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3175 加入書籤
半刻鍾鍾後,眾人行至一座宅院之前。辛越抬頭向上看去,看見門上牌匾書“張府”二字,這才明白原來蔡邕寄宿在張昭家中。
……
辛越蔡邕張昭三人便一邊飲酒一邊交談。蔡邕向辛越問到:“辛越小友從青州一路而來,不知所為何事?”
辛越想,總不能說自己是想來找未來三國的那些人才,想要提前挖牆腳的吧!於是隻能回答道:“我此番遊曆,一為求學,辛越自小習武,少治經典,所以希望此行能夠尋一良師,學習經典。”
聽得辛越想要尋找老師,蔡邕可來了興趣,要知道蔡邕學生無數,弟子也是頗多,王粲、顧雍、阮瑀、路粹、之流皆是出眾者,另外還有那曹操,同樣也是蔡邕弟子,可見蔡邕對這方麵還是相當有話語權的的。
於是蔡邕詢問道:“不知辛越小友想要到哪裏尋找良師呢?”其實蔡邕看辛越氣質出塵,談吐修養都很好,於是也有考量一番的心思,若是合格……
辛越對於蔡邕的問題,隻能回答:“現在還沒有想好,隻能四處遊曆,看機會了。”
這時張昭在一旁聽兩人的談話,知道蔡邕有了考量辛越的想法,於是幫襯說道:“哦,辛越兄弟難道不知蔡先生乃是當世教育大家,學生弟子無數嗎?若是辛越兄弟有意,可不妨向蔡先生討教。”張昭也是希望辛越能成為蔡邕的弟子。
辛越不想拜師,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拜了師就要盡責任義務的。
不過雖然想的是這樣,但是現在也不好薄了蔡邕麵子,而且有了蔡邕這個師傅,自己的名號也能更加正當響亮。
辛越拜為蔡邕學生,於是也和張昭一般稱呼蔡邕為先生了,同時也向蔡邕討教一些問題。
時間不知不覺過去……
討論之中辛越聽到蔡邕談到自己研究天文和算術,讓辛越突然想起東漢算術由於生產、生活而產生的數學問題發展已經成為一門專門的學科,不過研究者甚少。另外由於記錄等都是使用漢字,所以特別冗長複雜,使得很難在大眾中推廣。
來自後世的自己算術方麵當今誰能匹敵啊?
心動不如行動,當下辛越問道:“有一個水池,水麵是一個邊長為10尺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新生的蘆葦,它高出水麵1尺,如下圖所示,如果把這根蘆葦垂直拉向岸邊,它的頂端恰好到達岸邊的水麵.那麽水深多少?蘆葦長為多少?”
這個問題,要是讓蔡邕在短時間內將之演算出來,那確實是為人所難。
辛越出這個問題不是為了危難蔡邕,於是讓人找來筆和一塊布錦,然後寫到:
水深:x尺,則蘆葦長為:(x+1)尺,
根據勾股定理得:x2+(
10
2
)2=(x+1)2,
解得:x=12(尺),
蘆葦的長度=x+1=12+1=13(尺),
答案:水池深12尺,蘆葦長13尺.
看到布錦上的內容,蔡邕張昭隻是茫然的看向辛越。
於是辛越隻能向兩人解釋道:“×表示未知數……,1,2……這些表示一,二……”
經過一番詳細的描述,兩人終於勉強聽懂了,驚訝得不得了,這太匪夷所思了,平常可能需要幾天幾夜才能演算完成的問題,在辛越手下幾個符號數字竟然就做到了。
對算術頗有研究的蔡邕更是將剛才欲收辛越為弟子的想法以及辛越沒有拜師而感到不悅統統拋到了腦後,耐心的向辛越請教起來。
辛越看到蔡邕的樣子,將阿拉伯數字,加法乘法規則什麽的一些前世基礎的數學知識一一講來。
蔡邕奇怪辛越從何處學得這些知識,於是問道:“不知辛越小友如何學得這些知識,我自詡見識廣泛,但是卻對著阿拉伯數字什麽的聞所未聞。”
辛越知道不論是誰都會感覺到奇怪。
於是半真半假的解釋道:“先生可知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之事?”
蔡邕張昭皆奇怪辛越不回答卻反提及這個,但是知道既然辛越這樣說,肯定有其說法。
於是回答說:“這個當然知道,身為大漢子民,這是我等驕傲。”
辛越點頭繼續說道:“既然這樣,那麽先生就應該知道西域並不是荒無人煙,有而是許多國度。”
“這個當然知道。”
“雖然大家都知道西域國度的存在,但是由於現在朝廷腐敗,已經多年為派遣使者聯係並探查西域眾國之事,所以大家的了解都來自於史籍記載。”張昭也是補充道。
辛越繼續說道:“但是我要說的是我使用的阿拉伯數字就是來自西域的國家。”
兩人大驚,不過沒有失態,而是看著辛越,希望辛越講下去。
辛越看到兩人的神情,都知道兩人奇怪辛越為何能夠學到西域國家知識,於是繼續說道:“先生有所不知,雖然朝廷沒有使者與西域眾國往來,但是還是有商人有所交往,所以民間還是和西域有聯係的。而在西域極遠的地方,現在有幾個強大的帝國,甚至不下於大漢…..”
聽到這話,蔡邕立馬站起來,大驚道:“什麽,不下於大漢的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