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禪修其三

字數:2566   加入書籤

A+A-


    《長阿含經》卷八中對於四禪有著鞭辟入裏的論述“複有四法,恰似那熠熠生輝的四顆明珠,此乃四禪也。”這四禪宛如一條通往修行巔峰的康莊大道,又似一座攀登心靈高峰的雲梯。首先,比丘需如勇士般鏟除欲望、惡念以及不善的行為,時刻保持警覺,猶如獵豹般敏銳觀察。當他們能夠遠離這些負麵因素時,便會如沐春風,體驗到一種離生喜樂的感覺,從而邁入初禪那如夢似幻的境界。接下來,比丘要如燭火般滅掉有覺有觀的狀態,內心充滿信心,恰似那波瀾不驚的湖麵,達到一種無覺無觀的定境,此時定會如醍醐灌頂,產生定生喜樂,進而步入第二禪那寧靜祥和的世界。
    而後,比丘需割舍那喜悅的感受,如蟬蛻般舍棄雜念,精進修行,以自我之眼洞察身體的快樂。此快樂乃諸聖心之所向,通過追憶和棄絕這種快樂,他們方可邁入第三禪的境界。最終,比丘要遠離苦樂的紛擾,如熄滅燭火般滅掉憂愁與喜悅,抵達那不苦不樂的玄妙之境。在此狀態下,舍念宛如澄澈的湖水,變得純淨無垢,進而引領比丘踏入第四禪的彼岸。
    總體而言,這裏的禪宛如一把神奇的鑰匙,能夠開啟人們情感和意念的枷鎖,通過修行四禪,比丘恰似在心靈的海洋中乘風破浪,逐漸超越世俗的情感和雜念,抵達內心那片寧靜的港灣。《妙法蓮華經》卷四中言道“文殊師利言有娑竭羅龍王女,年方八歲,其智慧猶如利箭,銳利無比,善知眾生諸根行業,得陀羅尼,諸佛所說甚深秘藏,皆能如容器般穩穩受持,深入禪定,仿若洞察諸法的智者。”由這段話觀之,禪或禪定猶如認識諸法的必經之路。
    隋代慧遠在《大乘義章》卷十三中,如抽絲剝繭般詳細闡述了“禪”的含義。他指出,“禪”這個詞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源自中國,其本義是“思惟修習”,亦可稱為“功德叢林”。所謂“思惟修”,恰似一顆種子,從因的角度播撒下智慧的光芒。在定的境界中,人們如探險家般審慎思考、籌謀考慮,這種行為被稱為“思惟”。隨著思考的深入,如登山者般逐漸進步,就稱之為“修習”。從克定的名稱來看,“思惟修寂”亦如夜空中的北鬥星,閃耀著合理的光輝。此外,“禪”這個詞也可以從其本身的意義來命名,禪定之心,恰似一麵明鏡,正取所緣,這就是“思惟”。隨著思考的增進,如涓涓細流匯聚成江河,就稱之為“修習”。
    而“功德叢林”這一名稱,乃是從果之視角來命名的。智慧、神通、四無量等皆為禪所帶來的功德,眾多功德匯聚一處,宛如叢林般繁茂,故而得名“功德叢林”。而定能催生這些功德,故從果之角度觀之,定便被稱作“功德叢林”。在闡釋“禪”之前,慧遠亦提及禪之其他數種稱謂,如定、三昧、正受、三摩提、奢摩他、解脫等。他對這些名稱之由來亦作了扼要之說明。總體而言,由此段話可窺得,禪主要乃一種思維修習之法門,借由此法,人可生智慧、具神通,獲功德,最終達成解脫等諸般目標。
    宗密在《禪源諸詮集都序》卷上之一中對禪進行解釋時說道“禪”這個詞源於天竺,完整的說法是“禪那”。在中華地區,它被翻譯為“思惟修”,也被稱為“靜慮”,這些都是“定慧”的通稱。
    在論述禪的種類時,宗密指出“禪”有淺有深,其層次和境界各不相同。有一種禪,修行者帶有異樣的見解,喜歡高層次而厭惡低層次,這種禪屬於外道禪;還有一種禪,修行者雖然正信因果,但也是帶著欣厭之情去修行的,這種禪被稱為凡夫禪;另外,那些領悟到我空偏真之理並據此修行的,屬於小乘禪;而那些領悟到我法二空所顯真理並依此修行的,則屬於大乘禪。
    最後,宗密提到了一種最為上乘的禪,他說“如果能夠頓悟自心,認識到它本來就是清淨的,原本就沒有煩惱,無漏智性也是本自具足的,那麽此心就是佛,與佛畢竟沒有差異。依據這種認識去修行的,就是最上乘禪,也被稱為如來清淨禪、一行三昧或者真如三昧。”
    這是所有三昧的根本所在。如果能夠時時刻刻都去修習,自然而然就會逐漸獲得成百上千種三昧。達摩祖師的門下弟子們,輾轉相傳的,正是這種禪法。在達摩祖師還沒有到來之前,自古以來眾多流派所理解的禪法,都隻是前四種禪定和八種定境而已。許多高僧大德們通過修習這些禪法,都獲得了一定的功效。”這段話不僅對禪的種類進行了係統的劃分,還提出了外道禪、凡夫禪、小乘禪、大乘禪以及最上乘禪等不同的概念。
    然而,關於禪的劃分,其實還有其他不同的觀點和說法。比如,天台宗的智顗大師就在其著作《妙法蓮華經玄義》卷四上中提到“定聖行者略為三一世間禪,二出世禪,三上上禪。”從這裏可以看出,智顗大師將禪主要劃分為了三種類型,並且將禪描述為“定聖行者”。
    不過,這樣的歸納或概括可能相對來說比較抽象,不太容易讓人理解。所以,接下來我們將結合印度和中國的實際情況,對禪進行更具體的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禪的內涵與特點。
    佛教禪定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起源於古印度的瑜伽術,在曆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並在此基礎上不斷發展演變。在漫長的歲月裏,佛教宛如一隻矯健的雄鷹,從其發源地古印度振翅高飛,一路北上,將佛法的光輝灑向西域三十六國、中國以及日本等地;同時它又似一艘乘風破浪的巨輪,向南航行,抵達斯裏蘭卡、泰國、緬甸等國家。在這一傳播過程中,佛教與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融,猶如水乳交融一般,受到了各地佛教徒的虔誠傳承和大力發展。禪定作為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之一,也在這個過程中綻放出了如萬花筒般絢麗多彩的光芒。
    喜歡度盡六道怎麽少得了我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度盡六道怎麽少得了我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