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5章 送走梅娘子
字數:3384 加入書籤
那會兒宋九在書房與阿力對賬本,楊冬花匆匆趕來,手裏的穀雨往阿力懷中一放,就拉著宋九在一旁說起了她夫君說的那些話。
宋九聽後,先是有些驚訝,但也覺得在理,梅娘子一直留在桂花巷,就真成了她家二哥的軟肋了。
二哥心善,舍不得那未出生的孩子受傷,即使那孩子與他沒有半點幹係,他仍舊想著先將他們送走,不必卷入城中的是非中。
宋九安撫著二嫂,直到楊冬花心氣平和了後,方叫來府衛,吩咐道:“你們在城外接應烏奴,務必將他們平安護送去小莊子上,事後留下兩人守住路口,隨時來報。”
府衛這就下去安排了。
楊冬花拍了拍胸口,感歎著,還得是三弟媳安排妥當,她就沒有想到這一層。
楊冬花這一路匆匆趕回來,是喜懵了,她家夫君沒有碰梅娘子,也沒有與梅子有子嗣,簡直將她從絕望中救了出來。
來了嶺南後生不如死的活著,如今總算有了些生氣,她緊緊地抓住宋九的手,還是想親耳聽聽三弟媳的分析。
宋九笑了笑,先叫阿力將穀雨抱下去,這才將二嫂拉到軟榻上,叫她放寬心,二哥做事向來有分寸,他是這麽說的,那就一定是真的了,何況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宋九可是看在眼裏的。
上一次家宴上提醒,她其實已經確定二哥的清白,隻是身在局中,也不好向二嫂說。
如今二嫂親自發現的,也不好瞞她了,隻是知道這一切了,二嫂也不得向外說,更不能去桂花巷找二哥。
宋九也簡陋的將自己最近謀劃的事一並說了,楊冬花聽得一頭霧水,但總歸這事兒是真的,她不用和離,也不必傷心難過,隻等著三弟媳處理完一切,還她夫君清白,他們夫妻二人就能團聚了。
楊冬花一高興,一把將宋九抱住,大哭,“三弟媳,你就跟婆母在世時一樣,是咱們家的主心骨,有你的話,我放心了,我以後也不鬧了。”
楊冬花又哭又笑的,令宋九心疼不已。
當天傍晚時分,就在城中戲樓裏最是熱鬧時,桂花巷裏出來一輛馬車,就這麽掛著鹽商的府牌出了城去。
到了城外二裏地,一隊府衛悄悄地跟上了。
梅娘子挑開車簾一角看到護國府的府衛,她先是一驚,而後又笑了,隨後放下簾子,叫身邊的少年郎幫她寫封信,她要交給任家二房主母。
有些事她要親口告訴這位主母,這是她欠任家二房的,這麽些時日的庇護,她不該一直讓任家人誤會。
先前去碼頭賣漁網,心一軟與漁民多聊了幾句,說起如今海貨無銷路,生意不好,漁網也不好賣了,梅娘子還想著怎麽尋條出路去,沒想到回城的路上會遇上那殺千刀的楊副使。
隻手遮天的楊副使攔下他們的去路,梅娘子被此人帶入路邊林子,眼神就盯著她的肚子看。
她肚中這個孩子,要不是她說任大人並不知情,還以為孩子是他任大人的,大概那處林中便是她們母子的埋身處了。
楊副使放過了她,無非是想借著她和肚中孩子拿捏任大人,梅娘子回去後就將此事全部告訴了任大人,並想尋死不再拖累恩人。
沒想到恩人不僅將她送出城外安置,還將院中的幾個跟著她的孤兒都一並安置了,如今馬車外跟著的府衛,想來任家有人知道了她的情況,特意安排的。
如此看重,她何得何能。
梅娘子抹去眼角的淚,將身邊少年郎寫的信收好,說起來還是任大人親自教導的幾個孩子,也就識了幾個月的字,能寫出事情原由已屬不易,字跡工整不歪斜能分辨就好。
信交到了為首的一名府衛麵前,府衛疑惑的看了一眼,梅娘子交代他將信呈給二房主母,主母見了,定會歡喜。
府衛隻好收下了。
這處小莊子靠近海邊,沙灘上停有漁船,看似無異,實則是給他們留下的退路。
任廣江早早交代過梅娘子,一旦有人追查到小莊子上時,他們就坐船離開,也不必回城了,直接往對麵島子逃,那邊是吳越國的國境,且到了吳越國,隻要有他們任家的府牌,定能活命。
梅娘子沒有問吳越國與任家人的幹係,這不是她該知道的,但恩公給她安排好退路,她萬分感激。
小莊子上並沒有下人也無佃戶,隔著遠處的漁村還隔著一座小山坡,且那邊多是老實的莊戶,大可不必擔憂。
隨行的府衛中留下兩人監守在路上,一旦有異樣,一人入城報信,一人回莊子勸他們坐船逃離,也算一道保障。
餘下的府衛回去報平安了,轉眼小莊子上安靜下來。
兩日後,南郡又有商隊入城了,這一次送糧來的是錢康夫妻,二人趕來及時,入城時拿的是泰安郡主的令牌。
且有阿奇和公子楚在南郡各權貴府上出了名,走他們的門道,送糧進城,竟無人相攔,倒也欣慰。
百姓見公子楚的話得以實現,這下放寬心了,再也不必擔心沒有糧食吃。
隻是這還隻是解決了一部分人的危機,那些連現錢靠著海貨換糧的百姓,可就沒有那麽幸運了。
胡商不在,海貨滯銷,周圍漁村不少人餓死。
宋九在書房裏見到了肖五郎、錢康夫妻二人,正在商討將周圍漁村的海貨曬製成幹貨往北地銷貨一事。
這時劉小丫帶著阿真進屋送茶水點心,阿真不小心聽到海貨曬製的事,她立即停下了腳步,並朝宋九跪了下去。
這些日子兄妹二人在府上得以庇護,過上了好日子,阿真心存感激,想著替宋九分憂,便說出自己曾在煎果鋪裏做過果幹學徒一事,
阿真聰慧,她不僅學會了做幹果,她頗有自己的心得,為了證實自己有這個能力,還讓劉小丫幫著鑒證。
阿真入府的這段時間,府上小廚房裏買下不少漁民的海貨,多以幫助之意,可拿回府上根本吃不完,於是阿真就自告奮勇的將這些吃不完的海貨做成了幹貨,都收在小廚房的庫房裏呢。
於是劉小丫叫人將廚房裏的幹貨拿來給幾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