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李世民的紙幣計劃
字數:4248 加入書籤
思兔閱讀【sto.ist】第一時間更新《穿越之直播大唐》最新章節。
不過李世民很快就恢複了平靜,畢竟是從戰場走出來的皇帝。
“下去吧!”
等李君羨離開以後,李世民自語道:“這小子手筆還真是大,不過也正常,反正這小子又不缺錢。”
“看來這紙幣的發行可以正式提上議程了。”
“去把輔機、玄齡、克明他們叫來。”
“是,陛下!”
沒過多久三人的身影就出現在了大殿外。
“見過陛下!”
“免禮!坐吧!”
“輔機,如今長安城用紙幣的百姓們有多少?”
剛剛坐下的長孫無忌聽到李世民的詢問,先是愣了一下,隨後立即回答。
“啟稟陛下,如今長安城內使用紙幣的百姓已經超過六成,特別是大宗的商品交易,基本上都是使用的紙幣。”
“就連那些世家現在進行商品貿易都是使用的紙幣,隻有一些從周邊縣城或者村子進城的百姓還會使用銅錢。”
得到長孫無忌的回答,李世民點了點頭。
“你們說大唐現在開始全麵推行紙幣是否可行?”
三人聽到李世民的詢問,仔細思索了一會後。
房玄齡率先開口道:“陛下,臣認為不妥,臣不是阻止推行紙幣,臣隻是認為這樣太過冒險。”
“陛下,臣也覺得太過冒險,臣覺得還是先看楊旭封地的情況,然後再決定要不要全麵推廣。”
“不過我們目前可以做這方麵的準備,楊旭現在發行的紙幣嚴格意義上來說不屬於我們大唐的紙幣,而是後世的紙幣。”
“如果陛下您要真的推行紙幣,那麽就需要有屬於我們大唐自己的紙幣,至於楊旭現在發行的紙幣,我們可以當做是第一版,等我們自己的紙幣發行以後,這第一版就可以停了。”
杜如晦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輔機,你覺得呢?”
“陛下,我也讚同克明的看法,我們目前就先保持原樣,不過這紙幣肯定是要發行的,隻不過以我們目前的技術無法將這紙幣生產出來。”
“不過我們可以自己設計紙幣的圖案,然後讓後世朝廷幫忙進行印刷製作。”
“等印刷的足夠以後,然後在明年開春以後,我們再試著在全境推行這紙幣。”
“既然如此,你們六部就好好研究一下這個紙幣的圖案設計,最好在中秋之前完成。”
“等楊旭和城兒兩人成婚以後,這紙幣的印刷就要開始。”
“是,陛下!”
三人連忙回應。
“陛下,聽說楊旭不是在封地舉行了龍舟競賽麽,可有這方麵的消息?”
長孫無忌好奇的詢問了一句。
聽到長孫無忌說到這個話題,房玄齡和杜如晦也是一臉好奇的看向李世民。
“你們自己看吧!”
李世民將信紙遞給了他們。
“對了,陛下,最近王家好像有點不對勁。”
杜如晦並沒有第一時間去看信,而是跟李世民說起了王家的事。
聽到是關於王家的,李世民也認真了起來。
“他們怎麽了,難不成還不安分?”
“陛下,這倒不是,隻不過最近王家在到處搜羅這個造船的工匠們,不止是造船方麵,還有其他方麵的工匠,也同樣在大量的搜羅。”
李世民聽到杜如晦的回答,並沒有說話,而是沉思了起來。
“大量搜羅各種工匠,難道他們知道了什麽。”
房玄齡的這一句話,打斷了李世民的思索。
“應該不能吧,關於海外無主之地的事,我們並沒有泄露出去,他們應該不可能知道。”
“應該是其他方麵的事吧,會不會跟楊旭有關,王家嫡係的年輕一代領頭人不就是在衡州麽,會不會是他與楊旭達成了某種商業上的合作。”
長孫無忌的這一番話,瞬間提醒了李世民。
李世民想起了前麵幾天傳回來的情報,好像就跟這造船有關。
於是他連忙起身,往身後的一個書架走去,接著開始翻了起來。
很快他就拿出最近幾天的信件,開始翻看了起來。
在翻了幾封以後,他終於找到了關於造船方麵的。
又仔細的看了一遍後,李世民終於明白這王家為什麽會大量尋找這造船的工匠了。
“不必擔心,不隻是王家,崔家、鄭家、盧家和李家他們應該也是在大量搜羅這方麵的工匠。”
“你們看完就明白了。”
杜如晦接過信件看了起來。
當他看完以後,也是恍然大悟,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正常了。
“原來如此,楊旭這是要打算開發嶺南了麽。”
“隻不過他為何要與這幾家合作造船,而不是與朝廷?”
“因為資源,要說資源方麵,朝廷還真沒有這幾個世家富裕。”
長孫無忌出聲道。
“輔機說的不錯,而且這也不是什麽壞事,楊旭從去到衡州後,就已經拿出了不知道多少的技術授權給封地內的商人、本地世家以及那五家。”
“陛下,組建海軍是楊旭自己的意思,還是?”
“楊旭跟朕提的,朕答應了下來。”
李世民回答道。
得到李世民的回答,房玄齡不再就這個話題上麵多聊。
“這小子手筆是真的大啊,陛下您說他在兩年後要弄的那個運動會,朝廷是否可以參與進去,直接變成整個大唐的運動會,由各州選出參賽隊員前去參賽,朝廷也可以拿出一部分金錢用來進行獎賞。”
“甚至不一定是兩年後的運動會,明年的龍舟競賽也可以參與進去,反正也花不了多少錢,但是帶來的回報那可是能夠翻好幾倍。”
長孫無忌摸著自己的胡須說道。
李世民聽到長孫無忌的提議,仔細的一琢磨,好像還真是這麽一回事。
別看楊旭一下子掏出了六十億,但是這掏出的六十億所帶回來的回報,絕對不止六十億。
可以說用這六十億撬動到六百億都有可能。
畢竟這錢又不是直接發給當地百姓的,而是用來發展當地經濟的,這當地經濟發展起來了,又怎麽可能隻有六十億。
作為大唐最頂尖的這一撮人,他們一眼就看出了楊旭的計劃和布局。
用最簡單的一句話來概括就是:花小錢辦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