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忍辱修行其一
字數:2501 加入書籤
第四,所謂的“觀忍”,宛如一麵明鏡,當遭受侮辱的情境如烏雲般湧現時,我們需運用空觀的智慧去審視和洞察身心世界。要深知,一切諸法恰似那虛無縹緲的雲霧,本就無我可得。既然我本身如同那鏡花水月般虛幻不實,那麽又怎會有我被侮辱以及所受辱的境界呢?這就好似那能空的我相和所空的辱境,二者猶如那水中月、鏡中花,既然完全都是空無的,那麽中間的辱相自然也是如同那泡影般無法得到的。
通過如此觀空之法,我們便能讓那萬惡的嗔恚心如過街老鼠般無處遁形,從而根本無法產生。要知道,嗔恚心的產生常常是源於對自我的過度執著,以及對侮辱情境的過激反應,然而當我們領悟到一切皆空的真諦時,這種執著和反應就如同無根之萍,失去了賴以存在的根基。
第五,慈忍。當菩薩遭遇侮辱之境時,他們心中非但不會燃起嗔恨之火,反而會如波瀾壯闊的大海一般,湧起無盡的慈悲。他們會悲憫地慨歎“此人愚不可及、可憐之至,竟然無緣無故地惹是生非。若他以此等行徑對待他人,肆意詆毀和侮辱,必將自食惡果,種下被他人詆毀和侮辱的惡因。更有甚者,可能會引發人命傷殘之禍,甚至遭受法律的嚴懲,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故而,菩薩會湧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之潮,以方便之法去點化此人,使其能夠幡然醒悟,洞悉自身之過錯並痛下決心改正,進而斷絕惡念,踐行善道,重塑人生。如此慈忍之境,與緣忍、觀忍並肩而立,被統稱為理忍。
所有的冤家對頭其實都不應被憎惡,因為他們宛如磨礪我們的利刃,助我們成就忍辱之度。無論是麵對天災的肆虐,還是生活的清苦,我們都應如鋼鐵般堅韌,學會忍耐,萬不可如怨婦般怨天尤人。需知,萬法皆如泡影,世間萬物皆如夢幻泡影般虛幻不實。唯有對事理因果了如指掌,方能真正臻至無生法忍的境界。在那如明鏡般清淨的心境中,容不得半絲塵埃的沾染。對於至親之人,我們要如釋重負般學會放下;對於冤家對頭,亦要如放下重擔般釋然。我們要普度一切眾生,自然也包括那些冤家對頭。菩薩恰似那無垠的大海,將冤家和親人都包容其中,一視同仁,此乃大無畏之精神也。
嗔恨對於修行人而言,猶如劇毒,絕對是一個大忌。無論何時,無論身處何種境遇,無論修行何種法門,都絕對不可心生嗔恨。因為嗔恨一旦萌發,就會如狂風暴雨般摧毀我們忍辱的修行。譬如,有人辱罵我,我雖能強忍著一時不還嘴,可內心卻似翻江倒海般憤怒,這種強行抑製自己的方式,絕非忍辱的真諦。正如佛在《金剛經》中所言,當他被歌利王割截身體時,有這樣一句話“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這無疑是在告誡我們,如果我們心中尚存自我、他人、眾生和壽命的執念,那麽嗔恨之心便會如野草般滋生蔓延。
而嗔恨與菩提恰似天淵之別。菩提宛如璀璨星辰,象征著覺悟、平等和慈悲。然而,嗔恨卻如烏雲蔽日,其產生往往源於事情未能順遂我們的心意,如此一來,自我的觀念便會如野草般瘋長,又何來平等可言呢?況且,世間諸事無非是過眼雲煙,如夢幻泡影般虛幻不實,如意或不如意又何須如此較真呢?如此想法,顯然是背離了慈悲的原則,更遑論其他了。
忍辱宛如一把通往定境的金鑰匙,正如《法華經》所雲“能忍最勝寂滅法”,唯有耐受種種屈辱與磨難,方可抵達清淨寂滅之境,將心安於這般狀態,方為真正之成功。於學佛者而言,需能忍受孤寂,此乃修行之初步功夫。蓋因修行之途,常需獨處,需直麵內心諸般雜念與煩惱,若無法忍受孤寂,心則難以安定。而修定之要訣即在於忍,忍之表象即為平等。無論身處順境亦或逆境,皆能秉持一顆平常心,不為外界之幹擾所動搖。
然而,成佛之路卻如同一條布滿荊棘的險途,其中的艱難險阻讓人望而生畏。在這條道路上,魔障如影隨形,時刻困擾著修行者。這些魔障並非單一的形式,它們或是內心深處的雜念,如貪婪、嗔怒、愚癡等,不斷侵蝕著我們的心靈;或是外界的種種誘惑,如權力、財富、美色等,讓我們迷失自我。
這些魔障的形態各異,變化萬千,讓人難以捉摸,防不勝防。當魔障現前時,我們往往難以用簡單的標準來評判其好壞。有時候,看似美好的事物可能隱藏著巨大的危機;而那些表麵上令人厭惡的東西,也許正是我們突破困境的關鍵。
如果我們被魔障所降伏,那麽我們的修行就會如同大廈傾頹一般,瞬間崩塌。所有的努力都將付諸東流,我們會陷入無盡的痛苦和迷茫之中。然而,如果我們能夠以堅定的意誌和智慧去降服魔障,那便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境界。這就如同鳳凰涅盤,經曆了熊熊烈火的洗禮後,獲得重生,煥發出更加絢爛的光彩。
毫無疑問,在修行的道路上,遇到魔障是必然會經曆的一個劫難。而且,隨著我們修行境界的不斷提升,魔障所帶來的影響和危害也會變得越來越大。這就如同《楞嚴經》中所描述的那五十一種陰魔一樣,它們就像影子一樣緊緊跟隨在我們身邊,無論何時何地都在幹擾著我們的修行。
那麽,麵對如此強大的魔障,我們應該如何去戰勝它們呢?其實,關鍵就在於我們要始終堅守平等心,不被魔障所迷惑,始終守護好自己內心深處的那片純淨之地。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在修行的道路上披荊斬棘,勇往直前,最終成功抵達成佛的彼岸。
喜歡度盡六道怎麽少得了我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度盡六道怎麽少得了我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