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8章 恐怖歲入,曆代之最

字數:3890   加入書籤

A+A-


    “三大運河和所有官道加起來,至少需要三到五億兩銀子,朝廷能不能拿出來這筆銀子?”
    李秀才輕輕問了一句。
    不待眾人回應,繼續道:“當然拿的出來,哪怕是再翻個兩三倍都可以,而且還很輕鬆。”
    嘶……
    現場倒吸冷氣聲此起彼伏,所有人呼吸都急促了起來。
    十億兩白銀,這放在任何一個朝代那都是天文數字。
    自大明開國以來所有的商稅加在一起有沒有十億兩白銀都不好說,現在有人竟然說朝廷能拿出十億兩而且還很輕鬆。
    要不是今天這個場合,換成任何一個地方都會被其它人吐上兩口唾沫,然後大罵一聲傻子、蠢貨。
    可今天這個場合,所有人都在期待李秀才能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因為這關係到他們所有人後半生能不能安穩的生活。
    “哈哈哈……”
    劉老三再次大笑,眼中閃過一絲絲的莫名的笑意:“我知道你說的是什麽了。
    第一、自陛下登基開始,整頓吏治和接連征戰,建奴、朝鮮、扶桑和中南五國,估摸著白銀和黃金的現銀有一億五千萬兩左右,各種珍稀古玩字畫等等至少也能值個兩億兩左右。
    朝廷肯定會不定期舉辦拍賣會將這些物件拍賣出去,而商人們就是主力。
    對珍寶的愛惜、富商之間的攀比、又或者是其他方麵的因素,總之肯定能賣出去。
    第二,除此之外還有中南五國和扶桑、朝鮮的各種礦藏,估摸著銀礦、金礦、銅礦不少,少說也能出個三五億兩白銀等等。
    第三,西班牙等三國掠奪海外諸國百餘年了,黃金白銀等等估計已經是堆積如山了,他們三國先是襲擾我大明沿海,然後又幫助扶桑對抗我們,
    以……朝廷的立場絕對要遠征海外三國,最終的結局隻有兩個,一是被我們徹底的打殘,然後被周邊諸國給覆滅掉,
    二是還是被我們打殘,但交足夠多的保護費,這個保護費少則兩三億兩,多則三五億兩,可能現在無法全部拿齊,但給他們時間絕對能拿出來。
    第四,就是商稅了,除了印度半島和非洲東海岸線,還有歐洲諸國殖民的西非、北非、南美洲、北美洲等大陸,那得多少商稅?
    現在的海外行商商稅的二十抽一,但隻要海貿徹底的打開,商船足夠多的時候,商稅很可能就是十抽一、甚至五抽一。
    諸多因素算下來,十億兩的確不算多!
    可大量白銀的流入會引發的是通貨膨脹,物價上漲,購買力遠不如之前,有銀子又能如何?”
    劉老三說完後,滿臉的冷笑著之色,低頭的時候眼中滿滿的詭異的笑意。
    現場的百姓們臉上浮現了震驚、疑惑、擔憂、驚喜、恍然大悟等神色。
    震驚和驚喜的是朝廷竟然真的能拿出這麽多銀子,遠比他們想象中的要多的多。
    恍然大悟的是大明要遠征海外諸國,能夠得到大量的金銀財寶;
    擔憂和疑惑的是真的會出現通貨膨脹嗎?
    與百姓們不同的是看熱鬧的商人們,他們個個臉上從驚喜變成了凝重,最後定格成了若有所思。
    “我錯了……”
    可不待他們細想,辯解的李秀才就再次出聲了。
    隻是這麽一句話,直接將等著他繼續辯解的百姓們給幹懵了,繼而臉色大變了起來。
    “李秀才,這麽說來你算是支持劉老三的想法?他說的都是對的……”
    “當然不是!”
    李秀才緩緩的搖了搖頭,嘴角掛著一絲冷笑的看向眾人:“我說我錯了,不是因為認可劉老三剛剛分析的,而是我對劉老三之前的評價。
    我剛剛說他有點小聰明,可現在看來,他是蠢的不行。”
    “你、你……”
    “閉嘴,蠢就老老實實的聽我說!”
    李秀才怒喝一聲:“你的第一條我不反駁,因為這是事實。
    第三條我不予評價,因為朝廷對海外三國到底是什麽態度我們不清楚。
    但即便如你所說,朝廷會獲得大量的補償,可也並不意味著朝廷就一定會將這一部分金銀投入市場之中。
    或者說朝廷也不一定非得要金銀,難道就不能將金銀換成等價值的貨物嗎?
    第二和第四條,我倒是有不同的想法。你說征服各國有銀礦和金礦,可以挖出大量的銀子流入市場。
    你覺得你這個想法隻有你能想到?曆朝曆代的帝王、官員們都沒有想到?
    金礦銀礦的確難找、難開采、提煉難、效率低、成本高,但朝廷若是真的下定了決心也不是太難的事兒,畢竟在曆代高層眼中百姓的命是最廉價和最容易獲取的。
    但為什麽沒有這麽幹?
    因為他們都知道這麽幹的確會緩解眼前的局麵,但之後會徹底引爆更多的矛盾,會讓王朝加速衰退,甚至埋下亡國的風險。
    這也是為什麽非得通過賦稅等等手段來滿足朝廷的所需?陛下和當朝這麽多名臣都想不到?
    第四條的商稅,這是一個趨勢,或者說這是一種最後的調節手段,能不用盡量還是不要用的好。
    但若是沒有辦法了,用一用也無妨,我想商人們也不會反對的。”
    唉……
    百姓們心中齊齊的歎了口氣,這一刻他們覺得心好累呀。
    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然後反駁,可他們要的答案依舊沒有出現。
    似乎是聽到了百姓們心中的聲音,李秀才繼續道:“我們言歸正傳,講講到底哪來的銀子,又怎麽解決財富集中的問題。
    第一個來源,還地於民,先用後還,大明有多少耕地我不清楚,但估摸著應該有八九億畝,加上中南半島、朝鮮等等,至少要找過十五億畝以上。
    就算是原本有些是屬於百姓自己的私有田地,打個八折吧,這就是十二億畝,
    畝均六兩銀子,三十年還清的利率是兩成,總得算下來就是八十六億四千萬兩白銀,分攤到三十年,每年也有兩億八千八百萬兩白銀。
    再加上賦稅、商稅等等,三億五千萬兩白銀,夠不夠?”
    我的天啦……
    百姓們立刻就興奮了起來,竟然把這個給忘記了。
    可他們的興奮隻是持續了一兩息,李秀才的另一句話猶如當頭一盆涼水潑下來,將他們的興奮瞬間轉變成了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