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農無稅

字數:4546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回到大明鬧饑荒,我有無限物資 !
    “梨花香,纏著衣角掠過熙攮……”
    李長安走在鄉間小路上,看著田地裏隨風蕩漾的水稻,心裏安靜平和一片。
    人間煙火氣,最是撫人心。
    不管男女老少,都在忙著農耕,明明在烈日下,做著辛苦的農活,但是每個人臉上,都帶著喜悅的笑容。
    這副場景,像一場清爽的春雨,撫慰了他心中的浮躁。
    這天下,是不是盛世,不是看那些名門世家,而是看最底層的百姓。
    現在整個嶺南,基本上的流民,都安置在這附近了。
    孟三關打算在這裏建一座新城,叫稻禾城,用來紀念那位禾下乘涼的老神仙,還有他門下的弟子。
    今年在各個地方,都推廣了李長安給的優質水稻。
    這才剛種下去沒多久,有些水稻就已經半人高了。
    哪怕現在還有些寒意,但是水稻的質量特別好,一點都不被環境影響。
    在萬畝良田以外的地方播種,也隻是收成少一點而已。
    孟三關估算了一下,良田畝產八千斤,一般的田地估計也能有個六千斤。
    至於那些旱地,剛開荒出來的田地,不配種這麽珍貴的糧食種子。
    誰踏馬要是敢把神仙賜的種子,給浪費在那些差的地裏麵去。
    那全村的人,都會把他一家老小,種在地裏麵。
    炊煙嫋嫋升起,一些孩童穿著厚厚的棉服,出來喊自家長輩回來吃飯。
    哪怕是現在天氣回暖,他們的娘親也怕清晨的寒氣,使勁給他們加衣服。
    明明自己都不舍得穿新衣服,卻還是給自家的娃娃多穿了兩件。
    三月份的天氣,硬生生給他們捂出了一身汗。
    母親不懂得什麽大道理,隻知道把最好的給你。
    或許她認為最好的,你可能不需要。
    但是她就是想給你,因為這是她最好的。
    一位老人,穿著有些補丁的衣服,在溪邊洗手。
    兒子在軍隊當兵,每個月都有米和布等補貼送到家裏。
    所以家裏並不缺新衣服穿,但是老漢不舍得穿新衣服幹活。
    他每天出門的時候,都是穿著自己以前的舊衣服。
    新衣服留著,過年的時候穿。
    他看著自家白白淨淨,胖胖呼呼的小孫子,隻覺得這日子過得,越來越有盼頭了。
    老漢對著幼童開口問道:“今天不上學堂嗎?”
    “老夫子帶著嶽姐姐她們上山摘果子了。”
    “那昨天夫子教了你什麽東西啊,給爺爺聽好不好啊。”
    幼童蹲在地上抓螞蚱,聽到爺爺的話,站了起來,一股奶香味的童音從嘴裏吐了出來。
    “夫子教我們念詩,說這是村長大人寫的,我念給爺爺聽。”
    “一去二三裏,煙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
    “亭台六七座,……”
    幼童皺著眉頭,想不起來後麵一句是什麽。
    “八九十枝花!”
    李長安站在田埂上,看著這充滿人間煙火氣的一幕,忍不住開口提醒道。
    幼童聽到聲音,抬起頭,這才發現麵前有一個很好看的大哥哥,他連忙感謝道:“謝謝叔叔。”
    李長安:……
    “叫的很好,下次不要叫了。”
    老人眯著眼睛,看著眼前這個白衣飄飄的男人,總覺得有些麵熟。
    開春以後,孟三關把不少嶺南城附近的窮困人家遷移過來,準備建城,老漢一家,就是後麵遷過來的。
    原本他也不想背井離鄉,後來在軍隊的押送下,才不情不願的拖家帶口,來到了城溪村。
    待了一個月後,他的不情不願就消失了。
    現在哪怕有人拿著刀,讓他回原來的村子,他都不會回去了。
    開什麽玩笑。
    在這裏,有房子住,有田種,有畝產六千斤的糧食,還一年能種三季。
    不農忙的時候,還可以去修建城牆,每天的工錢三十文,包吃包住,每頓飯兩個雞蛋,還有豬油拌大米飯吃。
    這種日子,過的跟天上的神仙差不多,誰願意離開。
    而且城溪村物價特別便宜,一床棉被,才一百文錢,一斤白花花的大米,十文錢一斤,雞蛋豬油更是外麵的一半價格不到。
    最主要的是,這裏有學堂。
    隻要是家裏有人參軍,子孫可以免束修上學。
    這個條件,一度讓別人看不起的丘八,成了村裏的香餑餑。
    老漢的兒子,更是拚了命,都要進軍隊,隻是為了讓自家的兒子,能進入學堂。
    隻要成了讀書人,那就可以不用麵朝黃土背朝天的幹活了。
    城溪村的士兵,一度成了所有人羨慕的職業。
    不僅工錢高,待遇好,而且子孫有機會能翻身。
    讀書人,這三個字,在老漢眼裏,就是神仙一樣的人物。
    他做夢都不敢想,自家的後代,有人可以成為讀書人。
    所以老漢看著李長安,雖然不認識,但是他那一身衣服,讓他還是有些拘束的站了起來。
    “小孩子不懂事,讓先生笑話了。”
    李長安擺了擺手:“老人家客氣了,是我看這娃娃著急,忍不住提醒一下而已。”
    看見老漢沒認出自己,他想了想,開口說道:“晚輩看這個村子,稻種長的跟小樹一樣,到處都是豐衣足食,想和老人家打聽一下,這裏麵可有什麽訣竅。”
    老漢聽到這話,滿臉笑意的開口說道:“我們村啊,那可是嶺南最好的村子了。”
    “我們村子,可是出了兩位神仙,一個是掌管天下五穀的農神,一個是老天爺的徒弟。”
    “這個稻種,是老天爺的徒弟,也就是我們村長,從農神那裏拿過來的,畝產八千斤,哪怕是一般的地,也有六千斤。”
    “比其他種子,產量翻了二十倍,伺候一畝地,相當於伺候二十畝地的產量了。”
    “就是因為有這個產量,所以在我們這裏,隻要是個人,隻要肯幹活,哪怕是最懶的懶漢,都可以養活自己。”
    在老漢眼裏,曾經遇見過最懶的懶漢,也就是日上三竿才起床的人了。
    至於比這個更懶的,那他是沒有見過。
    李長安聽到這話,開口問道:“哪有人來收稅嗎?”
    老漢聽到這話,哈哈大笑起來:“這位先生,我看你也是個讀書人,但是接下來老漢說的話,你可能不信。”
    “我們城溪村,種地沒有稅,除了做買賣要交稅以外,種地一點稅收都沒有。”
    “你種多少,就能收獲多少。”
    老漢一臉的得意:“村長大人說了,城溪村,農無稅。”
    “誰收,誰就是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