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放棄中原甘做大元鷹犬
字數:5461 加入書籤
陽頂天的話再次深深觸動了王華陽,是啊,中原數千萬漢人之所以還對反元複宋抱有希望,正是因為自己的皇帝在海外複國了,在漢人眼裏,大宋三島雖然小,但是卻承載了漢人光複中原的理想,趙昺即位是雖然還是個娃娃,但卻是漢人正宗的皇帝,隻要自己的皇帝還在,隻要大宋的旗幟不倒,漢人光複中原還是有希望的。
雖然王華陽也很想意氣用事一回,但是王華陽還是忍住了。
反元複宋,光複中原,隻有一腔熱情是不夠的,是需要實力的,在沒有足夠的實力之前,一腔熱情隻能讓無辜的人白白送死。
正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如果王華陽是一個普通百姓,也許也會跟陽頂天一樣,認為隻要大宋皇帝振臂一呼,應者雲集,那麽大宋就能光複中原了,但是王華陽現在是大宋皇帝,皇帝就要有皇帝的視野。
明教他們隻看到了長江以南的蒙古人殘暴,不得民心,但是蒙古人不得的民心僅僅是底層百姓的民心,蒙古人在地主士紳眼裏,是絕對的好主子。
因為蒙古人口少,為了統治中原地區,蒙古人是將統治權委派給了當地的地主士紳的,隻要地主士紳給他們交夠足夠的稅,蒙古人是不會幹預地主士紳對當地的管理的,這就造成了大元帝國上層統治權在蒙古人手裏,但是基層統治權完全在地主士紳手裏。
地主士紳給蒙古人交了稅後,這個地方就是他們說了算,除了軍事上地主士紳不能掌控外,人事任免、徭役征發、商品征稅,田地征稅、立法、司法等等等等都是地主士紳說了算,地主士紳完全是自己轄區內的土皇帝。
而如果是漢人朝廷,那麽地主士紳的權利僅僅是自己擁有土地所帶來的權利,漢人朝廷施行科舉製,縣級以上的官員全部有朝廷委派,並且不能世襲罔替,徭役要通過朝廷通過後才能征發,商品交稅也必須有國家收取,地方是沒有收稅權的,並且地主士紳所擁有的土地除了免稅的土地外,其餘還是要交稅的,至於立法和司法,漢人自秦始皇開始,全國就施行一條法律,地主士紳必須得遵守國法,而大元則是地主士紳的話再當地就是法律。
大元的統治,是地主士紳階層的狂歡。
但是如果要光複中原,僅僅依靠百姓是不行的,必須得得到這些地主士紳的支持。
這麽多的不利條件,陽頂天讓大宋現在去北伐,無異於去自殺。
要想光複中原,除了要有精兵強將、堅實的後勤保障,還得等到地主士紳與蒙古人離心離德,哪怕地主士紳持中間態度,光複中原就有希望。
想到此,王華陽緩緩的說道:“陽頂天,你可知道打仗是要死人的?”
陽頂天說道:“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但是隻要能趕走蒙古人,死人又算什麽,趕走了蒙古人,漢人恢複天下,到時候天下自然太平,百姓安居樂業,到時候人口自然還會有的。”
王華陽又問道:“陽頂天,你知道中原戰亂有多久了嗎?”
陽頂天說道:“幾十年了吧,從我出生起這天下就沒有太平過。”
王華陽說道:“朕來告訴你,中原戰亂可不是幾十年了,而是五百多年了。”
陽頂天不可思議的看著王華陽說道:“五百多年,皇上說的也太長了吧,咱們大宋即使按照太祖立國算起,也沒有五百年。”
王華陽說道:“中原戰亂,始於大唐天寶年間的安史之亂,之後大唐藩鎮割據,開始了連年的征戰,一打就是一百五十年,大唐滅亡後,又經曆了五代十國,整個中原大地就是一個大型的戰場,攻伐不斷,死傷無數,這一打又是五十年,而到了太祖建國,也僅僅是統一了大唐一半的國土,大宋北邊先是有契丹人建立的大遼,大遼攻打大宋,大宋數次不敵,隻能簽署澶淵之盟,賠錢求和,之後是女真人建立的大金滅了大遼,大宋繼續跟大金打,但是大金卻攻破了大宋的都城開封,製造了“靖康之恥”,若不是高宗在杭州複國,大宋在一百五十年前就亡了,大宋與大金又打了數十年,大金被蒙古人所滅,大宋又跟蒙古人打,這一打又是幾十年,掐指一算,五百多年了,五百年來,多少百姓流離失所,最後客死他鄉,又有多少百姓上了戰場,死在了他鄉,戰爭一起,意味著壯丁被抽調,田地荒蕪,糧食欠收,有很多百姓會因為戰爭而餓死,五百年來,多少豪門望族銷聲匿跡,多少百姓曝屍荒野,戰爭到最後,死傷的全是百姓,中原已經經曆了五百年的戰亂了,需要和平了,蒙古人雖然是蠻夷出身,但是蒙古人先後滅掉了大金、西夏、西遼、吐蕃、大理和大宋,用武力統一了中原地區,使得和平再一次降臨在中原百姓的身上,蒙古人治國確實不盡如人意,但是這也隻是暫時的,忽必烈死後,皇長孫鐵穆耳如果即位,鐵穆耳就會是一個合格的皇帝,鐵穆耳自幼熟讀漢學經典,主張仁孝治天下,朕相信在鐵穆耳的帶領下,大元一定會止戰罷兵,給百姓休養生息,還天下一個太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陽頂天說道:“皇上,您的意思是讓中原的漢人臣服於蒙古人,認賊作父嗎?”
王華陽並不理會陽頂天的話 ,而是繼續說道:“陽頂天,你們是江湖中人,每天都是在打打殺殺,但是打打殺殺跟戰爭不是一回事,打打殺殺僅僅是江湖人解決事情的方式,規模小,充其量幾百人,對國家損害小,但是戰爭不同,一旦戰爭爆發,是幾萬人、幾十萬人甚至是上百萬人的廝殺,戰爭一旦打起來就沒有回環的餘地,一旦開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數十萬戰士戰死,數十萬個母親失去孩子,數十萬個妻子失去丈夫,數十萬個孩子失去父親,這些還都是死在戰場上的,戰場上士兵在前邊廝殺,十萬士兵就需要二十萬甚至三十萬的後勤人員去運送糧草,這幾十萬人都要脫離生產,如此,糧食便沒有人耕種,沒有了糧食,百姓就會被餓死,戰爭帶來的連鎖反應不僅僅體現在戰爭本身,更多的是表現在戰爭背後,正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不管最後誰贏,受苦的都是百姓。”
陽頂天說道:“皇上,打仗沒有不死人的,隻要能讓咱們漢人重新掌權,我們都不怕死!”
王華陽說道:“陽頂天,朕說的不是怕死不怕死的事情,朕要說的是隻要能帶給百姓太平,隻要能讓百姓安居樂業,大家又何必執拗了皇帝必須是漢人呢?忽必烈統一了天下,功蓋三皇五帝,堪比秦皇漢武,忽必烈如果是個漢人,他一定會名留青史的,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蒙古人是從哪裏來的,蒙古人的祖先是誰?”
陽頂天說道:“蒙古人出身胡人,乃是蠻夷之身。”
王華陽說道:“你說的對,也不對,蒙古人的確出身胡人,但是蒙古人按血統算,跟漢人是一樣,都是三皇五帝的後代,蒙古這片草原上,在蒙古之前有女真人,女真人之前是契丹人,契丹人之前是突厥,突厥之前是鮮卑,鮮卑之前柔然,柔然之前是匈奴,這些胡人看似換了一茬又一茬,其實跟咱們漢人一樣,百姓並沒有換,隻是政權的名字換了,就像漢人一樣,秦朝之後是漢朝,漢朝之後是三國魏晉南北朝,之後是隋唐宋,變換的隻是政權的名字,但是居住的民族並沒有換,草原跟中原一樣,也在經曆者朝代的更替,但是隨著曆史的脈絡,咱們會發現,不管是草原政權還是中原政權,都是出自上古時期的夏朝,商人打敗夏人後,一部人接受了商人的統治,留在看中原,另一部分往北遷徙,進入了草原,成為草原的先民,追根到底,草原和中原是一個祖宗,那即是黃帝,既然是一個祖宗,中原人可以統治草原,草原人應該也可以統治中原,中原地區曆經五百年戰亂,一直沒有出現像秦皇漢武那樣能夠統一天下的皇帝,這說明了什麽,說明了天命真人並沒有出現在中原,而成吉思汗崛起於斡難河畔,數時間年統一了華夏的北方,他的孫子忽必烈更是挾成吉思汗的餘威統一了整個中原地區,這就說明天命真人出現在了草原,蒙古人在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帶領下統一了華夏,乃天命所歸,既然是天命,朕這個大宋皇帝自然要給忽必烈讓位,隻有這樣才能避免中原再次陷入戰亂,才能避免百姓生靈塗炭,朕也相信在忽必烈及其後世子孫的帶領下,忽必烈家族一定能夠帶領華夏草原和中原兩部再次走向安定和輝煌。”
陽頂天聽了許久,終於聽出了王華陽的意思。
陽頂天說道:“皇上,看來您還是不相信我們明教,我們明教是真心實意願意輔佐皇上光複中原的,不是忽必烈派來的奸細,您是漢人的皇帝,乃太祖皇帝的子孫,肩負著驅逐蒙古,光複中原的偉大使命,您怎麽能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即使蒙古與漢人是同一個祖宗,但是祖先當年早已經給草原和中原劃定了界限,那就是中原人做皇帝,總攬天下,草原人做中原的屏障,侍奉中原,祖先定下的規矩,已經數千年了,到了咱們大宋,草原人也應該遵守祖先的安排,草原人永遠是中原人的奴仆。”
王華陽說道:“陽頂天,朕不是不相信你們明教,而是朕厭倦了戰爭,朕六歲在大家的擁立下登基稱帝,從稱帝的那一天開始就被蒙古人追殺,崖山海戰,若不是張世傑、陸秀夫兩人拚死相救,朕當年就死在了崖山,後來來到了神州城,漢人占領了麻逸國,麻逸國數次叛亂,二十萬漢人差點就被麻逸國給殲滅了,朕是看著將士們一個個倒下,朕實在是不忍心再看到這些無辜的百姓再遭戰火,現在漢人在海外剛站穩腳跟,百姓還沒有過上幾天好日子,現在又要發動戰爭,朕實在於心不忍。這些年,陸秀夫、文丞相一直教育朕做一個好皇帝,但是什麽才是好皇帝,為了自己而犧牲天下難道就是好皇帝嗎?光複中原,不僅僅是一句口號,不管成功與否,都要犧牲成千上萬人的生命,如果失敗了,這天下是忽必烈家族的,如果成功了,這天下是我趙昺家族的,但是死的百姓確實千千萬萬個家庭的,為了我們兩家的尊榮而犧牲千萬百姓的生命,朕情願不要這個皇位,朕隻希望草原、中原的百姓在忽必烈家族的帶領下,能夠永享太平。”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陽頂天說道:“皇上,您真的願意放棄中原嗎?”
王華陽說道:“不是朕願意不願意,而是朕不希望因為這個皇帝之位,從而是中原再起戰亂,中原戰亂已經五百年了,忽必烈終於統一了中原,和平已經降臨在中原大地上,朕率領大宋三島北上中原是不可能趕走蒙古人的,但是戰端一開,不知何年才能平息,但是最終的結果卻是一定的,即使明知道不可能驅逐出蒙古人,為什麽還要執迷不悟,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那不是勇敢,是愚蠢。”
陽頂天說道:“既然皇上不打算北上光複中原,為什麽朝廷來到海外後,大力鼓勵生育人口,還大張旗鼓的對土著進行漢化,這難道不是勾踐的臥薪嚐膽嗎?如果皇上僅僅是想做一個逍遙的藩屬國國王,完全可以像安南、高麗那樣,順其自然,定期向大元朝貢就可以了,但是皇上您沒有這樣做,八年前崖山二十萬軍民來到麻逸國,當時隻占領了神州城一個城市,短短數年時間,漢人遍布三島,漢人也從二十萬激增到四百萬,加上土著,大宋現在控製的人口已經超過千萬,這些足以說明皇上並沒有想簡單的做一個藩屬國國王。這還不能證明皇上還想著光複中原嗎?”
王華陽笑著說:“謝謝明教對朕的誇獎,但是朕可以明確的告訴你,增加人口,漢化土著,這些都是為了穩定朕在大宋三島的統治,你們應該也知道一句話: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土著三番五次的造反,朕要想統治大宋三島,必須要讓漢人超過土著,必須要讓土著漢化,隻有這樣,朕才能長久的統治大宋三島,朕現在管理三島已經很吃力,朝廷為了管理三島,已經花光了賦稅,大宋不去攻擊大元,大元是不會攻擊大宋的,朕不想為了一個不切實際的口號去攻擊大元從而去斷送了大宋在三島的統治。”
喜歡大宋第三帝國請大家收藏:()大宋第三帝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