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工農業剪刀差

字數:4456   加入書籤

A+A-




    議定了吏員製度改革,紅毛夷的事情又沒什麽好議的,全看前線將士能否創造奇跡。

    上次北宮伯光就帶著三千新水師,在錢塘灣口捅了紅毛夷一刀,雖然己方死的人是對方十幾倍,但也證明了大周在近海絕非沒有還手之力。

    “北方官倉空置,是個大問題。”

    宋九齡又提出這個問題,上次禦前內閣擴大會議上,衛忠先就因此被氣得昏了過去。

    薑雲逸道:“責令司農寺太倉令帶隊,內閣監察司、統計司協同,從新科進士中抽調江南士子同行,即刻南下收購糧草。

    至少要三千萬石糧食,多多益善,中央銀行會全力支持。

    所收糧草,一並存入西線運河四大常平倉。”

    宋九齡沉聲道:“你隻管你的常平倉,不管各地官倉麽?尤其是河北三州尚未通航,若是來年遭災,如何應對?”

    薑雲逸道:“友誼關還有不少存糧,支應幽州倒是也勉強夠了。聽說今年冀州年景馬馬虎虎,應是可以挨過去的。

    河北水患慣常多發於南部黃河沿岸,隨時可以跨河賑濟。”

    “反正就是地方上一粒糧食也看不到唄?”

    薑雲逸道:“敢問宋相,我若撒下去一百萬萬錢,地方上能弄來多少糧食?”

    宋九齡登時悶悶無言以對,甚至都不好提統一采購的糧食分一部分給各地官倉。

    這種事,地方官隻貪一半都算忠君愛國了。

    “遠離運河之地,一旦遇災,賑濟起來也是個大麻煩,就地籌糧應應急還行,但不可長久。”

    趙廣義提醒了一句。

    薑雲逸道:“天水網已經初步規劃好了。哪裏遭了災,哪裏的災民就拉去修運河,沿途籌集些許口糧,大頭都從常平倉出,正好還省了工錢。”

    宋趙二相聞言臉一黑,去歲兗州水災,十幾萬災民都被拉去修運河了,四十多萬畝來曆不明的土地就成了公田。

    若是叫他無休止的如法炮製,怕是還要一點一點蠶食隱田。

    “清丈田畝抓點緊,把該補的手續補了,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宋趙二相都臉色難看,這是補手續的事麽?隱田就是為了少交稅,不然隱個錘子?

    伸頭一刀,縮頭一刀。

    “你小子到底打算侵吞多少公田才滿意?!”

    宋九齡忍不住出言質詢。

    薑雲逸淡然道:“如果都是公田,那就相當於沒有公田。所以也不宜太多,保底三成,最多五成就可以了。”

    解文傑感覺頭暈目眩,天下田畝將近十萬萬畝,三五成是多大的盤子?

    啪!

    “癡心妄想!”

    “得寸進尺!”

    “也不怕撐死?”

    宋九齡怒拍桌案,趙廣義和嚴東吳也出言諷刺。

    薑雲逸耐心道:“三位相國稍安勿躁,又不是要諸位的地,主要是把天下小民的地都收攏到朝廷手中握著,別被諸位的不肖子孫搶了去。”

    宋九齡冷哼一聲:“你以為朝廷就能一直握得住麽?”

    薑雲逸淡然道:“如果天下利益大頭都從田畝出,天下多數人都要靠種地過活,朝廷肯定是握不住公田的。”

    “這天下人不種地,還能都去搞工業麽?”

    薑雲逸解釋道:“這個問題尚未考慮成熟,目前初步計劃是,通過工業化來帶動農業科技進步,大幅提升農業生產效率。

    隻要少部分農民,借助更好的生產工具,產出的糧食,就能養活全天下人。大概就是這麽個思路,當然這是一個很長的過程。”

    幾人若有所思,這似乎有些超出認知了,但化肥的誕生又證實這並非無的放矢。

    “從央行拿錢,利息如何算?”

    宋九齡問了一個收購糧食的細節問題。

    “存款利息上浮三成。”

    宋九齡掐指一算,斟酌著道:“如此一來,官倉空虛問題倒是勉強解決了。

    但收糧,加上漕運費用、人工、糧商讓利、運儲損耗和利息後,大概僅能維持收支平衡,便是虧損也未可知。

    下半年國庫一半靠太倉出糧撐著,你忽然把糧價打下去,國庫真要撐不住了。”

    薑雲逸沒有理會宋相替司農寺哭窮,自顧自解釋道:

    “低糧價撐起來的是龐大的社會效益,不能單純以糧食本身的盈虧計算。

    眼下朝廷沒有錢,所以按照收支平衡操作。待財政寬裕後,朝廷貼錢也要把糧價砸下去。

    如果糧價可以控製在升米六錢、石米三百錢,這個零售價是比較理想的。

    如果能牢牢鎖死,就能基本杜絕糧食的囤積居奇問題。糧食就能更容易地流向朝廷手中。

    如果天下糧食都由朝廷統籌,規模效益是很可觀的,隻要經營得當,不至於虧損。”

    趙廣義蹙眉道:“你這樣搞,過於理想化了,不是長久之道。”

    薑雲逸道:“趙相有所不知,土地的生產效率上限是比較低的,遠遠比不過工業。

    簡單來說,就是付出同樣的辛苦,工業更好賺、賺更多。

    所以,工業化發展的基本邏輯是工農業剪刀差,就是要用工業的高效率收割農業的低效率。

    這隻有兩條切實可行的路徑:掠奪本國農民,或者掠奪別國。

    為了叫農民願意脫離土地成為產業工人,就得讓他們感到做工能吃得更飽,因而就必須壓低糧價。

    而天下的地必須有人種,可種地賺得更少,所以朝廷必須拿一部分工業的盈餘補貼農業。

    如果朝廷不補貼農業,就越來越沒有人願意種地,工業的根基就會垮塌。

    尤其如果工業盈餘被少數人拿走了,朝廷沒有錢補貼農業,這套體係也是玩不轉的,土地兼並的老問題還會以新形式出現。”

    幾位相國都無言以對,這種全新領域,哪裏插得上話?

    隻好給他蒙混過關。

    “聽說,博望侯要做冶鐵了?”

    趙廣義提了一句。

    薑雲逸當然明白趙相想問什麽,當即道:“重工業隻是剛剛萌芽,需要大額投資和時間培育,才能開花結果。

    短時間難以看到效益,朝廷也會謹慎投入的。”

    “那你蠱惑博望侯貸款,隻是給央行築基?”

    趙廣義眯著眼質詢,宋九齡也立刻補刀:

    “你小子是想吃獨食吧?”

    嚴東吳也跟著摻和一腳:“你想叫人從央行貸款,總該有些說法才是?這不能又叫馬兒跑,又不給馬吃草吧?”(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