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唐大姐的擔心
字數:4080 加入書籤
唐大姐顯然是剛接起電話,正對著那頭說:“是是是,我是唐建英,書記您好。對對對,我應該早來北京拜訪您,匯報一下個人情況的。好好好……”
孫朝陽朝唐大姐笑了笑,轉身要走。不料,大姐卻一邊說電話,一邊朝他招手,示意進辦公室。
孫同學疑惑地指了指自己下巴,見唐大姐再次肯定後,才進了辦公室,低聲問:“大姐您找我?”
唐大姐指了指桌上的水果,低聲道:“吃水果呀,許吃不許帶。你吃著,我先打電話。”
辦公桌上放了一個菜籃子,裏麵放了兩種水果。是芒果和覆盆子,顯然是她剛從菜市場買回來的。
唐大姐和跳水姐是孫朝陽所在排唯二婦女,孫朝陽他們那代人都有大男子情結,按照後來人的說法就是比較直男。加上小孫年輕身體強壯,所以,在拉練期間,大姐和跳水姐都是他重點照顧對象,生怕這兩位姐扛不住有個三長兩短不好交代。
唐建英是真的喜歡這個小年輕,拿他當親兄弟看。
八十年代的水果可是稀罕物,尤其是芒果這種熱帶作物。自從七十年代西哈姆克親王以芒果作為國禮送到北京後,芒果就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代名詞。
不過,孫朝陽對這玩意兒卻不是太感冒,主要是太甜,吃了容易上火。
但他一看到覆盆子卻走不動路,這才是真正的好東西。當下也不管旁聽電話是否合適,坐那裏大快朵頤。
八十年代的人沒有社交界限一說,聽別人講電話也沒什麽大不了。而且,當時的知識分子講究的是“事無不可對人言”“君子坦蕩蕩”“君子慎獨”尚有上古遺風。
於是,唐大姐就讓孫朝陽在旁邊吃著,自顧自地和北京那邊繼續說電話:“對的,我是老三屆,高中畢業後去東北做知青,曾經在丁寧同誌身邊工作過,秘書。後來經過組織推薦上的大學,西交,自動化控製專業,選修漢語言文學。”
“後來在出版社上過幾年班,《飛碟探索》創刊後就那裏工作,一直到現在,有一定工作經驗。科幻小說的我接觸過……是,請相信我能夠幹好這份工作……是是是……”
“請組織上請領導對我考察,我保證能勝任本職工作。”
說完話,她放下電話,輕輕搖了搖頭,有點憂慮的樣子。
孫朝陽正吃得暢快,禁不住笑問:“怎麽,大姐調北京的事情落實了,先恭喜。”
唐大姐苦笑:“哪裏有那麽容易,別人是擔心我的專業不對口。”
孫朝陽好奇地說,大姐,如果不唐突的話,想問一下您要去北京哪家單位。唐大姐回答說是《科幻海洋》。
孫朝陽驚訝道,是大刊物啊,好地方,而且又是進京。
八十年代國內科幻小說自老童的《珊瑚島的死光》開始,到夜永烈的《小靈通漫遊未來》,然後到現在的鄭文光,達到第一個**。
但科幻小說的出版發行卻落後時代一步,尤其是科幻小說雜誌更是隻有區區兩三家。其中最著名的是天津那邊的《智慧樹》和北京的《科幻海洋》,四川的《科幻世界》要差一些,銷量最低的時候竟隻有七百冊,直到第一任社長揚蕭主持日常工作,才把雜誌做起來了。這次科幻世界更是隻派了個保護科長過來參加培訓應個景,作家編輯們都不帶他玩兒。
在八四五年這個時間段,科普類文藝雜誌最牛的是《奧秘》《飛碟探索》,這兩本刊物才是真正的王者,純粹的科幻小說刊物大多比較撲街。
孫朝陽頓覺不可思議:“大姐你可是《飛碟探索》的執行副總編,恕我直言,科幻海洋的銷量連你們飛碟的零頭都比不上,他們還嫌棄起你來?而且,你選修的是中文,是懂文學的,也不存在專業對口不對口的問題。”
他不發牢騷還好,一通嘮叨,唐大姐更鬱悶,說:“其實,科幻海洋說我專業不對口也沒說錯,朝陽我考考您,科幻海洋雜誌的上級主管單位是哪家?”
每本雜誌都有上級主管部門或者總公司,比如孫朝陽所供職的《中國散文》上級單位就是區文聯。
他搖頭:“不知道。”
唐大姐道:“《科幻海洋》的上級主管部門是中國海洋出版社,主要出版專業的海洋科學研究類書籍,雜誌是為單位員工創收的副業。按照海洋出版社進人的製度,所招收和調入員工應該是本專業人才。自己當年在西交學的是自動化控製專業,被硬性規定卡住了。”
“荒唐。”孫朝陽不以為然:“科幻小說首先應該是文學,其次才是科學,不然大家直接去看專業科研雜誌了,還讀什麽小說?讀者看科幻小說看的是故事,看故事精不精彩,人物是否鮮活,最後才是裏麵的科學新概念。比如老童的《珊瑚島上的死光》說穿了就是一部諜戰片懸疑片,加進去激光武器就變成了科幻。如果咱們把激光換成導彈,就變成另外一種文學題材。好了,謝謝大姐的水果,我先走了。”
唐大姐:“站住,怎麽,你還想把水果都給充公了?”
孫朝陽:“我帶給陸遙,他每天隻是抽煙,身體嚴重缺乏維生素。”
唐大姐:“我好不容易請假出去買東西,你怎麽也得給我留兩個芒果吧?”
送走前來打秋風的孫朝陽,她苦笑著捏了兩顆豬腰子大的芒果出了辦公室,又走了一段路,來到文廟最靠北的一處僻靜院子裏,找到吳勝邦。
吳勝邦看到她,皺了皺眉頭,批評道:“建英,說好了領導幹部家屬不能搞特殊化。咱們培訓班隻有中協領導和學員,別人住哪裏你就住哪裏,別人吃什麽你就吃什麽。別人怎麽拉練,你就怎麽拉練,還要比別人做得更好。”
唐大姐卻不在意,拿了水果刀給吳勝邦削皮:“知道,知道。不過,你也不算什麽領導,就是個小幹部,在家裏抖什麽威風啊,犯得來嗎?”
吳勝邦清水臉上露出一絲笑容:“我好歹是中協書記處副書記,好歹是司局,等將來做了書記,就是副部,這還讓你看不上?”
中國作家協會是一塊牌子兩套班子。
作協說穿了就是個群眾團體,裏麵的主席副主席理事什麽的,其實也就是個名譽頭銜,大多由德高望重的著名作家擔任,並不負責具體管理工作。比如現在的作協主席巴金,人家是《收獲》社的社長,生活在上海,怎麽可能跑北京來上班?
所以,國家在作協那邊又設置了一個書記處。
書記處是個副部級行政機構,裏麵的工作人員都是國家幹部,也就是後來的公務員。書記處的領導幹部和工作人員不需要是作家,甚至可以不懂文學。
這一點八十年代還好,到二十一世紀的時候,公務員逢進必考,書記處徹底變成黨政機關,和文學藝術八竿子打不到一塊兒。
書記處老一批同誌年事已高,未來兩年會陸續退休,吳勝邦在黨組成員中年紀最輕,被作為第二梯隊培養,現在又是第一副書記,將來做書記處掌門人呼聲很高。
他為人謹慎,讓妻子唐大姐進培班學習的時候隱瞞了夫妻關係,為的就是不落人把柄,說自己搞特殊,反正十來天的培訓轉眼就過去。
對於未來前程,吳勝邦倒是覺得一片光明,見左右無人,在愛人麵前難免躊躇滿誌。
唐大姐卻是一笑:“勝邦你得了吧,海洋出版社那邊都不賣你的帳,人家可認不得什麽吳書記,還帶個副字的那種。”(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