》其中的內容道:“諸位,薑太公曾說,守土之要,在於無疏其親,無怠其眾,撫其左右,禦其四旁。無借人國柄,借人國柄,則失其權,爾等可能體會其意?”

    石勒雖不識字,但是悟性確實比較高,從容謂答道:“太公意思是說,鎮守國家疆土,應當善用人才,不避宗親,賞罰分明,懂得禦下之道,而且萬萬不能懈怠自己手裏的軍政大權,為了貪圖安逸享樂,就將國家的軍政事務交由他人來處理控製,這樣君主就要被權臣架空了,從而失去權柄,是非常危險的舉措。”

    石寒嗬嗬笑答道:“正是如此,世龍,你雖沒有讀過書,不識字,卻能領悟得這些帝王禦下,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實在難得。”

    石勒現在有了些條件,平日裏也請流民中的一些老學究先生,為他讀書本,講道理,漸漸地胸中也增長了一些見識。

    他此刻心裏不屑,便存了心思賣弄,裝作不解的樣子說道:“公子,屬下有些疑惑,似乎方才這些道理與我朝情形有些不一樣啊,而且有些地方屬下也不敢苟同。”

    “哦?”石寒饒有興致地看著他,笑著鼓勵道:“說來聽聽。”

    眾人見石勒想要出風頭,在石寒麵前賣弄,都伸長了脖子,靜等石勒下文,看他究竟能說出什麽驚人的言論來。

    石勒理了理思路,侃侃說道:“周天子分封諸侯,以上天之子,王室威望,君主正統震懾四方,若有野心作亂者,則聚諸侯而攻之。”

    “小人認為這其實是早早埋下了周王室衰落的伏筆,一旦諸侯勢力膨脹,繼位天子威望不足,亂世立至,春秋戰國群雄割據便是明證。”

    “到底分封製遠不如君主中央集權製,能牢牢操控手中的統治權柄。”

    頓了頓,他抬頭偷偷看了一眼石寒,見他眼中滿是欣賞鼓勵之色,便更加自信。

    他繼續談道:“再觀我朝,先帝武功蓋世,自漢家失其鹿,群雄共逐,曆百年亂世,如今終歸天下一統。”

    “隻是我覺得先帝大肆分封諸王鎮守各方,這就很不妥了,自四海歸一,先帝解散天下兵甲,令大城不過留千人軍士,小城百人相守。”

    “可是我聽聞近年來諸王卻各自擁兵自重,聚眾過萬,且朝中用度拮據,而各地王公卻富可敵國。”

    “雖未必有不臣之心,但自先帝駕崩,新皇登基後,威德難以奴眾,如今王命難達京師之外,果然紛亂之世至矣。”

    石勒講得興起,如今繼位的司馬衷就是曆史上出了名的白癡皇帝晉惠帝,臣子對他講天下饑荒,百姓餓死無數。

    他非常無知的驚問道:“何不食肉糜?”而成為天下笑柄。

    晉朝的亂源一方麵來於司馬氏的國策失誤——高捧世家大族,處於中國曆史上最黑暗的“種姓”製度時期。

    晉朝幾乎每個郡都有“豪強”和“士族”。

    豪強是從東漢時期就形成的有強大武裝力量的士族大地主。

    這些大地主一般占據大量人口,子弟充當郡內的重要佐吏,家中可能還修著堅固的塢堡。

    比喻石寒假冒石崇私生子,收攏石崇的故舊,強據在石崇的產業白馬寺山莊,暗中發展積蓄自身勢力,本身也是屬於“豪強”和“士族”之列。

    又比喻石寒在茌平縣令任上清洗覆滅的陶家,也是屬於地方“豪強”代表。

    正是因為這些豪強的存在,西晉的統治基礎才極其薄弱,以至於亡於旋踵。

    不過也正因為這些有武裝大地主的存在,在五胡十六國時期他們半獨立於胡人政權中,為北方漢人留住了最後一道屏障。

    這些豪強最後在隋朝年間逐漸被打壓削弱,隋末大起義中許多著名的軍事人物也都是這些豪強的沒落子孫。

    貴族和朝廷奢侈成風,不顧民間老百姓的死活,一味苛捐雜稅猛如虎的盤剝,搞得整個國家烏煙瘴氣,民不聊生。

    另一方麵傻子皇帝坐朝,諸王眼見這個白癡無知,紛紛打著“清君側”的旗號,為了控製朝堂和京洛神器,爭得你死我活,上演出了一出有名的“八王之亂”。

    其實就西晉滅亡,不論是殘暴的羯人匈奴、還是野蠻的氐羌,以及比較溫和的賨人,他們要麽實力有限,要麽早就已經開始漢化,並不會對漢文化造成真正實質性的威脅。

    所以一代名相王猛才會拒絕東晉桓溫的邀請而去輔佐氐人苻堅,而鼓吹民族屠殺的冉閔(當然不否認他是個真正的鐵血男子漢)才會敗於旋踵。(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