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我與龍虎鬥二百一十三)
字數:3348 加入書籤
行進兩日之後,抵達大寧疆域,經過休養,李桃歌逐漸恢複元氣,氣色好了許多,老吳不厭其煩嘮叨,萬萬不可催動丹田,一旦隨意釋放真氣,囚禁不住血脈之力,玩笑可就開大了。
李桃歌認真答應,展開師小葵所畫的東花輿圖,與腦海中的地勢對應,分毫不差。
李桃歌讚歎道:“小葵,你的技藝好像又精進了,別說府縣,就連幾尺高的小山丘和山泉都能記住。”
師小葵爽朗笑道:“沒啥技藝可言,我這腦子好像生來就是畫圖所用,記不住先賢留下的文字,隻對地勢感興趣。”
安西平叛,東花之行,師小葵都跟在身邊,見識了仙人鬥法,見識了萬軍衝陣,令這位貧家走出的孩子大開眼界,不再是唯唯諾諾的害羞少年,言談舉止頗為自如。
李桃歌說道:“僅憑畫圖而言,工部的能工巧匠都比不過你,恐怕無人能出其右,能成為宗師大家,你說天賦重要,還是努力重要?”
師小葵想了想,如實答道:“依我看,這就好比是廟堂,努力決定你能否披上官袍,天賦能決定你升到幾品。”
“有道理。”
李桃歌感慨道:“如今的官吏,十有八九是出自世家舉薦,雖說有杜斯通這樣的寒門左相,有科舉可以鯉魚躍龍門,但入朝大門掌握在世家門閥手中,普通讀書人想要入仕,幾乎被堵死。世家才有幾人,不過是山中一林,想要尋覓人才,必須要從百姓中廣納賢良。”
“對,也不對。”
靠在樹幹小歇的賈來喜閉目養神,慢條斯理說道:“世家子弟,從小就飽受家裏熏陶,讀最有用的書,學最有用的本事,常人難以企及的樓閣,對他們而言,不過是三餐四季。家家都是有權有勢,他們若是為官,起碼不會窮人乍富,拚命撈取油水,他們若是上了戰場,會以家族為榮,死戰到底,傳承上千年的規矩,自然有其道理。”
“確實如此。”
師小葵點頭道:“若非跟隨侯爺征戰,怎能見識到大千世界,貪狼軍的厲害,草原狼騎的威風,還有九江白袍的悍勇,包括能西北第一碎葉城,長達兩丈的弩車,東花義軍生食人肉,這些東西,書裏可描述不來,隻有身臨其境才能體會得到。”
李桃歌喃喃道:“我覺得不必分的那麽清楚,無論世家還是貧家,隻要才能出眾者,都可以為國效力。走到這時,我才懂得父親為何打開國子監大門,可那扇門太小,容不進天下英才,我想……效仿父親,辦一間書院,讓所有人都進來。”
同為貧家子弟的師小葵眼眸一亮。
賈來喜好奇道:“難道你的書院,要辦的比國子監還大?”
“沒錯。”
李桃歌斬釘截鐵道:“我的書院,不止傳授君子六藝,還要傳授修行,傳授萬般匠人技巧,隻要民間裏師徒傳授的技藝,書院裏都有先生教,我想要琅琊郡,成為天下英才風雲匯聚之地。”
一間書院想要傳授萬千技藝,或許比蓋一座雄城都難,不止得有錢,還要集納各行各業名師。
這番話若是從一名紈絝子弟口中說出,大概是笑談。
但出自二品侯,琅琊李氏唯一男丁,誰敢笑話他自不量力?
賈來喜睜開雙眸,自言自語一句,“有其父必有其子。”
李桃歌性子偏柔,辦起事來卻從不拖泥帶水,興致勃勃說道:“小葵,幫我在琅琊城內畫出一間書院,越大越好!”
師小葵參與了琅琊城畫圖草擬,對於城內布置了然於胸,用樹枝在黃土中描描畫畫,很快勾勒出一座城池輪廓,深思熟慮之後,在東北角圈出一塊空地,“侯爺,校場後麵能騰出一片地方,大概五六十畝。”
李桃歌揉著下巴,皺眉道:“太小了,光是馬場和客房都不夠,怎能匯聚天下英才,再給我五十畝。”
賈來喜陰陽怪氣道:“少爺,一個學子都沒有呢,蓋那麽大,不怕長滿荒草?你先把書院蓋起來,先生請進來,等學生多了,實在擠的住不下了,再擴五十畝也不遲。”
聽人勸,吃飽飯,李桃歌聽賈大哥說的在理,撓頭哈哈笑道:“我這不是怕學子來了,覺得咱們琅琊寒酸麽,好,就依賈大哥的,先蓋起來,真要是擠的十人睡一張大炕,搬到城外也行。”
對於少主的刹那間的異想天開,眾人笑而不語。
大寧有八家書院,全是靠富家子弟捐募支撐,按照他的想法,把窮苦百姓都弄進來,先生和學子上萬人,吃喝拉撒誰掏錢?僅是紙筆開銷,就堪比城裏百姓口糧,辦不了兩年,大家都得喝西北風。
李家是第一世家,又不是第一富商,如此揮霍無度,家底很快就得折騰幹淨。
少爺心思,誰敢違逆?
一念起,敢帶著兩位藩王去東花行刺,殺入萬軍叢中,與上四境白刀子進紅刀子出,天下間,有啥他不敢幹的?於是大家閉口不言,任由他在那瞎琢磨。
少爺的壯誌淩雲,要麽要命,要麽要錢,如今撿了半條命回來,終於對天下英雄有所畏懼,開始對錢財入手。
李桃歌意氣風發道:“老吳,你是百事通,為人八麵玲瓏,去當書院總管,賈大哥,你去教學子修行,小葵,你去當輿圖先生。”
老吳好奇問道:“誰來當書院山長?”
八大書院都在山中,於是統領院裏一切事務的,尊為山長。
賈來喜微笑道:“誰出錢,誰是山長,少爺掏的腰包,當然由他來。”
“我這半吊子,自己都沒學全,怎敢誤人子弟,必須由德才兼備的名家來出任。”
李桃歌極力推脫,冥思苦想之後,桃花眸子放出賊光,“咱們大寧最有威望的名臣,就數蕭爺爺了,他老人家是吏部尚書,綽號朱紫袍匠,桃李滿天下,朝中有一半官員是他的門生故吏,反正建書院至少要一年半載,蕭爺爺那時候也該致仕了,由他來出任山長,再也合適不過。”
賈來喜聽的嘴角直抽搐,“他老人家都八十了,上朝都要有人攙扶,殫精竭慮一輩子,還要跑到琅琊受累,你這幹孫子,可真夠孫子的。”
喜歡我自九天來請大家收藏:()我自九天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