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那可是上過《北翼山河記》的忠臣

字數:4294   加入書籤

A+A-


    宋元久被革職下獄那日,恰逢其母壽辰。他原是不想大辦的,奈何母親不依,說自己辛勞一輩子,就這點風光了。

    老太太還豎起眉毛,鑲金的假牙閃著金光說,“我兒這些年送出去的禮金沒有十萬也有八萬!這回定要把本錢都收回來!”

    宋元久出身寒門,又是個孝子,拗不過母親便硬著頭皮辦起了壽宴,相熟的官員盡數在邀請之列。

    其長子宋慎之和次子宋惜之皆在雲起書院讀書,這日也被喚回來為祖母祝壽。

    清晨天剛蒙蒙亮,老太太就拄著拐杖在院子裏轉悠,盯著下人掛紅燈籠。她身上那件嶄新的絳紫色壽紋襖子,也是用兒子上月剛孝敬的雲錦所裁。

    宋元久站在廊下,手裏攥著都察院交好同僚送來的密信,指節漸漸發白。

    他看著母親神采奕奕的樣子,心裏五味雜陳。

    他在廊下碰到了夫人,叫到一旁叮囑,“如果我……有事,你帶著母親回老家去,朝廷不會牽連你們。”

    他夫人本來就是母親的侄女,性子軟,膽小不知事。在府裏也一向說不上話,都是母親做主。

    夫人聽得臉都白了,緊緊攥住他的衣袖,“夫君怎麽了?你怎麽可能有事?”

    宋元久有苦難言,“都是朝中事,你一個婦道人家也不懂。”

    夫人雖性子軟糯,此時嚇得不輕,卻也知抓著緊要的東西問,“那夫君告訴妾身,你是冤枉的嗎?你若是受了冤,妾身就算拚著這條命,也要為你敲上一回登聞鼓,求天子為你申冤。”

    宋元久心裏十分難受,握著夫人的手,艱難吐字,“為夫不冤,是為夫該死。”

    宋夫人撲在宋元久懷裏大哭。

    宋元久心如刀絞,“就是連累了兩個兒子,他們不能科舉考取功名了。往後,你要悉心教導兒子行正路,讀賢書。莫要對朝廷心存不敬,一切,都是為夫咎由自取。”

    宋夫人聞言哭得更厲害,手死死抓著夫君的衣裳不肯放,生怕一放手,人就被官府抓走了。

    宋母遠遠看過來,疾步而行,氣咻咻伸手一指兒媳婦的腦門,啐了一口,“大早上的,我壽辰,你哭喪!”說著就要擰兒媳婦的耳朵。

    宋元久將夫人護在身後,沉痛地看了母親一眼,“娘,您以後對菡兒好點。您能倚靠的隻有她了。”

    宋母哪聽得懂這個,腰杆子一挺,“我省吃儉用供你讀書,盼你做官,如今你也算功成名就,我靠的是你,我兒!”

    宋元久悲傷地想,你靠不上你兒了。你兒完了!

    宋母見兒子怔愣,不滿地安排下去,“趕緊收拾打扮起來,很快就要賓客盈門了。”她摸了摸自己的鬢發,又整了整衣裳,喜滋滋,“兒子,你瞧我這身如何?見得人吧?”

    宋元久看著母親打扮一新,心頭哀傷,如喪考妣,心說,娘,不會有賓客上門了。

    他張了張口,什麽都說不出來。

    宋夫人又落了淚,到底還是被宋母擰紅了耳朵。

    宋元久攔都攔不住。

    宋母是一家之主,一向說一不二。她指不上兒媳婦,自己去外間張羅。

    心道也不知兒子當初是瞎了什麽眼,才非娶她三哥家的幺女。京城權貴那麽多女子,哪個不比她這沒見過世麵的侄女強?

    宋家門可羅雀。

    倒還是有不少同僚上門來了,皆是品級小的官員,還未收到風聲。

    宋母懂看官服品階,也懂看馬車規製。她看來看去,沒看到一個能讓她看得上眼的官員到場,白眼都快翻到了後腦勺。

    直到刑部的鐵鏈聲壓過了門口吉時響起的鞭炮聲,庭院裏祭祖的線香還未燃盡。

    “宗正寺卿宋元久——”為首的刑部主事展開黃綾詔書,聲音穿透飄雪的庭院,“收受待罪守備薑忠信賄賂共計三十七萬七千六百兩,著即刻抄檢!”

    宋夫人哭得撕心裂肺,帶著兩個兒子追著丈夫的刑車跑了好幾條街,鞋都跑掉了。

    兩個兒子兩眼發青,腦子嗡嗡的,問出了同樣的問題,“母親,父親定是冤枉的吧?”

    宋夫人痛哭,搖頭,滿目悲傷,“你們父親說了,讓你們不要記恨朝廷,他罪無可恕。”

    兩個兒子紅了眼眶。天塌了!父親入獄,路在何方?

    他們將何去何從?科舉沒有資格了。曾經向往多時又引以為傲的雲起書院……也去不成了。

    為什麽啊?父親到底犯下了什麽罪?

    母子幾人抱頭痛哭。

    宋母跌坐在地,鬢發散亂,“不會的,我兒是被冤枉的。他一向節儉,又怎會收受賄賂!你們搞錯了,搞錯了。”

    然而刑部差吏撬開裏臥的床榻,露出磚下整齊砌著的真金白銀。

    宋母也瞧見了,幾乎要發瘋!

    兒子有那麽多銀子不拿給她用,放在床下生灰。這個念頭讓她目眥欲裂。

    宋母哭暈在地。

    此時,淩州珙城恩驛行館。

    時安夏已經看了不下數遍薑忠信的供詞,以及從他府邸搜出來的賬簿。

    那賬簿上白紙黑字寫著宋元久,三十七萬七千六百兩。

    她記得這個宋元久,時任宗正寺卿。

    在北翼,這個官職屬正三品,與六部尚書與北宣部尚書同階,算得上位高權重。

    他不止可直達天聽,使用密折權,還能參與皇儲議立,更有權調閱玉牒檔案。

    宋元久上一世在朝廷缺銀子的時候,一舉捐了上百萬兩銀子。

    當時震驚四座。

    人人都知宋大人出身寒門,平日節儉,哪來那麽多銀子?

    他解釋說,祖上有點值錢的物什,賣了。

    那時候國難當頭,沒人會懷疑這話的真實性。就連時安夏也深信不疑,誰會想到那是賄銀?

    宋元久捐了銀子後不久就病逝了。他雖然平日為官不算出彩,也沒在戰時做出感天動地的大事,但其名還是上了《北翼山河記》。

    後來朝廷將部分銀子歸還宋家,宋元久的長子宋慎之拒絕了。

    他說,父親的遺言裏有雲,宋家的銀子能捐給朝廷,是他畢生之幸。

    也是因為這樣,時安夏見善後清查李家的人是以宋元久為首的官員,便沒有多作查驗,才出現了這樣的紕漏。

    原來,宋元久捐給北翼朝廷的,竟是賄銀。這個認知讓時安夏心頭無比難受。

    那可是上過《北翼山河記》的忠臣啊!

    時安夏也是在此時,忽然明白那句“宋家的銀子能捐給朝廷,是他畢生之幸”的真正含義。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