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6章 學堂紀元
字數:3103 加入書籤
當作業本在童子的驚呼聲中合攏時,劉鎮東發現四周突然變成窗明幾淨的學堂。他手握的掃帚變成戒尺,璿璣仙子的星紗化作硯台,連混沌海都成了墨池中蕩漾的漣漪。
"此處...在重演啟蒙之禮。"璿璣仙子發現自己的巡查道印,變成蒙童描紅的字帖。
學堂正壁懸掛《混沌霸天訣》的扉頁,但內容已改寫為蒙學課本。太初道尊的創世記載,成了"天地玄黃"的啟蒙韻文。
晨讀驚變
寅時晨鍾敲響時,整座學堂突然活了過來:
淩雲子發現他的劍訣變成《劍器啟蒙》的課文,每式劍招都需按"永字八法"書寫;
妙音仙子更驚恐地看見,她的琴譜被改編成《樂經》注疏,每個音符都需標注訓詁;
最可怕的是,梅修夫婦的情緣道果,竟成了《童蒙養正》的案例教材。
"這是要將大道...馴化成蒙學?"守拙老人顫抖地捧起《易學發蒙》,發現卦象被簡化為童謠。
朱批天道
當眾人困惑時,戒尺突然自主飛起,在虛空劃出朱紅批注:
"道法自然"旁批: 語句空疏,重寫!
"萬法歸一"側注: 概念模糊,詳釋!
"情緣天定"尾評: 有違人倫,刪除!
朱批所過之處,修行千年的道境開始退轉。淩雲子的無上劍心,竟變回幼年握木劍的笨拙;妙音仙子的天籟琴魂,退化成稚子擊瓦缶的雜亂。
破蒙之悟
危急時刻,劉鎮東做出一件逆天之舉。他不僅不抵抗蒙化,反而將混沌道心沉入蒙學課本:
"既然要蒙,何不溯蒙昧之源?"
道心在《千字文》的筆畫間,看見太初道尊開蒙時的景象——當年道尊初掌天道時,恐大道精微難傳,故將混沌至理簡化為蒙學韻文。不料這份"教化執念",在時光中化作了禁錮思想的學堂。
"師父...您也曾為傳道而簡道?"劉鎮東在蒙學本源中讀到道尊的遺憾。
蒙慧之海
受此啟發,眾人開始重悟蒙學真諦:
淩雲子以木劍為筆,在沙盤上重演"劍"字從甲骨到楷書的演變,悟出劍道本在形意之間;
妙音仙子擊缶而歌,從《擊壤歌》追溯到《樂經》本源,悟出音律貴在天然;
梅修夫婦更從《詩經》"關雎"篇,重識情緣發乎本心的真諦。
當眾人突破蒙學表象時,戒尺突然迸發智慧之光。光芒中浮現三位啟蒙先師:
開蒙天尊手持《說文》,肅然道:"蒙以養正,聖功也!"
發智道君展開《爾雅》,溫言說:"啟蒙非禁錮,乃授人以漁!"
明理元君揮動《啟蒙圖》,笑曰:"蒙學貴啟疑,非強記誦!"
三師聯手點化,蒙學課本突然立體展開,字裏行間飛出無數智慧之蝶。
蒙昧之戰
然而就在悟道時,學堂突然陰暗。窗外湧來三位蒙昧使者:
死記使者捧著《標準答案》,冷喝:"背熟即可,何須多問!"
硬背使者舉著《考試綱要》,厲聲:"考什麽學什麽,休管其他!"
禁錮使者敲著《教學大綱》,怒斥:"超出範圍,即是異端!"
三使聯手布下"應試牢籠",要將所有靈性思考格式化。
啟蒙真火
危急時刻,劉鎮東引領眾人點燃"質疑之燈":
他以戒尺為劍,劈開《標準答案》的枷鎖;
淩雲子用木劍挑破《考試綱要》的局限;
妙音仙子更擊缶高歌"學貴有疑"的破蒙之曲。
當質疑精神覺醒時,太初道尊的虛影在學堂顯現:
"善哉!昔日恐道難傳而簡之,今見爾等破簡見真,方知啟蒙真義在"啟"非"蒙"!"
新學堂觀
道尊執念消散時,學堂突然化作智慧森林:
每棵樹都是活的知識點
每條溪流都是思考的軌跡
每隻飛鳥都是靈感的化身
學子們不再是背誦經書的傀儡,而是探索真理的旅人。劉鎮東的戒尺變成引導之手,指向森林深處未知的秘境。
學海無涯
然而當新學堂建成時,森林盡頭浮現更大的書院輪廓。書院門匾上寫著:
"蒙學既破,可敢入書院?"
門縫中飄落的試卷上,墨跡未幹的策論題目赫然是:
"論大道至簡與至繁的辯證關係"......
喜歡混沌霸天訣請大家收藏:()混沌霸天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