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萬事開頭難

字數:3406   加入書籤

A+A-




    萬事開頭難,侯三這條眼線撒出去有沒有效果,實則王雲龍自己都兩眼一抹黑。
    但既然已經成了海賊,除開做大做強之外,別無出路。
    眼下搞定了陳誌安,楊公鎮的家人暫時不會有什麽危險了,後顧之憂已經排除,剩下的就是開始專心經營自己的小窩,先把經濟建設搞上去,然後把再把工業建設也搞上去。
    因此回到雙嶼島之後,一群人都沒來得及休息,就開始往大船上裝貨,準備先去普陀島體驗一下黑市交易的過程,為以後的發展先探探路。
    毛瞎子從許棟集團覆滅之後開始單幹,再加上有泉州陳氏的支持,使得他生意越做越大,在舟山附近很快也混出來偌大的名聲,因此七八年下來,竟然積累起來十多條大海船的實力。
    長五丈的單桅海船,俗稱蒼山船,武裝船員十到二十人,朝廷造價約六百兩白銀,配備火炮火銃等武器彈藥,價格再翻一倍,而倭寇想要弄到一艘,價格翻五倍不止。
    也就是說,一艘最為普通的小海船,倭寇弄到手也至少需要三千兩銀子,這還不包括任何火器,而火器的價格一樣高的離譜,而且基本上隻能找弗朗機人購買。
    十丈左右的兩桅海船,又稱滄海船,武裝船員三十到四十人,朝廷造價一千兩白銀左右,倭寇搞到手至少五千兩。
    這兩種海船,就是如今沿海倭寇最常見的武裝船,再大的就基本上買不起了。
    反觀朝廷這邊,雖然皇帝昏庸朝廷腐敗,但體格龐大,因此戰船明顯要比倭寇強一大截。
    蒼山船和滄海船對於倭寇來說就算是主流好船了,但對於沿海朝廷衛所和水師來說,隻能算是常規艦船,一般用於巡邏和追擊。
    大明水師的主力戰艦是三桅以上的福船,長十五丈以上,船員六十到七十人,配火炮六門,火銃三十門,另外還有火箭火龍火磚火雷噴火筒等稀奇古怪的火器,另外還有大量的弓弩等冷兵器。
    而要打造和武裝這樣一艘戰艦,朝廷投入至少三千兩白銀,而倭寇就算隻買一個裸船,也至少要投入一萬兩白銀。
    至於更大的船,一般來說倭寇集團已經可望而不可極了。
    大明沿海的造船廠膽子再大,也基本不敢賣給倭寇和外國人,因為這麽大一艘船從伐木到造好,少說也要兩年左右,朝廷不可能視而不見,沿海衛所官府再腐敗無能,也不太能容忍這種威脅自己官位甚至生命的大殺器流落到倭寇手中。
    倭寇可以養著發財,但絕對不能養成一頭猛虎。
    但可惜,任何事隻要有了足夠的利益,任憑如何防備也會慢慢變成篩子。
    更何況大明朝廷不買,還有另外一個渠道,那就是如今盤踞在日本的汪直,他有能力打造,隻不過造價更貴而已。
    毛瞎子長達二十丈的四桅座艦,就是從汪直手中買到的,加上配備八門中型弗朗機炮和彈藥,共計投入超過六萬兩白銀之巨。
    再加上他前後購買的其他海船和火銃等裝備,這些年為打造他的瞎子島倭寇王國,總投入不下二十萬兩白銀。
    而正是這十多條戰艦的支撐,才讓他能夠倭寇遍地的舟山群島立足腳跟,混成寧波府海域的一方豪強。
    現在毛瞎子掛了,這些重資產理所當然都被陳老西一口吞了下去。
    不過陳老西本身就是泉州陳氏的人,他的主要任務不是當倭寇和大明朝廷為敵,而是為家族走私。
    因此陳老西對地盤和做大的野心遠不如毛瞎子,在整頓好瞎子島後,就繼續他的走私大業去了,甚至都沒有心情追殺一下王雲龍。
    於是現在的瞎子島附近海域,真的就成了一片安詳寧靜之地。
    與瞎子島近在咫尺的雙嶼島,自然也寧靜異常,基本看不到其他倭寇的行蹤,偶爾看到幾艘路過的海船,也都是倭寇出門或者走貨的商船,無人去關注早已廢棄的雙嶼島的動靜。
    王雲龍等人從瞎子島打劫到的貨物多到他們自己都不敢相信。
    而且搶的還都是那些最值錢的東西,就連瓷器玻璃這些都沒要。
    不是不想要,實在是為了小命著想,不得不丟棄。
    貨物早就清點入庫完畢,其中最值錢的,無疑是絲綢,各色絲綢錦緞加起來近兩千匹,其中還有數十匹五色鳳鳥龍紋彩繡錦緞。
    這些花紋獨特而且繡工精良的錦緞明顯不是民間出品,就算不是皇家禦用的貢品,至少也是親王藩王所用之物,根本就不是民間能夠弄到而且敢用的。
    不過大明百姓甚至權貴都不敢用的龍鳳錦緞,卻是海外諸國王孫貴族最搶手的貨物。
    這種大明皇家禦用或者親王才能用的東西,在日本朝鮮和南洋諸國統治者眼中,那就是無價之寶,穿在身上無限榮耀,有一種身價倍增的驕傲感。
    另外這些高級絲綢錦緞,也是所有倭寇大佬都很喜歡的東西,收藏屬性僅次於金銀珠寶,而且他們還敢做成衣服堂而皇之的穿在身上。
    而絲綢這種東西,南洋和西方諸國根本就不會製作生產,全世界的絲綢,幾乎都是大明帝國出品,因此也就變成了極度稀缺之物。
    一匹絲綢,無論質量如何,運送到南洋日本諸地,比之國內翻十倍不止,而葡萄牙人運送到歐洲諸國,翻百倍都有可能。
    不光是貴,而且稀少。
    畢竟絲綢不是棉布,這玩意兒產量太低了,對於已經人口過億的大明帝國來說,根本就無法普及。
    漢唐時期,絲綢隻有貴族才能穿戴,因此朝廷還能大量征收出口,但到了宋明時期,隨著商業的快速發展,貴族階層的不斷消亡,新興地主階層和底層知識分子不斷崛起形成的新官僚階層,這些人對於自身價值和生活需求也在不斷提高,絲綢已經開始向平民階層普及,就算是乞丐,隻要有錢也能穿一身絲綢出門。
    弗朗機人眼下對於大明最感興趣的商品,第一就是絲綢,其次才是瓷器和茶葉。
    甚至生絲他們也來者不拒,願意高價收購。
    因為這種宛若雲霞,或潔白無瑕,或宛若五色霞光的純色纖維,是他們完全無法拒絕的誘惑,運回西方,所有的貴族一樣會競相搶購的打破腦袋,貴族女人們甚至喜歡把生絲直接紮在頭上,當做一種高貴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