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1章 大會後的采訪
字數:7547 加入書籤
表彰大會結束後,國內各省知名報社的記者以及央媽的記者們紛紛開始對英雄們及其家屬進行采訪。
其中,趙閱和他的家人以及趙寰辰成為了記者們爭相采訪的首要對象。
戰爭結束後,國家對這些功臣進行了廣泛的宣傳,讓他們的英勇事跡家喻戶曉。
趙寰辰的家庭背景也沒有被隱瞞,報紙上進行了詳細的報道。
當老百姓們得知,國內乃至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趙大科學家的長子,並沒有從小像少爺一樣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而是從小就嚴格要求自己,很早就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
而且文化課程也沒耽誤,是正兒八經大學生,簡直就是能文能武,並且在這次戰爭中更是成為那支部隊的指揮官時,大家都感到非常驚訝欽佩、和由衷的喜愛。
其實老百姓們是寬容的,在他們的設想裏,趙大科學家的家人怎麽被優待都不為過,哪怕天天山珍海味,那又怎麽了?
別人當不起,科學家的家人們還當不起嗎?
難道隻有資本家和其家人才配的上?
沒有這些科學家,日新月異的新中華、層出不窮的尖端武器、民用科技,以及保障我們日常生活便利的眾多創新,都不會如此迅速地出現。
科學家們的貢獻不僅僅是推動了國家的發展,更是在無形中提升了全民的生活質量。
因此,他們的家人如果能因為他們的辛勤付出和卓越成就而享受到一些較好的待遇,老百姓們大多都會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
這種優待,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社會對科學家價值的一種認可和尊重。
為此,老百姓們很想看看關於趙閱與其家人的相關采訪。
然而,趙閱根本不接受任何采訪,各大報社記者無論怎麽申請都沒用,直接就是公式化的沒時間。
今天可算找到機會了,那能不好好采訪一下嗎?
央媽記者是第一個提問的,其他報社記者無奈的撇嘴,敢怒不敢言,因為行內地位擺在這,心裏再不爽也得忍著。
“趙將軍,請問您和家人對戰鬥英雄趙寰辰同誌被授予特級戰鬥英雄稱號有何感想?”
“我的感想和我兒子一樣,這戰鬥英雄的稱號與其說是授予他,不如說是授予這次參戰的全體指戰員。” 趙閱語氣堅定地說道,“每一個參戰的戰士都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和努力,這個榮譽是屬於他們每一個人的。”
央媽記者點了點頭,繼續追問:“那麽,作為父親,您是否為自己的兒子感到驕傲?”
趙閱的眼中閃過一絲柔情,但語氣依然沉穩:“當然,我為他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
一旁的林嘉怡也忍不住插話,眼中泛著淚光:“作為母親,我的心始終懸著。但我知道,他是在為國家和人民而戰,這是他的使命,也是我們的驕傲。”
記者們紛紛記錄著這些肺腑之言,氣氛也變得越發溫馨而莊重。
“那麽請問趙將軍,您當初是否讚成趙寰辰同誌入伍參軍?”其他家報社記者這回搶先開口,麵子已經給過你們央媽了,你總不能一直在這叨叨叨的吧?
趕緊退退退!
聽到這個問題,趙閱笑了,他指著趙皓月和趙語曦說:“參軍入伍怎麽了?看見沒,我二兒子和大女兒也是軍人,他們都是優秀人才。
至於我大兒子趙寰辰,他從小就立誌參軍,他身體素質和意誌力也都非常強,所以參軍是順理成章的事。
我不僅不反對,我還鼓勵他,要他在軍隊裏好好鍛煉,為國家多作貢獻。我們趙家三代從軍,這是我家的榮耀,也是我們應盡的責任。”
說到這裏,趙閱突然神情變得凝重,語氣嚴肅地說道:“我知道你們心中的疑惑,你們是不是想詢問,當初我在決定是否同意趙寰辰從軍時,是否曾考慮過倘若爆發戰爭,他不幸犧牲的可能性?
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們,對於這一點,我並未過多思慮,我兒子沒這麽金貴!
軍人的職責是保家衛國,這是身為軍人無上的使命與榮耀。
在國家危難之際,每一個軍人都會挺身而出,為了國家的安寧和人民的幸福,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趙寰辰立誌參軍,早已明了自己的責任,他會為了心中的信念勇往直前,毫不退縮!
至於我,作為他的父親,我為他感到驕傲,並且堅信他的選擇是正確的。即便心中充滿擔憂與不舍,我也始終支持他,因為這是他的人生,是他選擇為之奉獻的道路。
如果,他在戰爭中不幸犧牲了,那我也不會有絲毫的後悔!
因為我知道,他是為了崇高的理想和信念而獻身的,他的犧牲是有價值和意義的。
換句話說,在戰場上別人可以犧牲,我兒子怎麽就不能犧牲了?
作為軍人,我們早就做好了隨時為國家和人民犧牲的準備,這是我們的使命和擔當。
無論戰爭多麽殘酷,我們都會堅定地站在前線,用我們的生命和熱血扞衛祖國的尊嚴和人民的安寧。”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說完,他就對記者們做了個手勢,往另一邊走去,今天是他兒子的高光時刻,他這個做父親的不想搶了兒子的風頭。
記者們對趙閱的離去也沒失落,能采訪到這尊大神問了幾個問題早已心滿意足了,還要啥自行車啊。
接下來,記者們又對準了趙寰辰,問了一些關於戰場上和進攻河裏的細節。
趙寰辰把能說的都細致的說了一遍,引起了記者們的陣陣憤怒與喝罵,直噴猴子們不是人。
當趙寰辰說到他們隊伍逼著猴子老大在中樞降落他們的小破旗幟,高歌升起我們鮮豔的五星紅旗時更是激動的熱淚盈眶,高聲叫好。
接下來,林嘉怡、張倩、趙皓月、趙語曦,記者們也沒放過,都進行了一一采訪。
其中有個記者問趙語曦,他們兄妹關係怎麽樣,平常有沒有爭吵。
趙語曦是這麽回答的:“我們兄妹關係非常好,我大哥從不欺負我和妹妹。
因為我們家重女輕男,我倆哥哥隻要敢大聲和我們說話我爸那牛眼就瞪了過去。
不過我和妹妹要是真做錯了,我大哥訓斥我們,我們姐妹倆也會虛心接受。
當然了,虛心接受歸接受。
事後肯定還是要向父親告狀的。”
記者們聽的啼笑皆非,感慨趙家還真與眾不同,別人家都重男輕女,他們家反過來了,重女輕男。
這件事報道出來後不知道有多少女兒家羨慕極了,恨自己當初為什麽沒投胎到趙家。
而少部分女兒奴看了報道那真是瘋狂粉上了趙閱,對嘛,重女輕男才是對的。
女兒就該疼,兒子就該打!
張倩,她被記者問了關於他們的感情曆程。
她也如實說了,“我和趙寰辰早就認識了,小學初中高中還是同校,但我們基本就沒怎麽講過話,那時候我也沒想過未來革命伴侶會是他。
後來我們參軍了,我當軍醫,他在南方某部隊,有一次我們在醫院相遇了。
隨著經常接觸,慢慢的我對他有了好感,就開始了對他的追求,直到踏上戰場前,我們才確定了關係。”
戰場的殘酷與愛情的甜蜜形成鮮明對比,更加凸顯了這份情感的珍貴。
這不僅後世那些導演們喜歡拍,現在的記者們也愛聽,報道出去後讀者和觀眾無不會心一笑,為這對新人送上美好的祝福。
還有不少女孩高呼這輩子要嫁就嫁兵哥哥。
社會上對軍人的崇拜達到了頂峰。
采訪趙皓月的記者就尷尬了,他想問些關於武器和科技方麵上的事,結果趙皓月左一句保密,右一句這是絕密。
給他弄得不知道該問什麽了,生怕一會衝出特殊戰線的人把他帶走接受審查。
最後隻能收拾東西去采訪其他立功受獎的英雄們。
四合院這邊也被很多記者圍住了。
傻柱,別看他平時嘚啵得嘚啵得,能貧呢。
然而到了關鍵時刻他就掉鏈子了。
麵對記者的提問,他隻會一邊撓頭一邊傻嗬嗬的回答:“我為我兒易曉驕傲,為他自豪!”
來來回回就會說這一句車軲轆話。
相比之下,蘇娜鎮定多了,他用地道的四九城話侃侃而談:“我是嫁到中國的媳婦,也是中國人。
當我們國家被挑釁,猴子們發動了戰爭,我們國家忍無可忍之下進行反擊。
那我當民兵的兒子自願上戰場參戰這不是應該的嗎?
再說了,咱們中國有句老話,‘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現在國家有難,咱不能袖手旁觀啊!我兒子去參戰,我驕傲!我們全家都支持他!哪怕他最終犧牲在戰場,那也是他的職責!
因為民兵也是兵啊!”
許大茂和趙紫韻這邊,央媽記者拿著一封信對他們說:“許書記,許夫人,我手裏寫封信是許子文同誌上戰場前寫的遺書,這是戰爭結束後前線部隊首長交給我們的,我們保證沒打開看過,在這個光榮的時刻我來讀一下好不好?”
聞言,許大茂的手微微顫抖,他扭頭看向趙紫韻,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既有對未知內容的忐忑,又藏著深埋多年的回憶。
趙紫韻微微點頭,眼眶已泛紅。
這個環節是他們沒想到的。說真的,他們公母倆也挺好奇兒子的遺書裏寫的是什麽?
央媽記者見他們夫妻倆都答應了,鄭重地拆開信封,用播音腔深情朗讀:“親愛的爸爸、媽媽:
當您二位看到這封信時,說明兒子我已經為國捐軀了。
請原諒兒子的不孝,更請原諒二十年前那個風雪交加的清晨,繈褓中的我給您二位帶來的沉重負擔。
您們本不必在50年代物資匱乏的歲月裏,分出一口糧食養活一個孤兒,但您們用最樸實的善良,給了我這世間最珍貴的父母之愛。
爸爸,您總對我說‘做人要頂天立地,要為國家扛事’,您教會了我什麽是責任;媽媽,您把自己的所有稿費全部捐了,這讓我懂得了無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您們沒有親生的骨肉,卻把全部心血傾注在我這個撿來的孩子身上,這份恩情,子文無以為報,唯有以命相抵。
可是如今國家被挑釁,身為民兵的我欲要上戰場殺敵保衛國家。
可是忠孝不能兩全這讓我很是為難。
左思右想之下,我還是決定奔赴戰場。
如果我能夠幸運地歸來,定當盡心盡力侍奉二老,以彌補我的不孝。
若我戰死,請二老莫要悲傷,就當我是回到了那個被抱回家的雪夜——我永遠是您們的孩子,隻是換了個方式守護。
願山河無恙,願您們安康。
兒,許子文絕筆。”
信讀到一半,許大茂的喉頭已哽住。
他想起五十年代物資緊缺時,自己每天啃著窩頭去鴿子市買各種票,特別是奶粉票,這是稀缺的,隻能跟趙閱借。
當許子文長乳牙了,他更是厚著嗶臉每到飯點就端著碗去趙閱那蹭肉,就為兒子吃口好的不缺營養。
後來和趙紫韻結婚了,口糧這些不成了問題,但他還是習慣性的把好東西留給兒子吃。
那些藏在歲月褶皺裏的往事,此刻全被許子文的遺書掀開,鮮血淋漓卻又溫暖如陽。
趙紫韻早已泣不成聲,她死死攥著許大茂的手,她這個不是生母卻勝似生母的母親,怎麽可能對許子文沒有親情?
就算一隻小貓小狗養了二十年那也是家裏親人啊!
更別提人了,許子文也是她從小養到大的啊!
從他小時候開始,奶粉,麥乳精,也是自己用從哥哥那蹭來的零花錢買的啊!
提和許大茂結婚以後,那是真把許子文當親兒子養,該疼疼,該罵罵,該打打。
該怎麽教育就怎麽教育。
如今聽到兒子的遺書,她怎麽可能不心痛?
好在兒子平安歸來,這一切沒成為現實。
記者讀完信,全場靜默如死。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這對“父母”身上——他們收養了孤兒,更是培養出了英雄!
好樣的!
熱烈的掌聲瞬間響徹大禮堂。
喜歡四合院:激情澎湃的歲月請大家收藏:()四合院:激情澎湃的歲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