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北平王

字數:3913   加入書籤

A+A-


    “為什麽不在船上多配些弓手?”耶律希亮問道。
    迎敵的戰船上,大約有三十餘名戰兵,但是持弓者不過十人。在以少對多的場合,硬弓的射殺速度絕對遠遠超過強弩。
    “軍中培養一個合格的弓箭手,需要多長時間?”陳文開並沒有直接回答。
    “七十步之內,十中其五。培養一個這種勉強合格的弓手最少得兩年時間。”
    “船上對敵,受風力、海水、船隻移動的影響,想要達到軍中這種標準的弓手,沒有五年以上的功夫,根本實現不了。”
    耶律希亮點點頭。
    這與騎兵的道理其實一樣,真正擅射的騎兵,無一不是從小培養的草原騎士。普通人即便十年八年的苦練,也未必能成長為一個合格的騎兵。
    而對於成軍才一年時間的日月島軍來說,想讓他們擁有更多的弓箭手,顯然有些強人所難。
    “弓箭手對於海上作戰的軍隊來說,其實是個雞肋。”陳文開說道。
    “哦?願聞其詳。”
    “培養合格的弓箭手費時費力不說,其自身防護力太差,近戰能力太弱。一旦被敵兵跳幫上船,幾乎隻能等死。”
    陸上作戰,一般得為弓兵配備刀盾兵用以防護及增強近戰能力。這確實是弓兵最大的軟肋。
    耶律希亮感覺又長了見識,雖然對自己似乎毫無用處……
    戰船上,水兵以槳為主要動力,進退更加自如。高麗水鬼若停,戰船便驅前射殺。高麗水鬼若群起而追,戰船便從容退卻。
    海麵上,總有水鬼飄浮而起,旋即又被浪花吞沒。
    不過一炷香時間,就有百餘隻水鬼,默不吭聲地就此銷聲匿跡。
    待這艘戰船上的弓兵力竭箭盡,又一艘戰船衝上前時,高麗水鬼終於開始緩緩後撤。
    但是,他們的撤退卻不見絲毫的慌亂與疲憊。
    而是分層、分段,如潮汐漸退,卻蓄足氣勢隨時準備反卷而來。
    又如一個張開的大口袋,虎視虎視眈眈地等著將戰船吞噬。
    戰船沿著口袋邊緣往返逡巡數趟之後,隻能慢慢退回海麵,任由這一群群的水鬼,重新蟄伏於暗礁之上。
    這一仗,來的突然,結束得也快。卻讓耶律希亮歎為觀止。
    無論對於這一支年輕的艦隊,還是一向被瞧不起的高麗軍,自己都嚴重低估了他們的戰力!
    大同江口的一戰,高麗軍雖敗卻迅速地找到了日月島軍的軟肋。
    這支艦隊,過於珍惜自己的羽毛,也過於不舍將士的性命。既然如此,他們便實施人海戰術,隻要能貼身登船,哪怕以十換一,日月島軍也絕不肯與他們拚命的。
    麵對可以隨時增援的高麗水鬼,日月島軍會怎麽破?
    用火攻?
    火油雖然對於木作船隻來說堪稱大殺器,但是對於身在海中的水鬼,卻未必有用。而且,總不能把這整片海都給燒了吧?
    耶律希亮默默思索,卻始終想不出太好的計策。不由在心裏苦笑我常自詡上知天文下曉地理,文能安邦武可定國,可是到了這海上卻連了個二十歲的代理連長都不如!
    當夜,船隊依然停於外海。指揮艦落錨,其他戰船落帆以纜繩相係。隻有快艇時時在暗礁周邊輪流巡視,以提醒高麗水鬼,不要輕易回去休息。
    指揮艦上,燈火高懸,同時提醒著江華島上的高麗守卒,要隨時提高警惕。
    一艘馬船送來補給,同時一艘空艙的馬船緩緩離去。
    直沽港外的三河島雖然已經被棄用,但是沿環渤海周邊海麵,尤其是薪島與耽羅島上,隨時可以送來的補給,足以為這支艦隊一整年的戰爭支持。
    耶律希亮從陳文開手中接過兩封信件。
    其中一封,是鎮守乣城的阿智明匯報這些天的情況。清川江兩岸的對峙還在繼續,但是乣軍已經悄悄撤走部分兵馬,加大對高麗北部大小縣城的掃蕩力度。
    另一封信,則來自駐守於榆關的北平王那木罕。
    率軍進入高麗境內,哪怕理由再充足,也是事實上的入侵。
    雖然乣軍已經切斷了高麗經鴨綠江前往遼東遼西的陸上通道,雖然日月島船隊已經封死了鴨綠江口,並絕了高麗王室橫渡渤海的航道,但是依然不可能完全斷絕高麗的對外聯絡。
    顯然,高麗向朝廷控訴耶律希亮的信使,經過一個半月的長途跋涉之後,終於見到了那木罕。
    那木罕於信中,嚴厲地斥責耶律希亮私自出兵的行徑,並令其立刻退兵。否則,將會向朝廷通報,以待聖裁。
    但是,這卻隻是一封信件,而不是那木罕的軍令。
    陳文開接過信件看了一番之後,臉上露出怪異的神色,“這位北平王,倒是個妙人呐!”
    用這種方式,不僅堵住了高麗信使的嘴,還把屬於他的責任全都推個幹淨。
    滿滿一封信,其實就寫了幾個字不用管他!
    耶律希亮淡淡地說道“這位王爺,其實挺不錯的。起碼,他不會讓自己的將士去做無謂的犧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忽必烈故去的皇後察必總共為他生了四個兒子。長子並非真金,而是朵兒隻。不過那時的忽必烈不僅無權而且無勢,乃至連兒子都無法給予很好的照顧,導致朵兒隻幼年早夭。
    次子真金便成為長子,死於至元二十三年。
    三子安西王忙哥剌長期鎮守西北疆域,死於至元十七年。王位由其子阿難答承襲。
    剩下的便是這位那木罕。
    每一個偉大的帝王身後,總有一堆半路夭折的子孫。那木罕能活到現在,也算是件相當不容易的事情。隻是沒人知道,他會不會讓忽必烈再一次白發人送黑發人。
    作為嫡幼子,若從蒙古的傳統來說,那木罕是最有資格承繼太子之位的人選。然而,蒙古傳統傳到忽必烈手中,早已麵目全非。而且太子雖死,忽必烈卻還在,是以太子的兩個兒子才會被大多數人認為是太子之位最有力的爭奪者。
    四個嫡子死了三個,那木罕自然便成為忽必烈唯一可以寵愛的嫡子。因此在許多人看來,那木罕未必就沒有機會受封太子,尤其是在甘麻剌與鐵穆耳都不在大都的情況下。
    隻是,長期鎮守北部疆域的那木罕,當年與安童一起被蒙哥汗之子昔裏吉所俘,被朝廷上下視為奇恥大辱。
    雖然之後安然逃脫,忽必烈也並未加以懲處,但是作為中書省丞相的安童漸漸失勢,作為北平王的那木罕其兵權也開始旁落。
    喜歡滅元1399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滅元1399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