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對策(上)

字數:5026   加入書籤

A+A-


    朱勝微微頷首,郭靖所述雖無蒙古詳盡計劃,但勾勒出的輪廓已足夠驚心。
    他目光掃過殿下肅立的幾位重臣,沉聲道
    “呂芳。”
    一直靜侍在側,如影子般悄無聲息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呂芳立刻上前一步,躬身應道
    “臣在。”
    “傳朕旨意,即刻召內閣和五軍都督府左右都督速至無逸殿議事。”
    “臣遵旨。”
    呂芳聲音尖細卻沉穩,沒有絲毫拖遝,立刻轉身,對殿外侍立的小太監們低聲而迅速地吩咐下去。
    一道道命令如同水波般蕩開,腳步聲和低語聲在宮牆間快速傳遞。
    不過一盞茶的功夫,沉重的腳步聲便在殿外響起。
    以張居正為首的內閣成員率先趕到,每個人臉上都帶著凝重之色。
    隨後,武將們龍行虎步而至,眉宇間帶著戰場磨礪出的煞氣。
    文官武將,迅速按品階班次站定,將原本空曠的無逸殿站得滿滿當當。
    朱勝沒有讓眾人過多猜測,直接開口,聲音清晰地傳遍大殿
    “諸卿平身。事態緊急,虛禮就免了。”
    “郭靖,將你方才所言,再與諸卿詳細分說一遍。”
    “是,陛下。”
    郭靖抱拳。
    他再次用沉穩而清晰的語言,將自己所知、所見、所推斷的一切,條分縷析地陳述出來。
    待郭靖說完,殿內陷入了一片死寂,落針可聞。
    “諸卿。”
    朱勝的聲音打破了沉寂,沉穩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郭靖所言,想必諸位都已聽清。
    蒙古鐵木真野心勃勃,欲傾國之兵南下,其鋒銳首指我大明。
    值此危局,朕想聽聽諸卿之見。
    有何看法,盡可直言。”
    話音落下,殿內短暫的安靜便被一聲沉穩的步伐打破。
    隻見兵部尚書戚繼光越眾而出,身姿挺拔如鬆,抱拳行禮
    “陛下,臣有拙見。”
    “講。”
    朱勝微微頷首。
    “陛下,
    根據郭靖的訊息,結合近年邊關諜報及對蒙古用兵的習慣,
    鐵木真若是多路並進,有三處,不可不防。”
    “其一,遼地!”
    他語氣篤定
    “遼國自昔年被金國重創,險些滅國後,國力至今未曾完全恢複。
    蒙古不知遼國已暗附大明,必遣一支偏師,甚至主力之一部,由此叩關。
    若破遼,便可從遼地攻我大明一個出其不意。”
    “其二,原金國故地——即現今我大明金州。”
    戚繼光目光掃過眾人,分析道
    “金州新附不久,雖經大力整頓,然根基猶未完全穩固,且地處平原,利於蒙古鐵騎馳騁。
    此路,必是硬仗、惡仗之所!”
    “其三,便是正麵對撼我大明國本之路。
    鐵木真絕不會放過九邊重鎮。
    九大重鎮,萬裏邊牆,必將麵對蒙古大軍主力!”
    戚繼光剛剛說完,殿內諸臣尚在消化這三條可能的主攻路線與嚴峻形勢,一位身著緋袍、氣質雍容沉靜的大臣便緩步出列。
    正是內閣重臣謝安。
    他並未直接反駁戚繼光,而是先向禦座上的朱勝躬身一禮。
    隨後目光掃過戚繼光與郭靖,聲音清朗平和,卻帶著一種不容忽視的審慎
    “陛下,戚尚書所言三路,確為蒙古南下的兵家要衝,臣深以為然。
    如何備戰禦敵於此三處,亦是重中之重。”
    他話鋒微微一轉,語氣加重了幾分
    “大明之所慮,不僅在於蒙古明麵上的百萬鐵騎,更在於其可能之‘合縱連橫’。”
    “哦?謝卿有何見解?”
    朱勝目光微凝,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陛下,諸位同僚,莫要忘了,在我大明金州之側,臥榻之旁,尚有另一猛禽——清國。”
    他環視眾人,緩緩道出最大的擔憂
    “昔日,蒙古與女真諸部並非沒有紛爭,甚至多有仇怨。
    然,利益之下,仇怨並非不可化解。”
    “聯盟蒙古,共擊大明,瓜分疆土財物……清國能否抗拒此誘惑?”
    “若清國點頭,則金州遼東防線,便將瞬間麵臨蒙古與清國兩大強敵的夾擊!”
    “屆時,戚尚書所言金州一路,壓力何止倍增?”
    謝安的聲音回蕩在殿中,如同在原本就陰雲密布的天空中,又重重地加上了一層更濃重的陰影。
    “故而,臣懇請陛下與諸公,籌劃北疆防禦之時,萬不可將清國視為壁上觀者,必須將其可能倒向蒙古、趁火打劫的最壞情況,考量在內。”
    謝安這番話,無疑是將原本就極端複雜的局麵,推向了一個更加險惡、更加令人心悸的境地。
    朱勝端坐於禦座之上,手指無意識地輕敲著扶手,目光深邃。
    “謝卿所慮,甚為深遠。漠北之狼若與遼東之虎合流,確是我大明心腹大患。”
    “陛下。”
    張居正的聲音清晰而冷靜。
    “謝安所言,絕非危言聳聽。
    兩麵作戰,乃兵家大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若蒙古與清國果真聯手,我大明北疆萬裏防線,處處烽火,縱有百萬雄兵,亦難免左支右絀。
    故此,臣以為,當有所取舍。”
    “臣之淺見,遼地……或可暫棄。”
    此言一出,殿內微微騷動。
    棄土之言,非同小可。
    哪怕遼地還未完全到手。
    張居正不待他人質疑,便迅速陳述理由
    “陛下明鑒。
    遼國雖名義上附我大明,然其國勢衰微已久,兵備廢弛,民心渙散,實難倚為屏障。
    而我軍前往遼地的馬芳,雖勇猛有餘,然其才具,比之蒙古‘四獒’恐猶有不及。
    以疲弱之遼軍,佐以非‘四獒’之敵的將領,若遇蒙古帝國之主力,勝算渺茫。
    若強行固守,非但遼地必失,更會徒耗我大明之兵,此誠得不償失。
    不若主動後撤,堅壁清野,將兵力集中於金州與九邊,方是穩妥之道。”
    殿內不少大臣聞言,皆麵露思索,甚至微微頷首,覺得首輔所言雖無奈,卻不失為老成謀國之策。
    戚繼光等人雖有所意動,但卻似是顧及張居正之身份,權衡之下,終是沉默。
    而朱勝心中卻不由得微微一歎。
    “難道,真的要放棄這快到嘴的遼地嗎?”
    “到嘴的鴨子啊!”
    “未戰先怯,當真行嗎?”
    “看來戚繼光他們應該還有想法。”
    “可都想著得罪張居正不太好吧。”
    “戚繼光的圓滑性格的確是有利有弊呀。”
    喜歡我,大明天子,打錢!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我,大明天子,打錢!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