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朕不明白下
字數:5077 加入書籤
聽到多爾袞點名,阿昌阿立刻把情況介紹了一下,最後道:“諸位,根據我們目前掌握的情報,興華軍已經渡過了長江,前鋒軍即將到達滁州府城,再往前就是飛熊衛和英武衛,然後就到我們這裏了,即便是步兵,依照他們的行軍速度,最短兩天就能到達,也就是說,可能三日後,我們就要跟敵軍決戰了。”
實際上不用阿昌阿說,大家也都明白形勢很嚴峻了,因為淮河被興華軍控製的緣故,他們現在就是想走也來不及了,興華軍的整體行軍速度比他們快,如果選擇從南陽撤離,滿蒙騎兵自然是沒問題。但是漢軍八旗、綠營兵、饑兵,甚至是北洋新軍的步兵可能就要被全部落下了,多爾袞決不允許這種情況發生。丟棄這麽多軍隊,就算是滿蒙兵馬自己撤回去了也沒用,特別是北洋新軍,多爾袞是絕不可能放棄的。
多鐸出列道:“皇上,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興華軍也是兩個肩膀扛一個腦袋,而且我們雖然在臨淮遭受了一些損失,但情況並不嚴重,更何況這一次就算是決戰,我們也不會受到水師的任何威脅,總體來說,我認為這次的情況比上次桂林會戰反而要好一些,我們隻要專心於陸地就行了。”
阿濟格也出列道:“豫親王說得不錯,而且此次我軍兵力六十萬,雖然比桂林會戰略少了一些,但不是沒有優勢,一方麵是豫親王說的,敵軍水師不參戰。另一方麵,我軍的構成也更加合理了,這一次皇上征集了江南地區的綠營兵,這些綠營兵戰鬥力確實不出眾,但再怎麽樣,也比饑兵要好得多了。所以我們這六十萬人的戰鬥力,絕不比以前的七十萬差。”
多鐸和阿濟格作為多爾袞的左膀右臂,關鍵時候自然要站出來給大家加油打氣,這三兄弟如果都不是一條心的話,下麵的人豈不是更亂。所以在召開會議之前,多爾袞就已經提前召見了兩人,讓他們在會議上搶先發言,給將領們打打雞血。
有了這兩人的表態,滿蒙的將領也是一片沸騰,當日多爾袞在撤退的時候讓巴林甘都唱敕勒歌,那時就有很多滿蒙將領主動請戰,要跟興華軍一決雌雄。現在,氣氛烘托到這裏了,他們的情緒更是高漲。
索渾出列道:“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這一仗早晚要打,既然事已至此,就在這裏決戰好了,我大清想要一統天下,這個絆腳石必須挪開。我們的軍隊不可能向興華軍低頭。”
巴林甘都附和道:“不錯,我大清在馬上得天下,這裏的平原最適合騎兵迂回作戰,從地形上看,比桂林平原那種狹小地帶要大得多了,也適合騎兵集團作戰,我對勇士們有信心。”
“唔,不錯,有道理,有道理。”眾人紛紛附和道。
就在多爾袞緊急召開軍事會議的時候,滁州城外,興華軍也在召開戰前會議,高衡正和將領們做最後的部署。
“參見大帥!”高衡剛走進大帳,麾下的將領們便呼啦一下起身立正大吼道。這氣勢把第一次參加興華軍軍事會議的鄭成功給嚇了一跳,這種氣勢著實有些可怕,整個大帳中都彌漫著一股殺氣。
高衡壓了壓手,讓所有人坐下。隨即開口道:“諸位,我軍從兩廣出發,曆時數十天,總算是追上了建虜。此時此刻,建虜六十萬主力,就在我們前方的鳳陽府,距離我們不足兩天的路程。我們的艦隊已經從南北兩個方向截斷了他們的退路,讓他們進退不得,那麽我可以這樣說,最後的決戰就要到來了。”
高衡頓了頓道:“這股清軍之中,多爾袞、多鐸、阿濟格等一幹滿清首腦全部都在軍中,甚至洪承疇、寧完我、鮑承先這些滿清的重要文臣也全部在軍中,如果我們能把他們一鍋端了,那麽就可以宣布大清國完了,隨後就可以摧枯拉朽,直搗黃龍,徹底解決他們。所以,這一仗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既然要打,就一定要打贏。”
“是!”眾人一起吼道。
清軍大帳,多爾袞踱步道:“諸位,徐州鳳陽地方,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曆代大規模征戰四十餘次,是非曲折,難以論說。但史家無不注意到,正是在這個古戰場上,決定了多少代王朝的盛衰興亡,此興彼落。所以,古來就有問鼎中原之說。”
興華軍大帳,高衡指著攤開在桌上的地圖道:“此次戰役發起之前,對割斷長江、淮河,完全孤立鳳陽這麽一大坨敵人,我們尚不敢做這種估計。對江南全部建虜駐軍加入鳳陽戰場,我一直很擔心。現在看來,正是多爾袞破釜沉舟,調集了他滿清的所有重兵集團,鳳陽戰略決戰才顯得非同小可,這樣有聲有色。”
清軍大帳,多爾袞環視眾人道:“當年,朕指派大清精銳,分兵三路攻掠大明,興兵南下,拿下鳳陽的第二天,豫親王就帶領東路軍過江直取南京,弘光帝見大勢已去,棄城逃跑,最終被我們殺死。就在一年前,也正是在鳳陽城郊,朕有幸帶領八萬北方健兒,南下征討張煌言、鄭成功,大獲全勝。”
興華軍大帳,高衡踱步道:“我講過,鼎定新製快不得,消滅建虜拖不得,現在看來這個話沒有錯。照一般規律,總兵力和裝備不超過對方,決不可進入戰略決戰。其實也不盡然,從揚州一戰開始,跟建虜對陣數年,我們滾大了,我們打精了,興華軍積累了有利決戰的條件。好比西洋人的凹凸鏡,向著炎炎的烈日,百倍千倍的光度聚集到一點上,白熱化了,冒煙了,不能不燃燒了!”
清軍大帳,多爾袞清了清嗓子道:“最近鑾儀衛在營中探查,傳出一些不好的言論。朕不明白,為什麽大家都在談論著項羽被困垓下,仿佛這中原古戰場對於我們注定了凶多吉少。天聰三年,朕從遼東踏上征途,開始了統一華夏的戰爭,眼看明朝版圖就要歸於一統。我大清天兵所到之處,敵軍無不丟盔棄甲,匍匐在天兵腳下,真可謂是占盡天時,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短短二十年後,這小小的鳳陽竟至於一變而成為我大清天兵的葬身之地了嗎?”
興華軍大帳,高衡放下指揮棒道:“所謂戰略決戰,就是賭整個華夏的命運,賭軍隊的命運。這個賭字啊,很不好聽,可是又找不出一個更加適合的字來代替它。就是這麽一回事,啪的一下,押上去了。正是因為如此,事情臨到了麵前,又禁不住心髒撲撲地跳。哪有這個道理啊,心跳的什麽呢?我們不怕燃燒,我們不怕白熱化,我們不怕燙著這裏,燙著那裏,我們的手不能發抖啊!”
清軍大帳,多爾袞一拍桌子道:“無論怎麽講,會戰兵力是六十萬對十五萬,優勢在我!”
興華軍大帳,高衡也是一拍桌子道:“十五萬對六十萬,這是一鍋夾生飯,夾生就夾生,也要把它吃下去!”
兩軍最高領導都在大帳內發出了擲地有聲的話語,實際上,不僅僅是多爾袞和高衡二人在內,兩軍從上至下所有的將領和軍官都知道,這是一場關乎前途命運的決定性戰役。清軍之中,除了漢軍將領可能有別樣心思之外,滿蒙將領包括北洋新軍將領在內的大清國鐵杆支持者都知道,他們已經沒有任何退路。
實際上,類似吳應熊、洪承疇這樣的高級漢奸也知道,他們亦沒有任何退路。在這種你死我活的戰鬥中,他們隻能緊緊圍繞在多爾袞周圍,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幫助多爾袞打贏這一仗。
六月二十一日,興華軍從滁州拔營,各部人馬不分快慢,平行推進,直撲飛熊衛。高衡這麽做是有原因的,既然是戰略決戰,那就要步步為營、小心謹慎。鬼知道多爾袞會不會狗急跳牆,搶先出手。所以興華軍各部必須保持一致,並且各部之間互為依仗,任何一個軍遭到攻擊,旁邊的友軍都能立刻支援。當然,多爾袞不出兵最好,就在原地等著,等興華軍對他們進行合圍。
多爾袞這邊當然也沒閑著,幾乎是興華軍出動的那一刻起,六十萬清軍也全部動員了起來,多爾袞和眾人也知道,這次作戰必須出全力。唯一的好處是,興華軍北上攻擊,是主攻方,他們以逸待勞,算是防守方。可即便如此,對興華軍的攻擊能力,多爾袞是絲毫不敢小覷的。
對於即將到來的大戰,多爾袞已經想好了,還是按照老辦法,先把饑兵、綠營兵頂上去消耗興華軍的實力,將北洋新軍和滿蒙精銳全部集結起來做最後的突擊。道理很簡單,隻要精銳還在,漢兵饑兵那就是不值錢的資源而已。可如果精銳遭到重創,難免那些漢軍將領會有二心,到時候可不好控製。
當然,為了更好地控製漢軍部隊,多爾袞將鑾儀衛給用到了極致,鑾儀衛士兵拆成很多小隊,潛伏在漢軍之中,專門盯著那些高級軍官和將領,但凡在戰場上有一點叛變的跡象,那就格殺勿論。還有多爾袞對綠營兵和饑兵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一人後退全隊皆斬,並且設立了兩層督戰隊。
第一層是讓漢軍八旗抽調兵力組成督戰隊,用漢人來對付漢人,這是滿清政權的慣用手段。相信這些漢軍八旗的人為了在自己麵前表忠心,肯定會用雷霆手段來彈壓前麵的綠營兵和饑兵。而在漢軍八旗的後麵,在組織滿蒙騎兵形成第二道督戰陣線,這些人是為了給前麵兜底而存在的。
如果前麵的漢軍彈壓不住饑兵和綠營兵,那滿蒙軍隊就上去補刀,一直到控製局麵為止。總之,這次作戰,不把漢兵全部消耗完,清軍主力不會輕易上去。而且雖然清軍被夾在淮河和長江中間,但是這一片區域足夠寬大,這可是包含了後世合肥、蚌埠、淮南、六安、滁州等幾個地級市的區域。即便是將戰場限製在鳳陽府城周邊,那也相當於在蚌埠和淮南一帶開戰,這麽大地區,足夠清軍騎兵進行機動作戰了。
根據鑾儀衛提供的情報,多爾袞將此次作戰的主戰場初步定在了東濠水和池河的中間地帶,這兩條河流是淮河的支流,南北走向,如果從地圖上看,正好將飛熊衛、英武衛和定遠縣三地給夾在了中間,這一片區域是個大平原,是天然的戰場。
為了避免桂林會戰那種被興華軍各個擊破的態勢,多爾袞特意選擇了這個地點,這裏的好處就是沒有任何製高點,雙方就是當麵鑼對麵鼓的作戰,而且清軍也不用分兵,就是集團對衝。就看誰能堅持到最後,能頂到最後的,就是贏家。
“頭兒,前麵發現敵軍斥候!大約十個人。”滁州清流關關城,一支哨探騎兵正在城外飛馳,這裏因為連年戰亂,早就已經被廢棄,雖然是關城,但早已破敗不堪。這支哨探騎兵正是隸屬於情報軍的一支小分隊。此次作戰,騎兵軍要統一行軍,所以這哨探開路的任務,就交給了陸濤的情報軍。
好在,情報軍之中,能人異士頗多,找出上千會騎馬的武林高手倒不是什麽難事。所以,這支騎兵部隊先行,在大部隊的前方開路。
今日,這支小分隊剛過清流關,就發現了在清流關北側十幾裏處,有不屬於他們的騎兵部隊活動,那不是清軍的斥候還能是誰。兩名先鋒騎兵趕回來稟報,隊正一皺眉道:“十個人,人數不多,弟兄們,前出幹掉他們,我想,敵軍的主力恐怕離這裏不遠了。”
“得令!”眾人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