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戰前準備
字數:11998 加入書籤
跟皇帝討論兩個時辰之後,趙明誠夫婦對於文字簡化工作,終於有了初步認識。
接下來就是實操了。
夫婦二人學識深厚,這件事對他們來說,並不算難。
從皇宮出來,李清照頗很是有些埋怨:“本來是給狗皇帝交差,結果又領了一大堆活兒。”
趙明誠安慰道:“陛下也是為了天下人的方便。咱們辛苦歸辛苦,做的事情不是很有意義嗎?”
“明誠,你覺得需要多少人才能完成這兩個大工程?”
“至少也得三百人吧!”
“不行,三百人太少了,得跟狗皇帝要夠兩千人的員額!”
“老婆,哪用得了那麽許多?”
“哼,幹活的人多了,咱們倆的事情不就少了?多出來的時間用來摸魚休息,豈不美哉?”
“……老婆,您說得好有道理。”
……
秋天結束,百姓的農忙時節也告一段落。
去年這個時候,有很多地方鬧了水災,影響了農業的收成。
老百姓從土裏刨食,基本上就是靠天吃飯。
老天爺不給力,農業就得減產,很多人一年的努力就要泡湯。
這就叫做小農經濟的脆弱性。
不過今年的情況明顯要比去年好,雖然說不上是大豐收,但總產量還是上浮了兩成左右。
農民伯伯關心田裏的收成,讀書人則在關心即將到來的首次科舉考試。
第一批刊印完成的科舉教材,陸續下發到了市麵上。
各地士子奔走相告,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將教材搞到手。
大梁帝國繼承了北宋那強悍的印刷能力,而且歸功於多年漫畫產業的發展,印刷業的產能非常充足。
所以在教材的供應,並不算什麽難題,很容易就能搞到手。
當然,弄到教材隻是第一步,重要的是將教材中的內容學會,以便於在考場上使用。
中央為了獎勵印刷部門的辛勤勞作,給每一本教材定價20文錢。
也就是兩頓飯的錢。
可以說是很良心了。
教材拿到之後,翻開來一看,士子們傻眼了。
內容……真的好多!
不僅多,而且還巨難!
天文地理,花鳥魚蟲,刀槍劍戟,商賈農田,無所不包。
整整五本厚重的大書!
而且後麵還要再出五本同等體量的書!
留給士子們的,隻有一年多一點的複習時間了。
時間緊,任務重。
朝廷出的這一招,不可謂不狠。
而這些教材的始作俑者,正是婉約派著名文學家,李清照。
以往喜歡李清照詩詞的迷弟們,瞬間脫粉。
他們紛紛寫出諷刺的詩句,惡意解讀李清照以往的作品,以表達內心的憤怒。
李清照心裏非常的委屈。
本官隻是奉旨辦差,你們有本事罵皇帝去,抹黑文學家的詩作,算什麽好漢!
罵完之後,一心求學……一心做官的士子們,方才靜下心來,努力研究國家新出的科舉教材。
以往沒有被訓練過的計算能力、思考能力、邏輯能力、學習新知識的能力,終於得到了訓練。
那些對科舉仕途失望透頂的讀書人,聽說這件事之後,也紛紛跑到各地的書店,花費100文大洋,將五本厚書買下,研究一番。
官可以不做,但書還是要看的。
而這,才是皇帝王小飛最想看到的現象。
科舉是根指揮棒,科舉考察內容的轉變,也意味著國家發展方向的轉變。
相信通過這樣的科舉改革,能將一些有想法、有能力的複合人才,選拔上來,參與到國家的建設之中。
也能讓普羅大眾,獲得一些實用的科技知識。
整個社會對於科技也能有一種初步的認識,這對後續的改革是很有幫助的。
……
夏州,橫山前線。
西夏帝國大將李遇,看著城下綿延不絕的民夫隊伍,頗有些誌得意滿的情緒。
首都興慶府送來消息,說中原漢人有進攻西北本土的跡象,首當其衝的,正是李遇麾下的七萬夏州士卒。皇帝命令李遇堅守城池,爭取將漢人軍團擋在橫山以南,使其不得寸進。
為了充實夏州橫山一線的軍事力量,元帥李察哥調來五萬精銳,加入李遇麾下,供其驅策。
這其中,就包括兩隊鐵鷂子騎兵,共六百人。
鐵鷂子是西夏帝國的特種騎兵,所有成員都是貴族出身,選拔極其嚴格,這幫家夥騎良馬,著重甲,刺斫不入,用鉤索絞聯於馬上,雖死不墜於地,作戰極為悍勇。
由於裝備昂貴,西夏國舉全國之力,也僅僅裝備了三千名鐵鷂子,共分為十隊。
他們使用的鐵盔、鐵靴、鐵鞍,均由冷鍛鐵片外加皮革製成,製式武器包括鐵鏈和鐵球製成的鐵鞭。
除了精銳部隊之外,大批糧秣和武器也從後方運送過來,充實夏州的防守力量。
西夏和中原之間的戰爭斷斷續續,離得最近的是二十年前的朔方之戰。
當時的宋軍被西夏軍揍得屁滾尿流,大將劉法戰死,統帥童貫狼狽逃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二十年前的李遇,不過是個剛入伍的小兵,因為是貴族出身,還混了個隊長。
當年的血戰,李遇有幸參與過,現在,他要以方麵大將的身份,再次對抗中原王朝的部隊。
聽說這支隊伍的前身,是一群土匪。
土匪軍團剛剛在中原的鏖戰中幸存下來,滅亡了以前的北宋,建立了新的王朝。
新興王朝建立之初,總是很有自信,以為自己是當世最強,周圍的敵人都是渣渣,都是壞蛋,都是垃圾。
李遇要做的,就是將漢人的屍體留在夏州城下,用鮮血和頭顱,重新證明西夏帝國的強悍。
……
大梁帝國的征兵命令,已經下達了一年有餘。
各省的指標陸陸續續地完成了,距離最後的三十萬人,隻有最後五六萬人的空額。
百姓生活好了,再加上待遇給的足夠,因此各地的參軍意願都頗為強烈。
這三十萬新軍的首秀,就放在西北戰場。
之前四十萬陸軍老兵的大部,已經在西北的陝州,苦練了三年之久。
由於是滅國之戰,王小飛經過慎重考慮,還是在河北的長城防線,擺了五萬人的防守力量,以預備金國人可能的偷襲。
不過從現有的情報來看,金國朝野上下派係林立,內耗嚴重,軍隊的戰鬥力受到了嚴重製約,已經不比當年。
梁山與金兵血戰數場,又有厚重的河北長城作為依托,即便金兵大舉來攻,也是怡然不懼。
所以此次投入到滅夏之戰的總兵力,達到了六十五萬之眾。算上民夫隊伍和後續準備遷入西北的百姓數量,總的人員調動達到一百四十餘萬,耗費的糧草和物資,更是不計其數。
正因為此,皇帝王小飛和他麾下的帝國精英們,才會花費八年的時間,準備此戰。
每年辛辛苦苦攢下的那點家當,都扔到了平滅西夏的預算之中。
中原王朝對北方蠻夷的血戰,就是要花費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方可辦到。
現在,終於進入到了計劃的第七個年頭,各項準備工作都做的差不多了,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為了迷惑敵人,王小飛和諸位帝國元帥經過商議,準備搞一次特別軍事行動。
中央國防突然部下達命令——從西北地區撤軍二十萬,以清剿帝國南部的“叛亂”。
是的,在國家的南部,突然出現了“武裝叛亂”,而且規模還不小。
叛賊橫跨數省,聚眾五六十萬,頗有當年方臘的氣勢。
領兵剿匪的主將,乃帝國元帥韓世忠、嶽飛、龐遇春、張清。
可以說是全明星陣容了。
西夏國深入到陝州的探子們,敏銳地發現了這一點,將這個好消息傳回了國都興慶府。
得到消息的李乾順,心裏總算是鬆了一口氣。
敵國內部的這場叛亂,簡直就像及時雨一般。
王小飛啊王小飛,你連你國內的事情都沒有梳理清楚,還天天想著占別人的便宜。
現在好了吧?遭報應了吧?
活該!
……
遭到李乾順詛咒的王小飛,非但沒有遭報應,反而周身上下金光大放,覺得非常舒服。
此時的皇帝,正在上書房內辦公。
旁邊服侍的內侍和宮女,看著皇帝身上的變化,都驚呆了。
王小飛放下禦筆,看了看自己泛著金光的雙手。
隨後幾個起落,出現在供奉乾坤盒的神殿之內。
宮女內侍眼前一花,皇帝就不見了蹤影。
聖上,真神人也!
皇帝身體的變化,乃修煉的“開天神功”所致。
此項功法不僅予以王小飛出眾的武藝,還能從神樹上生出銀枝,挽救了不少好漢的性命。
而如今散放出來的金光,正是開天神功進階的標誌。
“金枝,終於長出來了!”
神樹的樹靈,發出了驚訝的感歎。
“小開,這金枝有何作用?”
“金枝便是我開天神樹一脈的種子,有了金枝,就能長出新的神樹!”
“真的?”
“當然了!天呐,真的有人能凝聚金枝,斧頭爺爺沒有說錯!”
樹靈道:“小飛,你能凝聚一根金枝,今後也能凝聚更多。我想請你幫忙,斬下一根金枝,隻要一根就行,將其栽培到僻靜之地,我神樹一脈就有了一位強悍的後代!”
王小飛也不含糊,將金枝斬下,遞到樹靈手中。
樹靈喜出望外,看著金枝愛不釋手。
隻可惜,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
金枝突然走脫,被乾坤盒吸引,消失不見。
樹靈大驚,奔到乾坤盒旁邊,掀開盒蓋,將手伸入盒中去掏,但卻一無所獲。
“不!我的金枝!死盒子,破盒子,把我的金枝還回來!”
樹靈使勁兒敲打乾坤盒,但盒子沒有任何回應。
“啊……為什麽,為什麽!。”
……
長出金枝之後,王小飛覺得身體狀態似乎又前進了一層。
他找來資深修仙專家,入雲龍公孫勝,為自己檢查一番。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陛下,您現在的情形,很像佛家的不敗金身。如果持續修煉下去,無論是法力還是壽元,都會有更大突破。”公孫勝捋捋胡須,篤定地說道。
“隻是我體內神樹長出的金枝,被乾坤盒吸走了,這是什麽情況?”
“哦?乾坤盒又有異動?”
“不錯,兩個時辰之前發生的。”
“此事重大,貧道要去請示師尊,方可定奪。”
“嗯,也好。”
……
韓世忠率領“平叛”大軍,旌旗獵獵,大張旗鼓,朝帝國的東部地域急行軍。
這一下,不僅是西夏國的探子,就連梁國的百姓也知道東麵出了反賊,梁山好漢又要去收拾他們了。
為了讓戲演的更像一點,江北省省長,白花蛇楊春,率領徐州大營的五萬士卒,在淮陰、海州一帶“燒殺搶掠”,製造武裝叛亂的假象。
很多謠言也在江北省、江南省、江西省流傳開來,官員和百姓們都以為真的發生了叛亂,一時間都頗為緊張。
好在朝廷方麵的應對是及時的,四位帝國元帥,二十萬大軍,從西北一路殺入東南。
月餘之後,朝廷的隊伍和叛軍在徐州以東的地界,爆發了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戰”,“死傷無數”。
在帝國軍隊狂暴的攻勢之下,叛軍首領穆春寡不敵眾,率領萬餘人逃出了包圍圈。
為了將匪首捉拿歸案,朝廷大軍在廣袤的地域,展開了搜捕工作。
一時半會兒,是無法再去執行其他的作戰任務了。
……
徐州城東的某處山崗,被“俘虜”的楊春,吩咐手下擺好宴席,招待四位元帥吃飯,以盡地主之誼。
針對西夏的欺騙行動,不啻於一場大戰,沒有地方的配合,是很難實現的。
楊春的配合工作做的相當出色,不愧是寨主出身。
“唉,我們這些人在地方上做官,無法參加此次征西夏的大戰,真是遺憾啊!”楊春惋惜地說道。
“老楊,當省長不是挺好的嘛。”張清一邊啃肘子,一邊說道。
“你想當啊,那咱倆換換,我白花蛇也去西北耍耍,撈一筆軍功。”
“不行不行,俺老張就是個打仗的命。讓俺捉筆杆子,那肯定是幹不好的。”
張清禮貌地拒絕了楊春的提議。
宴會結束後,兩邊收束隊伍,返回徐州大營,暫時駐紮,整日訓練不提。
此次行動,韓世忠、嶽飛、龐萬春、張清總共帶來了十萬人,對外佯稱二十萬,成功迷惑了敵人。
實際上,各路兵馬、民夫、百姓、物資,正在加緊向陝西前線集結。
這是大梁帝國舉國之力,整整七年的積累。
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用雄厚的積累,徹底堆死西夏。
北宋的對外作戰,向來都是淺嚐輒止,時間和深度都不到位,很難取得預期的效果。
或者說,北宋高層之間掣肘嚴重,他們連預期的目標都無法製定,更別說達到最終的效果了。
每次跟外敵的戰爭都是倉促上馬,而且後方一直指手畫腳,前方的將軍很難按照戰場的實際情況進行應對和指揮,再加上基層兵員良莠不齊,所以很難取得大勝。
其實以北宋的國力,跟遼國對抗確實吃點兒力,但要是跟西夏放對,那其實還是占據一定優勢的。
要是稍微用點兒心,稍微有點兒魄力和膽量,河西之地可能無法取得,但河東之地未必就沒有機會。
但北宋一百多年的時間,巔峰時期近億的人口,愣是讓西夏這種幾百萬人的小國,死死壓製在橫山一線,始終不得寸進。
北宋朝廷的文弱,可見一斑。
……
夏州城頭,李遇視察一番後,便在衛兵的護衛下,返回城主府歇息。
首都興慶府之前說軍情緊急,搞得李遇也很緊張,很是給自己做了一番心理建設。
現在後方又傳來消息,說梁帝國那邊發生了叛亂,陝西前線的軍隊,被調回去一半。
很明顯,這仗一時半會兒是打不起來了。
得知消息之後,李遇在心中暗罵梁國。
說實話,作為一名立誌成為名將的老行伍,他還是很渴望得到軍功的。
為了軍功,即便是戰死沙場,也在所不惜。
雖然南邊的敵國發生了叛亂,但興慶府給李遇的增援,還是保留下來。
因為西夏高層也說不準,梁國到底還動不動手。
這種主動權掌握在敵人手中的感覺,並不怎麽美妙,但皇帝李乾順現在隻能忍著。
沒辦法,十幾年前,北宋還是一鍋粥的狀態,各路烽煙四起。
盡管如此,北宋的實力都要比西夏強一點點。
現在北宋被滅了,人家漢民族重新統一,梁帝國的政府又很得百姓的擁護。
正所謂雨停了,天亮了,感覺自己又行了。
這種情況下的中原敵人,是恐怖的,是強悍的,是凶狠的,必須要謹慎應對才行。
先前決定的征兵政策,西夏皇帝並沒有收回,該擴招還是繼續擴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南邊的二十萬大軍隻是被調去剿匪,並沒有灰飛煙滅,將來很有可能卷土重來。
兵者國之大事,不可不慎。
可以說,在事關生死存亡的事情上麵,西夏國主李乾順,還是表現出了成熟政治家一貫的水準。
這位當年從後黨中奪回權力,勵精圖治,同時在國際政治上左右橫跳而吃虧甚少的選手,可不是什麽簡單貨色。
……
平靜的一年。
農人們繼續種地,商戶們繼續做生意,士子們則努力研讀國家印製的厚厚的科考教材。
除了發生在江北的一場叛亂之外,大梁帝國境內並沒有發生多少新鮮的事情。
秋季,第二批科考教材也下發了,各地的讀書人怨聲載道。不過這次並沒有合起夥來咒罵李清照,有那個閑工夫,還不如多看幾頁書。
因為留給考生們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來年四月,大梁帝國的第一次科舉考試,便要拉開大幕。
除了考題發生重大變化之外,考試製度也發生了重大變化。
以往的解試、省試、殿試,全部取消,縮減為隻考一次。
除了罪犯之外,其他人無論男女老幼,均可參加。
考場也不局限於濟州府一地,而是在全國各省的省會全都設置考場。
上午考四書五經,下午考新式教材,一天之內解決戰鬥。
全國的成績予以匯總,取前兩百名予以進士稱號,在濟州府接受培訓後,授予官職。
簡單、粗暴、高效、公平。
皇帝王小飛想了想,又給該製度增加幾條。
考試結束之後,公布詳細的參考答案,並且在濟州府對排名前一萬的考生名錄,予以公示。
這前一萬名考生的試卷,會經由各地的驛站係統,送還到考生手中,以示紀念。
除了科舉之外,武舉人的考試形製類似,由中央國防部組織,錄取前1000名的考生,授予軍職。
兩種考試均是每四年舉行一次,考不上的,那就隻能四年之後再來了。
科舉製度的作用隻是對官場進行補充,沒必要因為這一製度,人為創造出官僚階層這一恐怖怪物,來掣肘王小飛的改革進程。
至少在王小飛的任期之內,不能出現這種情況。
今後會發生什麽,那就留給子孫後代去解決吧。
喜歡水滸之開局幹掉史文恭請大家收藏:()水滸之開局幹掉史文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