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特色主義新農村
字數:3552 加入書籤
曾碩知道校長能夠問出這樣的話,多半是兩位老爺子和他交流過了。
雖然心裏有些不是很願意,但還是不得不繼續開口道:“校長,我認為咱們的農村發展不能因為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而停滯不前。”
“說一說你的觀點。”校長道。
臉上掛著鼓勵的笑容,很明顯他是認同曾碩和老爺子說的那些話的。
下麵五十多位同學看到這一幕,頓時心中都震驚得不行了。
校長竟然給曾碩鼓勵了,這可是他們做夢都想要看到的一幕,然而此刻校長卻是給了比他們年紀小、級別低的曾碩。
頓時有人心中發酸,有人暗暗猜測曾碩到底是什麽背景,也有人在心裏佩服曾碩剛才的那段演講。
曾碩朝著校長微微點頭,神情顯得有些凝重道:“其實剛才我和司馬信同學還有楊頂天同學也討論過這方麵的事情,借用剛才我說的那句話,咱們的百姓苦啊!
建國初期的大饑荒是他們勒緊褲腰帶,養活了咱們所有的脫產工人老大哥,那個時候咱們喊他們農民伯伯;
上山下鄉時期,也是他們讓出自己的住房和口糧,養活了數以千萬計的知識青年,那時候咱們喊他們農民大哥。
到了改開之後,也是他們第一個站出來響應國家號召開始建設社會主義新國家,進城務工的是他們,多少婦女、兒童還有老人因此留在了大山之中,成為了留守婦女、兒童和老人。
他們為了能夠讓咱們國家快速推進城市化和工業化建設,拋家舍業一年隻能和親人團聚短暫的幾天時間,甚至回家孩子見麵都會躲在媽媽身後問那是哪家的叔叔。
然而這個時候的我們卻是稱呼他們為農民工……”
“我想請問大家,農民錯在哪裏了?他們為我們這個國家無私付出了這麽多,為什麽稱呼卻是從農民伯伯一路降級到了農民工這種近乎蔑視的地步?”
“他們難道就沒有家,沒有親人嗎?他們難道就不希望每年回家都能夠住在寬敞明亮的房子裏,享受著妻兒的歡愉嗎?”
“不!他們想,他們比誰都想,可是他們為了建設咱們的祖國,為了讓咱們的國家趕英超美不在乎這些,默默忍受著和親人離別的苦,思念家鄉的痛。”
“難道這樣一群可愛又可敬的人,不值得咱們為他們建設出一個社會主義美好新農村嗎?”
“咱們作為黨員、作為幹部,是不是也應該在考慮經濟發展的時候,適當考慮一下他們的感受呢?”
“我不認同某些西方國家提出的衡量國家等級的標準,我覺得衡量一個國家是否繁榮強大的根本標準除了強大的軍事力量和經濟力量之外,還應該加上百姓的幸福度。”
“老有所依、幼有所養,這才是咱們社會主義道路的根本,當初咱們的老前輩們為之奮鬥一生的目標。”
……
振聾發聵,簡直是振聾發聵。
在場的除了校長之外,所有人都是優秀領導幹部,自然能夠從曾碩這番話之中聽出不少東西。
他們低著頭在默默沉思著,思考著為什麽稱呼會從農民伯伯變成如今的農民工;思考著是不是真的像曾碩說的那般,國家虧他們的太多了;甚至思考著該如何才能建設出曾碩口中的社會主義美好新農村。
校長雖然聽兩位老爺子說起過曾碩的這套理論,但依舊沒有此刻的感觸這麽深。
他們那一輩人是最能夠明白農民為這個國家付出了多少的人,也是最能夠明白農民不易的一批人。
所以在曾碩聲音漸漸落下的時候,校長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當曾碩站在講島中央,扶著桌子情緒顯得無比凝重的時候,校長再次開口道:“曾碩同學!不得不說你今天帶給了我們所有人一個巨大的震撼,也讓我們明白了農村和農民的不易。
不過你隻說了問題,我們還想聽聽你的解決辦法。”
“校長,解決辦法其實很簡單。”曾碩稍微平複心情,淡然道:“就是發展特色新農村,這裏的特色指的是經濟特色、農業特色和麵貌特色。”
“當然發展特色主義新農村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這需要咱們所有黨員幹部尤其是基層黨員幹部不懈堅持和努力,也需要北院給出準確的指導性意見。”
“我之前說過,農民都是無私在為我們的國家付出,他們不求回報,更沒有想過要國家為他們付出什麽。”
“但現在很多地區的農民之所以窮,完全就是因為種出來的東西賣不出去,他們無法將經濟作物的價值發揮出來,也就造成了無法快速脫貧!”
“要想富先修路,隻有道路通了,農村才能迎來發展的機會,也才能讓他們快速脫貧致富。”
“當農民手裏有錢了,他們自然就會想著建設自己的家鄉,那時候如果能夠有基層黨員幹部作為引導者,指導他們按照更適合當地的規劃去發展,那社會主義新農村也就徹底成功了。”
“何為特色經濟?”校長繼續問道。
曾碩回道:“特色經濟就是指因地製宜,附合當地發展的經濟道路。”
“比如說鮮花省擁有我國最多的少數民族和最適合水果、水稻種子的氣候,那我們是不是就可以發展水果種植和特色少數民族旅遊經濟呢?”
“再比如在我所在的西南省,它是整個西南片區的最中心,擁有全國最多的氣候環境和地理環境,是不是也可以嚐試著發展適合的經濟作物?”
“再比如我國的大西北,那裏地廣人稀,土地糧食產量本來就不是很高,那麽是不是可以種植耐寒、耐旱的高附加值蔬菜或者其他農產品?
我知道西北地區的土豆據說能夠有人頭那麽大,真正能夠做到畝產萬斤以上,那我們為什麽不將這種優勢擴大,讓西北地區的土豆銷往全國?”
“還有很多很多,總之一句話,發展是因地製宜的,是需要考慮當地環境和氣候的,揚長避短才是最終的要領,而不是全國所有地區不分氣候一律種植小麥、水稻和油菜、大豆這些低附加值的農作物。”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