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邵維鼎第一次在灣島,大規模報道

字數:4905   加入書籤

A+A-


    邵維鼎這個名字在灣島並不陌生,但是如此大規模的報道還是頭一次。
    很多對邵維鼎並不了解的人,此刻看到《經濟日報》如此詳細的介紹的時候,一個個都無比震驚。
    港島竟然出了這樣一個牛人。
    在亞洲做大做強就算了,有很多華人都達到過這種成就。
    但是在歐洲大肆收購,影響力如此之大的人物,還從來沒有出現過。
    “這個邵維鼎,還真是受上麵的青睞啊!”
    台塑集團大廈頂層,王永清將手上的報紙放下,目露驚異。
    灣島四大報,全部加入了報道邵維鼎的範疇。
    除了《經濟日報》和《聯合報》之外。
    《中央日報》《中國時報》同樣也參與了報道,隻是將報道方麵側重在最近中華總會的一係列的動作。
    這兩大報紙的後麵,站的是誰,誰都知道。
    很顯然,這是上麵故意在為邵維鼎造勢。
    “目前國際形勢緊張,雖然島內經濟恢複了很多,但是還遠遠不夠。”
    王永清的弟弟王永在指了指上麵,凝重道:“不管是那個可能提供十萬個工作崗位的日化產業園,還是現如今這個旅遊聯盟,都將極大的改善我們島內的就業壓力。”
    “而且,上麵早就有計劃,準備投資4000億新台幣,向能源、光電、自動化、新材料、生物工程、食品科技等領域進軍。”
    “但你我都知道,這筆錢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拿得出來的。”
    “而且,生物工程、食品科技......”王永在低聲道:“你看看,這全都是屈臣氏的擅長領域,前陣子就連歐洲那些醫藥集團都來港島,為的就是邵維鼎手上的維生素和西地那非。”
    “維生素現在是屈臣氏和對岸在合作,咱們那位肯定也眼饞這塊的收益。”
    王永清點了點頭:“你說的沒錯,邵維鼎現在就是一塊唐僧肉,和他合作對於島內來說絕對有益無害。”
    台塑集團是灣島第一大化工集團。
    起步於戰後,由王永清和王永在兩兄弟締造。
    雖然他們家族沒有人從政,但王永清長期以來是工商界的龍頭,在灣島工商界與社會上都有很高的地位與威望。
    使得王家對政界也有著很深的影響力。
    “大哥,你說我們要不要和邵維鼎接觸一下?”
    王永在突然問道。
    王永清一愣,問道:“你有什麽想法?”
    他們兩兄弟一個沉穩守成,一個開拓進取。
    “我是這樣想的。”王永成道:“往後至少五年,島內的政策傾向肯定是這些技術密集型高科技產業。”
    “咱們能選擇的方向,也就是半導體、電子電訊這幾個方向。”
    “目前在這個領域占有絕對優勢的,也就是美國、日本以及歐洲幾個國家。”
    “他們要進行產業轉移,肯定是在亞洲地區。”
    “港島地理位置受限,想要在這個領域有所發展,肯定要和周邊地區合作。”
    “隻有我們兩家合作,才可能在與韓國的競爭中,打敗他們。”
    在高科技領域,一向都是贏家通吃。
    要想吃下更大的市場份額,就必須將韓國按死。
    這目前是港島和灣島的共同利益。
    王永清沉吟半晌,豁然抬頭道:“永在,邵維鼎目前在圓山大飯店入住,你去和他接觸一下。”
    “得等等。”王永在搖搖頭道:“大哥,我來之前就接到消息,那位常公子已經在圓山大飯店了。”
    “孝武公子?”
    “對,就是他!”
    王永清頓時沉默了下來,許久他深吸了一口氣道:“沒想到啊,上麵對於邵維鼎竟然這麽重視。”
    ......
    與此同時,在港島。
    邵維鼎大陣仗出現在了灣島的消息,同樣在港島進行了大範圍的報道。
    匯豐立刻將怡和的大班鈕壁堅叫了過來。
    “現在就要動手了。”
    沈弼看向鈕壁堅,凝聲道:“邵維鼎現在不在港島,正是你們怡和拿下港島電訊和中華煤氣的最好時機。”
    他們此前就達成了合作意向。
    怡和向匯豐借貸五十億港幣,助力怡和吃下港島電訊和中華煤氣兩大產業。
    避免這些產業,再落入邵維鼎的手中。
    這段時間,怡和也是深刻吸取了此前港燈的教訓。
    如今一直在悄悄的收購著這兩家公用企業的流通股。
    就像邵維鼎那樣,要麽不動,要麽就要做到一錘定音。
    中間要是出了波折,或者是引入了其他麻煩,會讓他們的收購成本急劇攀升。
    這對於目前本就資金緊張的怡和極其不利。
    所以,他們這一次的收購行動,很沉穩,甚至拖得很長。
    可如今,邵維鼎離港,雖然僅僅是去了灣島。
    但是一兩天的時間差,足夠他們怡和聯合匯豐拿下港島電訊和中華煤氣。
    當天,這兩家的股票就急劇飆升。
    此前已經有過港燈的先例在前,交易所內的股民頓時想到了什麽。
    有人在對港島電訊和中華煤氣下手!
    無數散戶和證券行,投入到了與莊家搶購股票的行列。
    但這一次,怡和準備的太充足了。
    再加上匯豐給他們提供的“糧草”,哪怕是股價一路上升,隻要有人拋,他們就全都接了下來。
    臨到閉市後,怡富公司宣布,當日已代其客戶購入電訊股票萬股,這個客戶就是英資置地有限公司。
    置地公司以40到35的溢價購入電訊股份近23,逼近第一大股東大東電報局。
    大東電報局十分幹脆的將手上的大部分股份,全都轉讓了出來,賺了個盆滿缽滿。
    第一戰如此迅速落幕,讓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所有人都知道,怡和下一個目標就是中華煤氣。
    “目前怡和手上持有多少中華煤氣的股份?”
    何廷錫來到公司忙問道。
    底下高管滿臉慌張:“根據怡富公司給出的公告,目前他們持有中華煤氣23的股份。”
    “23,也就是說,再給他們12的股份,他們就成了中華煤氣的第一大股東了?”
    何廷錫震怒道:“為什麽沒有一點預警機製。”
    這就是公用企業的弊端,持有的股東的數量太多了。
    隻需要35就能成為第一大股東。
    不過所幸,他和利明澤兩人的股份加起來超過了35。
    還能在董事會上壓製住怡和。
    但是,這並不是長久之計。
    如今利明澤人都躺進了醫院,能活幾年都不好說,全靠藥物撐著。
    “李釗基到了嗎?”何廷錫又問道。
    這個人是他和利明澤共同挑選出來的,中華煤氣的下一任接班人。
    “到了,十幾分鍾前我就接到了李先生的電話,說他馬上過來。”剛剛說話的那名高管,忙不迭說道:“按照時間,現在應該到了。”
    話音剛落,李釗基推門而入:“何老,我覺得我們得找外援了。”
    他的聲音很冷靜。
    “中華煤氣絕對不能落到英國人的手上。”
    明天加更求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