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章 工業化迭代,商戰統一!

字數:3746   加入書籤

A+A-


    結果,接下來的這場規模空前的紙張傾銷行動猶如一場洶湧澎湃的洪水,以摧枯拉朽之勢徹底衝垮了,那些由門閥世家所經營的造紙坊。
    大秦所製造出的紙張,不僅數量龐大、供應充足,而且價格低廉實惠,簡直可以用“量大管飽”這個詞來完美形容,也許整體質量上有所欠缺,可他的優勢就是便宜,特別是大秦造紙廠生產出來的廁紙更是便宜,廁紙要比世家門閥用的廁籌更便利。
    這些廁紙是造紙廠用邊角料,製造出來的紙張,一經上市,就受到了南梁皇室貴胄的追捧,北秦境內已經普及了廁紙的應用,廁紙還減輕了造紙廠的耗費,提高了原木紙漿的使用率,雖然廁紙的質量差了許多,可廁紙比起竹木磚石做的廁籌,使用起來何止舒服百倍,而且廁紙隻是做為購買商品的贈品。
    如此物美價廉的紙張迅速占領了市場,不僅滿足了自身對於大量紙張的需求,更是憑借著新興的報紙行業進一步消耗了世家門閥們的財力,此消彼長之下比的就是持久耐力。
    要知道,這些世家門閥所生產的專門用於書畫創作的紙張,其品質固然上乘,但用來印刷報紙的話,成本實在是高得離譜。若是那些財力稍顯薄弱的世家,恐怕早已因此而傾家蕩產。
    然而即便強大如門閥者,在麵對這場突如其來的衝擊,也僅僅隻是損失了一部分錢財而已,門閥仗著財大氣粗,也沒有將北秦當作真正的對手。
    不過,也正是由於遭受了這樣的經濟損失,世家門閥那一貫視財如命、一毛不拔的守財奴本性便暴露無遺。
    在他們眼中,無法盈利就等同於白白浪費金錢,所以之前開辦報紙所虧損的資金,如果僅依靠傳統的耕地收租方式來彌補,那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才能填補上這個巨大的窟窿。
    於是,這些精明的世家門閥不得不放下身段,開始效仿起內務府的做法,嚐試創辦工廠來補貼家用,世家門閥也不是酒囊飯袋,其中也有審時度勢的人傑,可工業化是體係化的產業,光憑單打獨鬥根本沒有作用。
    但與此同時,為了防止內務府再次暗中使出什麽陰險狡詐的手段,世家門閥們可謂是絞盡腦汁、機關算盡,偷學北秦的工匠技術,又防止自己的技術外泄。
    他們一方麵緊跟內務府的步伐虛心學習辦廠管理之道,另一方麵卻又偷偷摸摸地向其他豪門世家下達指令,要求他們將從內務府那裏學到的經驗學以致用,同樣興辦工廠,並生產出能夠與內務府工廠相抗衡的產品,從而展開一場沒有銷煙隻有爾虞我詐的商業戰爭。
    而這種明爭暗鬥的商戰模式,便是賈宜生剛剛在大秦北方熟練掌握,並運用自如的一套絕妙策略。
    在大秦剛開始推動工業化時,賈宜生還以為是離石不認可他,因為法家和墨家的治國理念風馬牛不相及,在大秦帝國重建後想要架空他,讓他隻頂個首相的名頭,其他九個部門的最高長官換個名字,手裏卻握著輔相的權力,他隻是開會的主持人,會場秩序的維持者,當遇到政事有爭論時,最後的決定,還要靠舉手表決來決定,少數服從多數,有點太兒戲了,與法家的權、術、勢理念判若雲泥,他這個首相隻是最後公布表決結果,這與他想的完全不一樣,但基於對皇帝的信任,他隻能默默承受,絲毫沒有感到大權在握的樂趣,他一直認為皇帝任命他為首相,應該是重用法家,可事實是法部輔相另有他人,在他看來部長就是輔相,輔相再往前晉級一步就是他這個首相,輔相掌握著方方麵麵的具體事宜,管著天下萬民,而首相隻管著九個部門的輔相,隨著離石將帝國銀行交給首相,等他熟悉了帝國銀行的運轉後。
    皇帝竟然下達了一道令人匪夷所思的命令,要求他運用手中所掌管的帝國銀行,在帝國境內借助帝國銀行印製發行紙幣,發起一場不流血的商業統一戰爭。
    就在此時,由內務府精心籌建的各類工廠猶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這些工廠開足馬力,源源不斷地生產出海量的工業產品。
    起初,憑借著這些優質的工業產品,內務府在與南梁皇室的貿易往來中如魚得水,賺得了盆滿缽滿,大量的金銀財寶源源不斷地流入了內務府的腰包。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南梁皇室的金銀儲備逐漸減少,陷入了財政困境。麵對如此局麵,內務府巧妙地使出一招“以物易物”的策略,用自家生產的琳琅滿目的商品,成功換回了眾多珍貴無比、世間罕見的孤本典籍,有些還是傳承自漢朝時期的宮廷典籍。
    一時間,內務府風頭無兩,其財富積累之巨甚至超越了,單純依靠印發紙幣獲取財富的方式。畢竟,隻要能夠製造出暢銷市場的商品,就能源源不斷地獲得豐厚利潤。
    眼見內務府財源廣進,那些位於大秦北方的官員以及殘存的世家勢力不禁紅了眼,心中充滿了羨慕和嫉妒。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於是,民間開始四處傳播呼籲人們為大秦帝國盡忠效力、拚死賣命的言論,同時,這些人還不遺餘力地四處尋找關係,央求各級官員替他們向內務府求情說好話。
    最終,他們提出了一個看似合理實則暗藏玄機的請求——希望內務府能夠將名下所屬的工廠以平價出售給他們。
    這件事情很快便在政事堂內引發了激烈的爭論,各方觀點相持不下。而時任財政部輔相的春花,出人意料地站在了支持平價賣出工廠的一方。
    值得一提的是,春花曾經擔任過內務府的大總管一職,對於其中的種種內幕可謂了如指掌。
    她如今的立場轉變究竟是出於何種考量?
    這場關於工廠歸屬權的爭奪戰將如何收場?
    一切皆處於未知之態,這種撲朔迷離的局勢使得持有反對意見的輔相產生了誤解。他們誤以為這竟然是皇帝的旨意,於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最終還是同意了此項提議。
    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就在內務府前腳剛剛將那些陳舊的工廠出售出去之後,內務府緊接著便迅速地利用這筆售賣所得的資金,在南方開始大規模地興建起嶄新的工廠來。
    而且,在這些新建的廠房之中,全麵啟用了先進的蒸汽新機器,以此取代以往那些老舊過時的設備。
    如此一來,生產效率得到了極大幅度的提升,較之前相比足足提高了百餘倍之多!
    正因如此,大秦的市場上所供應的商品種類和樣式,也隨之變得豐富多彩起來,相較於過去增加了十數倍不止。
    這些源源不斷湧現出來的新增產品,猶如一股強大的動力源泉,推動著整個市場逐漸走向繁榮昌盛,市場繁榮起來,紙幣的流通速度加快,工業化迭代的資本,就積累起來越快。
    由於有了更多可供比較和挑選的對象,消費者擁有了更為廣闊的選擇空間,貨比三家隻買最便宜的,這是普通人的想法。而這樣的變化也使得原本僅僅隻認可秦紙幣的市場,開始展現出堅如磐石般的穩定態勢,進而有力地支撐住了紙幣本身所具有的信用度。
    隨著時間的飛速推移,紙幣的信用得以成功樹立起來,並逐漸深入人心,真正意義上地演變成了人們心目中貨真價實的貨幣。
    直到這時,離石方才修書一封寄與賈宜生,告知對方可以憑借紙幣作為堅實的後盾,正式開啟在經濟領域統一北方的宏偉征程,積累夠經驗後,再擴展到南方,率先用商戰統一南方,統一天下。
    喜歡離石遊記請大家收藏:()離石遊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