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1章 成仙成聖

字數:4687   加入書籤

A+A-




    “是是是!卑職這就回去!”
    信使從未見過這種表情的李世民,仿佛要吃人般的模樣著實嚇到他。
    “呼哧呼哧呼哧……”
    李世民大口喘氣,他怎麽會看不清這些人的想法,不就是不想讓李承乾在庶民之中有太大威望。
    李泰是傻,想不到這是在打他的臉,長孫無忌和蕭嶼這兩人定是裝傻充愣。
    房玄齡也一樣,隻是房玄齡一定被李承乾給威脅了。
    坐在身邊的李治垂著頭,腦海中想著這輩子所有悲傷之事,才緩緩壓下抑製不住上揚的嘴角。
    等他抬起頭時,眼神中充滿了擔憂:
    “阿耶,大哥和四哥肯定不知道,他們是無心之失。
    如今最重要的還是彌補,不如把救災詳情用邸報宣揚。
    阿耶在東征前就留下了救災章程,相信大唐百姓會明白阿耶的苦心。”
    李道宗出聲附和:“陛下,晉王說的沒錯,你留下的章程,太子妃和諸公主隻是聽你命行事。”
    “怎麽?”
    李世民冷哼一聲:“你們把我當什麽人了?這麽不要臉的事,我幹不出來。”
    “什麽不要臉?”
    侯君集裝出一副茫然的樣子:“陛下,你們在說什麽?什麽救災?什麽信使?
    剛剛我們不都在商議怎麽滅掉蘇文嗎?
    哎呀!陛下,你的馬鞭怎麽在臣手上,陛下恕罪恕罪。”
    聞言,眾人霎時間反應過來,紛紛出言附和:
    “陛下恕罪,臣等剛剛睡著了。”
    “陛下,這也不能怪我們,天色這麽晚,又不給茶喝難免犯困。”
    “晉王殿下,你要不去看看,怎麽連茶都沒有?”
    李治瞥了眼李世民,見其沒有反應,很有眼色的退出營帳派人去追上信使。
    等李治離開後,李世民輕笑出聲: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陳國公,我該說伱不要臉,還是說你聰慧異常?
    罷了!繼續說說高句麗,對方如今龜縮不出,得想個辦法引他們出來。”
    “……”
    李世民真不想同意李治的辦法,可為了皇家聲譽,他隻能默認。
    他現在想著等回去後,給太子妃和諸公主一些補償。
    其實太子妃蘇希並不在意這些,對她來說名聲好不一定就是好事。
    若是有可能,她寧願一輩子都不出名,一輩子都沒人知道她。
    此時的蘇希正一臉凝重看著李承乾:
    “長安城來了這麽多道士,已經引起別人注意,竇宗正遣人問我什麽時候開始?”
    “明年二月,錦衣衛已經傳來消息,玄奘法師已經接到,正月便會回到長安。
    他們又不是傻子,知道這裏麵肯定有事,可他們暫時還猜不到。
    隻要玄奘能順利到長安,誰也阻止不了。”
    “宣承部在魏王手中,你確定他會為你所用?”
    “嗬嗬!青雀已經把文章發出,不需要等多久,佛教就有會上奏抄。
    或許都不要等佛教,那些道觀觀主怕是已經群情激奮了!”
    “山南道那邊傳來消息,許多百姓不信官府,寧願賣身於士族或出家當和尚,也不用接受朝廷安排。
    襄陽城周邊農田眾多,可山南道其他州則不同,沼澤地比農田還多,加上他們安土重遷。
    因此,想要讓受災百姓去寬鄉分田,還是有些難!以東宮六率衛的能力還不夠。”
    .
    李承乾微微頷首:“賣身於士族隻需交糧,又不需要徭役,趨利避害是人之本性,正常。
    我已經讓蘇良嗣去交趾,他會順道去荊州,那邊的事交給他處理。
    你最近也休息一下,無事之時就帶著長樂她們到處逛逛。”
    “行吧!齊王那邊交給你。”
    “他怎麽了?”
    蘇希歎了口氣:“自從回長安後,就躲在宮裏不出來,每天都躺在竹塌上發呆,陰妃頭發都白了好幾根。”
    “怎麽了?心悅之人嫁人了,新郎不是他?”
    “瞧你說的話,這是一國太子該說的嗎?
    懶得搭理你,自己問去。”
    李承乾撇了撇嘴毫不在意,對他來說舔狗失戀都不是事,更何況一個小屁孩的悲春傷秋。
    翌日中午,李承乾處理完政務後,便前去找李祐。
    瞧著李祐的熊貓眼,一臉憔悴的樣子,李承乾一臉訝異:
    “五弟,你這是修到通宵境,準備向猝死境進攻嗎?”
    李祐躺在院中的竹塌上一動不動,看著天空喃喃自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來世不可待,往事不可追……
    儒道佛,誰才是真的?我該向誰學?我是誰?我要去做什麽?”
    李承乾慢慢靠近,聽著李祐呢喃聲,忍不住咂舌:
    “你這是要悟道成仙成聖?”
    李祐偏過頭看向李承乾:“大哥,你說人活著是為了什麽?為權為名為利?
    為了活下去,可以彎下脊梁;為了活下去把自己搞得人不人鬼不鬼;為了活下去可以做出禽獸不如的事,這是為何?”
    “啪!”
    李承乾重重拍了下李祐大腿:“魔怔了?那是你考慮的事?那是佛祖考慮的事,與你何幹?”
    “可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麽要活著,為了活著還裝出一副什麽都不在乎的樣子。”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可知這兩句是何意?”
    “不知!”
    李承乾淡淡開口:“意思是說這方天地隻是吾等的暫住之地,你我最終要回到來處。
    就像你去廬州,隻是帶著任務前去,事情辦好後自然要回到長安。
    五十而知天命,便是這個意思,你想到自己的任務,便可知道活著為何。”
    “若想不到呢?”
    “下次再來一趟這人間地獄。”
    李祐陡然坐直身子:“大哥,我該如何找到自己的天命?”
    “可知何為生態?”
    “不知!”
    “人吃稻米而生長,稻米食地氣而長,地氣何來?人的屍體腐化而來。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天地需要平衡,讓萬物都能同時活在這天地之中。
    人是天地的一員,自然要幫助天地維持平衡。
    而維持平衡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每個人都需要負責一個方麵,就像一輛馬車,有的人得做車輪子,有的人得做木板。
    你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差不多就找到自己的天命。”
    李祐搖了搖頭,一臉茫然:“大哥可否再說的清楚點?”
    “先想想你的家世,再想想你的所學,最後再想想有什麽事,是周圍之人主動向你學習的。”
    “皇子?道經?主動學習,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