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中原南北漢人對立
字數:5910 加入書籤
祭拜完陸秀夫,樊舜便跟隨馮歡一同前往中原去了。
而樊舜在走之前,通過情報司的渠道,給王華陽上了一道秘折:平衡後宮,速納陸貞。
王華陽原本的計劃是扶植瑪麗亞,通過瑪麗亞製衡即將到來的蒙古其其格公主,這樣不至於將來其其格公主在後宮一家獨大。
但是樊舜卻讓自己盡快將陸貞納入後宮。
王華陽有點摸不著頭腦。
陸秀夫生前一直在與自己探討如何收回皇權,因此,陸秀夫是堅決反對結黨的,正是因為這樣,陸秀夫在朝中沒有親信,而地方上的權力被七大家族掌控,陸秀夫也隻是安排了一批下層官員,這些官員甚至沒有權力管理一個縣城。
陸秀夫去世,陸秀夫又沒有兒子,隻留下了陸夫人和陸貞孤兒寡母的,陸家在大宋的影響力幾乎是一夜之間就沒有了。王華陽覺得陸秀夫有功於大宋,這才決定在陸貞守孝滿三年的時候將陸貞納入後宮。
而現在樊舜竟然讓自己提前將陸貞接入後宮,並且給出的理由是平衡後宮。
親政半年,王華陽為了能夠收回皇權,同時又不引起七大家族的反抗,王華陽可以說是如履薄冰。
之前看電視的時間,王華陽認為皇帝想要奪回皇權,直接將權臣殺了就可以奪回皇權了,為什麽還要隱忍數年或者數十年才去奪回皇權,是不是編輯故意那樣安排的,皇帝本身就是天下之主,皇上要收回自己的權利,那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情。
但是王華陽親政後才發現,根本就不是那麽回事。
皇權旁落,掌握在權臣手裏,但是權臣背後還有著一個龐大的利益組織,殺了權臣而不能搗毀其背後的利益組織,背後的利益組織還能再扶植起來一個權臣。
現在大宋的權利被七大家族掌握,這種掌握可以說已經與大宋深度綁定,甚至說有了七大家族才有了大宋,如果沒有七大家族出人出力,大宋早就在崖山就亡了。
大宋二十萬官軍,隻有三萬禁軍是完全聽命於朝廷的,其他十七萬都是七大家族子弟或者親戚,阿基諾部落叛亂,死了三萬將士,戰後王華陽本想從非七大家族子弟中再招募三萬士兵,但是七大家族根本就沒有給王華陽機會,戰後七大家族立刻從本族子弟中挑選男丁補齊了這三萬士兵的缺口。
至於地方上,那就更不用說了,大宋能在海外立足,並且逐步占領阿基諾部落、曼古達圖部落和棉蘭老島,都是七大家族的子弟在衝鋒陷陣,,占領這些地方後,七大家族順勢在當地建立統治,並且委派自己的子弟管理這裏,這也是人之常情的事情。
所以,即使王華陽趁著朝會的時候將七大家族的族長給殺了,王華陽也不可能奪回大宋的權利,相反,七大家族會重新選一位族長,並且還有可能再立一位新皇帝。
王華陽走的每一步棋都是謹小慎微的,生怕得罪了七大家族。
正是在這種環境下,王華陽對任何人都不敢信任,任何人給王華陽說任何事情,王華陽都會以陰謀的眼光去思考這件事。
樊舜讓王華陽盡快將陸貞納入後宮,王華陽便是以陰謀的眼光去思考的這件事,但是陸家已經沒有了陸秀夫,王華陽實在想不明白陸貞進宮怎麽能平衡後宮。
但是樊舜既然這麽說了,一定有樊舜的道理,樊舜作為陸秀夫的高徒,不可能說一句模棱兩可的話。
不管能不能平衡後宮,後宮裏多一個女人也無關緊要,因此,王華陽還是按照樊舜的建議,讓皇叔趙瑞向陸家提親,與七大家族的女兒一同嫁入後宮。
而莊一凡的迎親艦隊也終於順利的抵達了神州城。
此時距離婚期隻剩下四天。
按照禮法,其其格公主與王華陽大婚前是不能見麵的。
為了不失大元帝國的威嚴,莊一凡將其其格公主及一眾陪嫁暫時安置在大宋皇家驛館,同時王華陽調派三千禁軍對皇家驛站進行不間斷巡邏,一來是確保大婚前其其格公主的安全,二來也是隔斷大元在神州城的密探與其其格公主的聯係。
安置完其其格公主一行,王華陽迅速召見了莊一凡。
莊一凡來不及休息,立刻進宮麵聖。
莊一凡走進偏殿,立刻向王華陽行了三叩九拜的大禮。
王華陽示意免禮,同時讓小寶給莊一凡賜座。
王華陽問道:“莊愛卿,這一路辛苦你了。”
莊一凡說道:“為皇上做事,是臣等的職責所在。不辛苦。”
王華陽點了點頭說道:“客套話朕就不說了,朕且問你,此次迎親麵見忽必烈時,你感覺忽必烈身體怎麽樣?”
莊一凡回道:“回皇上,忽必烈雖已是古稀之年,但是從忽必烈的精神狀態看,忽必烈目前身體狀況良好,全然沒有古稀老人的衰老之態,並且忽必烈現在思維清晰,動作靈敏,依臣看來,忽必烈如果沒有發生意外,再活十年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王華陽點了點頭,曆史上忽必烈活了七十九歲,而莊一凡預計的忽必烈還有十年的壽命,預計的還算準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王華陽說道:“此次前往大都,應該是你在大都時間最久的一次,見了大元君臣,有何感想?”
莊一凡說道:“回皇上,臣此次前往大都,不僅拜訪了大元的官員,還走訪了大都的小街小巷,臣的確有一些發現。”
“哦?”王華陽問道:“說來聽聽。”
莊一凡說道:“先說官員吧,大元的官員現在對忽必烈的統治是持絕對支持的態度,他們已經適應了蒙古人做皇上,不管是當年的金人還是宋人,現在都認定自己是元人,對於大宋,他們現在已經將我們跟高麗、安南放在一起,當做一個普通的藩屬國,這些官員對大宋沒有任何的感情,純粹是宗主國與藩屬國的關係,甚至這些官員還瞧不起大宋,臣走訪民間,發現民間百姓倒還自認為是漢人,但是這些漢人開始學習蒙古語言,並穿蒙古樣式衣服,甚至連他們說的漢語都開始與大宋的漢語有所不同了,這些百姓自認為是中原人,將長江以南的漢人成為南蠻子,並且認為大宋是蠻夷政權,大元才是中原正統。”
王華陽說道:“幽雲十六州的漢人自唐朝結束就開始被契丹人統治,離開漢人朝廷將近四百年,長江以北的漢人自靖康之變後淪為金人管理,至今也已經將近二百年,數百年的時間,語言是會隨著環境、時間、統治階層的變化而慢慢變化的,北方漢人的漢語與咱們的漢語有差別也是正常的,就像是各地的方言一樣。”
莊一凡說道:“皇上,之前臣也是這麽認為的,以為語言會有所不同,但是大家都是漢人,應該能聽懂,但是這次臣去了民間看了之後才發現,這可不是方言那麽簡單,北方漢人說的已經是另一種語言了,就像高麗話,日本話、安南話,如果沒有漢字,臣根本就聽不懂他們說什麽,甚至需要人去翻譯他們的話才能聽得懂。”
王華陽說道:“有這麽誇張嗎?漢語可是成熟的語言,蒙古語才有幾年的曆史,蒙古語能改變漢語的發音?”
莊一凡說道:“皇上,剛才您也說了,長江以北的漢人先後被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統治,每一個統治者進來,都會要求北方漢人學習他們的語言,北方漢人的漢語現在已經至少融合了契丹語、女真語、蒙古語等三種強勢語言,漢語與這三種語言混合,慢慢的就會變樣,並且這四百年來,南方和北方一直在打仗,南北方交流不暢,使得南北方的漢語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南方說話細聲細語,北方說話粗狂大氣,發展的現在,南北方漢語實際上已經是兩種語言了,不過幸運的是當年秦始皇書同文,使得南北方書寫的文字都是漢字,而漢字是表意文字,隻要漢字的意思不變,那麽即使聽不明白也能看明白漢字的意思。”
王華陽歎口氣說道:“這也沒有辦法,北方漢人在異族的統治下語言慢慢的發生變化,這也是正常的,等到將來光複中原,讓整個中原地區的人重新學習雅言應該就能使南北方的漢語重新變得一樣。”
莊一凡說道:“皇上,臣說的不是這個.”
王華陽疑惑的說道:“那愛卿說的是什麽意思?”
莊一凡說道:“皇上,現在北方漢人已經將大元視為中原正統,將來光複中原的時候,大宋不僅僅要將蒙古人趕走,還要麵對北方數千萬的漢人,這些漢人經過四百年的單獨發展,已經將大宋視為蠻夷,如果大宋光複北方,對北方漢人而言,可能就像蒙古人入侵大宋一樣,這些北方漢人會誓死抵抗的,他們可能會保衛他們現在的正統。”
王華陽不以為意的說道:“愛卿言重了,隻要大宋能擊敗蒙古人,收複中原,北方這些漢人自然會歸順的,咱們畢竟同宗同族啊。”
莊一凡說道:“皇上,咱們所說的同宗同族是三皇五帝,是漢族,但是北方漢人未必會這麽認為,北方漢人中現在有大量的契丹人、女真人、黨項人後裔,他們並不認為自己是三皇五帝的後裔,雖然他們都被蒙古人稱為漢人,但是卻與真正的漢人沒有關係。”
王華陽說道:“愛卿,這點你不用擔心,漢族本身就不是一個單一的種族,而是一個靠著中原文化凝結成的一個文化民族,隻要他們認可漢文化,他們便就是我漢人,至於你說的同宗同族,這個事情等光複了中原之後朕自有辦法解決這個事情。”
莊一凡說道:“皇上,您可能誤解臣的意思了,臣不是懷疑皇上將來不能解決同宗同族的問題,而是說將來咱們大宋光複中原,這個中原到底指哪個中原?"
王華陽疑惑道:“當然是整個中原了,這還用說。”
莊一凡說道:“恕臣愚鈍,皇上的整個中原,是指長江以南的中原,還是指燕雲十六州以南的中原?”
王華陽搖了搖頭說道:“你說的這個中原隻能是指小中原,在朕看來,光複中原,不僅僅是光複高宗建立的大宋,也不僅僅是太祖建立的大宋,而是自三皇五帝開始,凡是受到過中原文化影響的地方都要光複,朕的這個中原不僅包括江南,還包括關中、河套、三晉、燕趙、、齊魯、遼東、高麗、安南,還應該包括西域,朕要光複的自古以來被漢人統治過的中華地方。”
莊一凡說道:“皇上能有此雄心大誌,實乃我大宋之福,微臣支持皇上光複整個中華,但是微臣卻有不同的看法。”
王華陽說道:“愛卿有何看法,不妨說來聽聽。”
莊一凡說道:“皇上,那就恕臣無禮了,自皇上親政以來,占領棉蘭老島、遠征日本,開展海洋貿易,設立海外情報司,迎娶蒙古公主,與安南結仇,這些舉措無不昭示著皇上的雄心,但是皇上您也應該知道,雄心要有雄厚的國力支持,皇上現在四處用兵,等於是四處用錢,大宋來到神州城後積累了七年的財富,被皇上在半年之內用去了三分之二,如果照此下去,大宋的國庫將很快入不敷出。”
王華陽正欲反駁說自己遠征日本搶來的銀子足夠大宋五年的稅收,莊一凡繼續說話了。
莊一凡說道:“大宋的國力有限,臣的建議是皇上應該集中財力做一件事情,剛才皇上說要光複整個中華,但是光複整個中華可能需要數十年或者上百年,而江南地區被蒙古人占領不過七年,蒙古人在江南地區的政權還未完全穩固,反元複宋的起義此起彼伏,大宋朝廷在江南地區有著深厚的民心,臣的建議是大宋集中精力,趁著蒙古人在江南立足未穩,先收複江南,然後以江南為根據地,再圖北伐光複中原。”
喜歡大宋第三帝國請大家收藏:()大宋第三帝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