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5章 甄嬛加大如149
字數:3259 加入書籤
哪怕知道了有人企圖用皇後、皇子、公主還有兩位正經八旗貴女出身的妃位,來推翻先帝留下的針對包衣女子的聖旨,乾隆怒不可遏之餘,卻並不著急定下罪罰。
但薑莘莘又沒躲過乾隆拋過來的問題。
薑莘莘也是十分頭疼,但對於當時的大胖橘來說,內務府貪腐一事反而是小事了,後來一張聖旨斷了那麽多包衣女子的前程,貪腐又成了大事。
可偏偏內務府一時半會兒根本不能被其他衙門取代,所以大胖橘其實沒打算取締內務府,隻能一點一點兒地打補丁。
薑莘莘歎了一口氣,說道:“內務府七司三院,先帝在位時期,因為內務府貪腐嚴重,所以針對廣儲司、會計司、營造司和慶豐司略有整改,如今看來效果不錯。在本宮看來,隻要不讓一個人在某一職位上做到死,甚至還能將職位傳給兒孫的,就沒什麽問題了。”
“而都虞司、掌儀司、慎刑司,不是負責人事遴選,就是負責旗下刑獄案件,簡直就是前朝吏部跟刑部乃至大理寺的集合,皇帝你想好好兒用人,這三司就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
“另外,上三旗包衣子弟在外做官的也不少,甚至江南、兩廣跟雲南、四川從聖祖時候起,許多官員都是直接從上三旗包衣子弟中遴選任命,尤其是幾大織造府,很大程度上直接代替了都察院禦史跟通政使司的職責。”
“所以啊,本宮建議你直接拿景仁宮之事隻當謀害皇後來處理,殺雞儆猴即可,不必特殊牽連,不用過分防備包衣旗子弟,該用的都得用。”
萬事萬物都在不斷發展、變化,前一批有心思的包衣家族已經沒了,但殺雞儆猴之舉也隻能震懾一時,利益總會驅使人前赴後繼。
乾隆的確因為包衣家族試圖用妻子兒女乃至高位嬪妃的鮮血,來促使他偏向包衣,甚至逐漸廢除先帝對包衣女子的限製之舉遷怒了整個包衣八旗,他氣衝衝地走進慈寧宮之時,也的確抱著想要向薑莘莘尋求一個替代包衣八旗的勢力的辦法。
但薑莘莘已經將事情說得十分明白了,包衣女子的前路已經被斬斷,如今隻需要不斷震懾,再完善宮中用人、用物的製度,想必就能逐漸斷絕包衣們走捷徑的心思。
可乾隆終究有些不甘,“皇額娘,那些人直接在景仁宮放毒,您當真願意事情就這麽過去嗎?”
乾隆的不甘薑莘莘也明白,但眼下包衣還真不能一下子就直接取締,況且新的勢力來取締了內務府包衣,那誰知道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時間過去了,這所謂的新的勢力,會不會成長為下一個包衣八旗呢?
不過,眼下想要讓乾隆不要擴大殺戮,就隻有拿出一點真東西了。
薑莘莘沉思半晌,開口說道:“事情也簡單,涉事的家族都如何處罰直接按律處罰了就是,皇帝擔憂再有人心生不甘,試圖挑戰先帝留下的聖旨,那就要斷絕他們聯合起來的可能。”
“都虞司、掌儀司和慎刑司的遴選任免的規矩要改,最好形成如同前朝科舉一般的鐵律,每一個職位都要在一定的時間內進行考核,若是合格了,才能繼續做下去,若是不合格的,那就放出來讓其他對那職務有興趣的人參加遴選。”
“當然,內務府的各種職位做事必定自有一套規矩跟竅門,為了防止有人從中作假,就要杜絕有處罰記錄之人的後代參加遴選。”
薑莘莘隻說了個大概,但乾隆顯然因此受到了很大啟發,他知道該如何處置內務府包衣了。
內務府包衣之所以容易形成大家族,不就是因為他們能把持很多重要職位嘛,薑莘莘的主意在很大程度就屬於釜底抽薪,職位不再世襲,甚至想要進內務府做官也需要如同科舉一般嚴苛的考核,如此一來,上位的大部分都將是真正能做事的人。
再加一條犯了錯、犯了罪的人本人以及兒孫都無緣內務府職務,想必許多人生出一些想法的時候總要斟酌一二了,畢竟九族的羈絆雖然最強,可若是活著的後代肉眼可見斷絕前程,也會讓人十分痛苦。
於是內務府鑲藍旗包衣那拉氏、正藍旗包衣覺禪氏、正白旗包衣董氏、李氏、察哈拉氏,還有鑲黃旗包衣楊氏跟金氏,還有那拉氏跟覺禪氏的一種姻親,便迎來了九族大清洗。
原本金氏沒有參與到那拉氏跟覺禪氏及其姻親們的陰謀當中,但誰讓金氏給貴人金玉妍行過不少方便,在潛邸的時候害過格格海佳氏的孩子呢。
貴人金玉妍去了金姓,複玉氏的姓氏,她被廢庶人賜白綾,她從玉氏帶來的掌事宮女貞淑被賜加官進爵,兩人的屍身發還玉氏,而玉氏不得不獻上大量真金白銀來祈求乾隆息怒。
隻可惜,玉氏使臣一句再選貢女進獻的提議,直接惹怒了乾隆,若不是先帝百日熱孝剛過,他怕是要直接對玉氏出兵,掃平玉氏,為占領日本做準備了。
內務府再次迎來這麽巨大的動蕩,前朝當然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所以當初內務府包衣私自截留先帝要銷毀的禁物一事被揭發了出來,而這些禁物又被有心之人利用來謀害皇後,甚至還牽連了薑莘莘這個太後的清譽之事自然也被放到了台麵上。
於是本就因為皇室跟宗室差點兒被內務府包衣操控了子嗣之事而憤怒不已的宗室,堅決站在了新帝乾隆這邊,甚至有人提議處置了後宮包衣出身的富察嬪跟高嬪。
一時間,高嬪的父親高斌在前朝痛哭流涕,求乾隆看在他女兒這些年安分守己的份上,給高嬪一個體麵。而富察嬪家裏在前朝雖然沒人,但高斌念著富察嬪那個被內務府包衣謀害了的孩子,以及自那以後不能生養的身體,也順勢替富察嬪求情。
乾隆當然不同意處置無辜的富察嬪跟高嬪,還有些不滿宗室趁機試探他之事,堅決保下了富察嬪跟高嬪不說,還賜富察嬪封號哲,賜高嬪封號慧。
宗室裏試探了這麽一波就撤,沒有繼續糾纏,但也提醒乾隆人心思變,人心易變。
而乾隆也認真解釋自己堅決保下哲嬪跟慧嬪的原因:“哲嬪與慧嬪一貫安分守己,對上敬愛,對下友愛,毫無錯處,且當初也曾無辜受害,必定不會跟其他包衣沆瀣一氣。”
“這隻是其一。”
“其二便是,哲嬪當初是先帝賜給朕的人事宮女,身世來曆都十分清白,而慧嬪家中父兄早早脫離內務府,在外做官,也十分清白。”
喜歡長生:開局即巔峰請大家收藏:()長生:開局即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