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3章 官軍敗退寧州

字數:5072   加入書籤

A+A-


    這一幕倒也不算是多麽的魔幻,因為這乾州之戰時已經出現過一次。
    不久前那艾萬年、柳國鎮等人領兵齊聚乾州之時,他們曾經擱一塊賭咒發誓還假模假式的殺牛羊祭天約定要在乾州城與賊寇決一死戰!
    誰要是跑的話誰全家都不得好死!
    就這樣艾萬年他們在乾州城外擺開陣勢準備與賊寇血戰一場,可當王鐵派周兵的左營當先鋒殺到離官軍陣前還要十裏地的之時。
    那柳國鎮、王錫命、劉成功他們幾個立馬就忘記了昨天發下重誓,拉著隊伍就往邠州方向跑。
    雖然這幾人曾經發誓說要是臨陣脫逃的話全家不得好死,但是他們心裏很清楚如果現在不跑的話估計會當場就不得好死,所以與其現在不得好死還不如日後不得好死。
    再說了,這年頭賭咒發誓跟喝水吃飯一樣誰當真那誰就是傻子,也就那艾萬年被他們發的誓言給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所以這邠州之戰也不過是複製了乾州之戰的那一幕而已。
    ...
    這回艾萬年他們守邠州倒是沒有發誓,是因為有洪承疇的軍令在,這洪承疇的軍令其實對他們也沒有多大的作用。
    畢竟這洪承疇不在現場督戰,要是在現場督戰的話以洪承疇的威望肯定是可以製住他們幾個的。
    況且他們幾個在邠州也守了好幾天而且還假模假式的布置了防禦工事,這樣一來即使洪承疇在事後追責他們也是有話說,畢竟他們的態度擺在這裏還是做了抵抗的,而不是直接棄城逃跑。
    這就好比後世公司裏的牛馬沒有老板盯著一個個都擱那裏摸魚劃水一樣。
    …
    官軍們竄的這麽快也並不是他們不能打,而是他們都不想打。
    如今這年頭隻要他們手中能打的兵沒有被折騰的一個不剩,那朝廷就會對他們就有顧忌,不會因為一兩場敗仗就把他們一擼到底,最多也就是罰酒三倍下不為例。
    當下大明朝的軍隊已經不全算是大明朝的兵,從邊鎮到地方上的將帥已經都開始往軍閥化的路上走,就連在朝廷眼皮子地下的遼東邊軍都已經開始軍閥化。
    所以這並不是隻有左良玉和賀人龍在往軍閥轉變,隻是相比於其他膽子小的將帥而已,他們倆膽子比較大步子邁的比較快而已。
    所以如今在這大明朝混,隻要手中有兵在,隻要不犯一些原則性的錯誤,那朝廷就不會把你怎麽著。
    反之,如果你的實力受損嚴重的話,那你呼吸都有可能是錯的。
    比如這回賀人龍為報親兄弟被李自成射殺之仇與賊寇血拚導致實力大損,這地方上的官員不僅沒有為賀人龍上奏請功,而且還合計將官軍在鳳翔吃敗仗的責任全部推到賀人龍的身上。
    賀人龍在後來也正是因為吃了這個敗仗,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能加援剿總兵的頭銜。
    而那遇到賊寇大軍來襲就從鳳翔竄到隴州去的馬科、尤翟文等將領則是一點事都沒有。
    甚至這幾人還因為實力保存完整朝廷需要拉攏這頭銜相反還往上加了一級。
    ...
    這王經緯和郝搖旗占領邠州之後並沒有對官軍展開追擊,畢竟這官軍實力尚在,且王經緯他們兵力不足,這要是追的太緊逼的官兵應激拚命回馬一槍的話那估計就有中營的苦頭吃了。
    所以王經緯和郝搖旗兩人一合計就在邠州城待著等王鐵的大部隊來了再做決定,過了差不多一個時辰之後王鐵領著大部隊來到邠州。
    然後王鐵派王經緯領著中營外加賀一龍、張一川等部沿著涇水河穀往北追擊,但是因為官軍在涇河與馬蓮河交界處分開跑。
    因為這農民軍與官軍隔著有一段距離,所以搞不清楚這兩路官軍中到底哪一路人多誰才是主力,於是王經緯就停了下來派人去向王鐵請示,到底應該沿著涇河追到平涼府去,還是沿著馬蓮河追到慶陽府去。
    從這就可以看的出來王經緯軍事能力非常的欠缺,這要是換了周兵或者是楊英的話壓根就不會請示,即使搞不清楚官軍的主力是往那邊竄,他們也依舊會一口氣的撲上去隨便選個方向追上去。
    因為這軍事行動的賭博成分非常的大,這隨便選一個方向追的話總能蒙對一個有一半勝率,但你要是不去賭的話,那就連一半的勝率都沒有直接就是輸。
    這俗話說性格決定成敗,王經緯此人向來做事謹慎小心唯恐出了差錯,這種性格適合當那種防禦性的將領,但是作為進攻性的將領顯然是不合格的。
    所以僅此一戰之後王鐵算是把王經緯這人給徹底看穿,以後但凡大規模軍事行動都不會讓他擔任統帥。
    但也正是因為這次軍事行動暴露了王經緯的真實水平,王鐵對王經緯也放心多了,畢竟這領著弟兄們打不了勝仗的將軍那是得不到弟兄們的擁護的。
    ...
    這西安府的邠州距離慶陽府的寧州直線距離也就一百多裏,但這從邠州的官道是沿著那彎彎繞繞的馬蓮河修建的,且因為有多處河段是在陡峭的山崖邊上,所以這官道並非完全都是沿著馬蓮河修建,有小部分的官道是繞過崖壁修建的,這樣一來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差不多有兩百多裏左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兩百多裏的距離艾萬年、柳國鎮這四路官軍僅用了兩天時間就竄到了寧州,這速度比在後麵追擊他們的馬賊還要快,官軍的兩條腿在此刻居然超過了賊寇的四條腿。
    這讓在後麵追擊的賊寇看著胯下騎著馬還以為是騎了一匹假馬。
    要知道這官軍因為缺少馬匹再加上這官軍向來懶散所以官軍的正常行軍速度一天六十裏地那就頂天了,如果是碰到像從邠州到寧州這種山區行軍的話,那最多也就四十裏每天。
    而這回官軍居然能夠靠兩條腿日行了差不多一百裏,這充分的說明人在求生的欲望麵前是能無限激發個人潛能的。
    ...
    寧州城,南門。
    這陝西慶陽府的屬州寧州就是後世甘肅慶陽市的寧縣,現如今慶陽市寧縣的縣城位置的馬蓮河的西岸,在明朝這個時候則是在馬蓮河的東岸。
    這寧州雖然屬於是州城但是由於地處西北邊陲窮苦之地,所以這城防建設的規模也就普通縣城的級別,那四麵城牆的長度也就個一裏地,城高也就兩丈六米,且因為地方財力不足這城牆上的防禦設施也不是完整,不少城牆甚至連垛口都損壞都沒有及時修繕。
    此時在這寧州城的四麵大門全部都如臨大敵一般緊閉,在寧州城的南門之外聚集著一大群官兵,差不多有接近一萬多號人。
    這些官兵身上穿的紅色號衣破敗不堪有的甚至連補丁都沒有打露著一個大洞,不少的官兵腳上甚至連草鞋都沒有打著赤腳。
    隻見他們身上大部分都沒有穿著盔甲僅僅是帶著頭盔而已,但他們的盔甲也並沒有丟棄,而是裝在背囊裏麵或者找一個簍子用長兵器給挑著。
    畢竟這盔甲是安身立命的家夥,如果這玩意丟了的話,那在後麵追擊的賊寇就不會是時不時放水故意讓他們跑出一段距離,而是如同餓狼一般的撲上來將他們撕成粉碎。
    瞧著這幫官兵的樣子倒不像是軍隊而是一群逃荒的難民。這曾幾何時官兵把賊寇追的像難民,而這段時間以來居然倒反天罡的賊寇把官兵追的像難民。
    此時那在那寧州城的南門上,幾名身穿藍色官袍的官員正在城門樓子上憂心忡忡的看著下麵一群狼狽不堪的官兵。
    這去年寧州曾經被農民軍攻克過,當時的知州以及州衙的大量屬官都被農民軍給殺了,所以一直到今天朝廷都沒給寧州補上知州。
    目前代理州務的是去年僥幸從城裏跑出去的判官,這另外幾名官員也不過是慶陽府的舉人、監生臨時定上去的。
    這要是換在太平盛世的話那怕是西北窮苦之地的州官那也會讓官場中人爭的頭破血流,但如今西北多事所以這州縣官員沒點膽子的基本上沒人敢來上任。
    隻見那寧州的判官手裏拿著一顆關防正在仔細的端詳著,這瞧了一半天怎麽看都像是真的,於是便歎了口氣遞給一旁的吏目。
    這吏目瞧了一會之後便對判官說道:“大人,這副將關防不會有假應該是真的,在城外的應該是官兵絕對不是賊寇!”
    這寧州判官聽到吏目的話後有些難以置信的說道:“你瞧瞧下麵那群家夥,有一點子我大明王師的氣勢嗎?!本官怎麽瞧著都像是一群賊寇假扮的!”
    這段時間官兵雖然一直在打敗仗,慶陽府這邊也有零星的交火,但官軍吃的敗仗丟的城池主要集中在關中的西安、鳳翔兩府。
    還有就是官府向來是報喜不報憂他們收到的通報都是官軍在戰場上打勝仗,所以這突然之間讓他們瞧著一群殘兵敗將湧入到眼前來自然是難以接受的。
    畢竟在這些文官的刻板印象裏,大明朝的邊軍那是戰無不勝的存在,隻要邊軍出手那必然是打的賊寇大敗,這在過去也確實是這樣。
    所以這寧州的官員才有些不相信在城下的這群人是官兵,相反懷疑他們是賊寇假扮來騙來城門的,畢竟這種操作賊寇在過去那是經常玩的,所以這寧州的官員也不得不防。
    喜歡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