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李家城疑似重回巔峰之境
字數:4983 加入書籤
又是內地......
李家城也去了內地!
沈弼心中波瀾起伏,複雜難言。
他抬起頭,目光落在李家城身上,一絲不易察覺的失望和困惑悄然滑過。
玩具雖然也不簡單?
但在邵維鼎大刀闊斧推動港島產業升級、轉型服務消費型市場,輕工業日漸式微的當下?
在鼎峰正以雷霆萬鈞之勢,試圖撼動德國汽車工業巨頭、鑄造“國之重器”的宏大背景中?
這位蟄伏歸來的“超人”,選擇的再起之路,竟是……玩具?
這與沈弼期待中的“大手筆”,落差實在太大。
“沈大班,莫小覷了這些小玩意。”李家城仿佛洞悉了沈弼的心思,嘴角噙著一絲深諳世事的淡笑,“衣食住行娛,民之所需。邵維鼎布局汽車,是重器,是脊梁;我看中的,是這‘娛’字,是滲入日常的毛細血管,更是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和觸手可及的渠道。”
他緩步踱至沈弼巨大的辦公桌前,目光掃過那些象征著權力與財富的卷宗文件,聲音沉穩:
“這段時間,我走遍了港島的大小玩具廠,也深入了對岸的深圳、東莞。”
“一個事實,再清晰不過:凡是在這行當裏活得滋潤的廠子,手裏都攥著點‘名堂’。”
“哦?”沈弼終於提起了幾分興致,身體微微前傾,“仔細說說。”
李家城顯然有備而來,他從容地取出一份文件,指尖點向一處:
“比如這家旭日廠。廠長蔡誌明,手握史諾比的代理和自研權,員工人數從七十年代的十幾人,膨脹到如今的數千人。去年,更把廠子開到了深圳,賺的可是實打實的美金。”
他手指下移,落在另一個名字上:
“再看永和實業的林亮。他的小黃鴨,79年就在東莞紮下了根,根基深厚,利潤穩定。可惜……”李家城輕輕搖頭,語氣帶著一絲“遺憾”,“這位林老板,骨頭硬得很,我遞過去的橄欖枝,他拒了。”
沈弼的思維高速運轉。
李家城寥寥數語,已然剝開了“玩具”的樸素外衣,顯露出其內在的商業邏輯核心:ip價值、成本控製、渠道網絡。
這確實是一個龐大卻常被主流忽視的領域。
“所以,你的計劃是?”沈弼身體前傾的幅度更明顯了些,之前的輕視被商人的精明所取代。
他意識到,李家城的選擇雖與邵維鼎的宏大敘事路徑迥異,卻同樣精準地踩在了時代的脈搏上。
那便是充分利用內地低廉的成本和開放的政策紅利。
李家城的眼神驟然變得銳利,如同當年鯨吞和黃時重現的鋒芒:
“第一步,並購整合。目標就是旭日和永和實業。”
“我希望匯豐能再次幫我牽線搭橋,說服蔡誌明和林亮。”
“價格方麵,可以談,甚至可以承諾保留他們的經營權,以示誠意。”
沈弼沉吟道:“蔡誌明這個人,我有所了解。他在深圳開新廠的那筆貸款,三千萬港幣,正是我批的。”
“他,我可以幫你談下來。”
他話鋒一轉,語氣多了幾分凝重,“至於林亮……此人是塑膠玩具界的老行尊,資曆比你都要深得多。更是對岸改開後,第一批北上建廠的港商,聲望不低……”
李家城直接截斷了沈弼的話,語氣冷靜而篤定:
“林老前輩的資曆,我自然清楚。但永和這塊骨頭再硬,也並非無從下口。”
“林亮年近六旬,正在培養兒子接班。可惜,”李家城嘴角掠過一絲冰冷的嘲諷,“他那公子,據我所知,馬場常客,夜總會貴賓,賭桌豪客,堪稱五毒俱全。”
“永和若交到這等紈絝手中,前景如何,林老前輩心中當真沒數嗎?”
“與其看著心血毀於一旦,不如保留一份體麵的股份,讓更有能力者接手經營,延續永和的招牌。”
他頓了頓,聲音壓低:“另外,永和在東莞的工廠,用地、用工,乃至出口配額...總有些地方需要‘配合’。”
“或許,可以通過港府或者英國商會方麵,施加一些‘友善的提醒’?畢竟,穩定繁榮的營商環境,需要大家共同維護不是嗎?”
沈弼的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下巴。
李家城這番軟硬兼施、直指要害的策略,陰狠且有效。
這讓他再次確認,眼前這個看似蟄伏的李家城,骨子裏依舊是那個精於算計、不擇手段的商場梟雄。
“廠子有了,產品也有了雛形。接下來,你打算如何破局?”沈弼繼續深入,探詢李家城的全盤計劃。
李家城思路清晰,侃侃而談:
“眼下港島大勢已明:輕工業加速北移內地,本土則向服務業、消費旅遊城市轉型,邵維鼎更是大張旗鼓搞他的產業升級計劃。”
“如今港島的人工、地租成本早已喪失優勢。”
“我的第二步,就是紮根內地,快速複製。我計劃立即向廣東申請‘三來一補’政策,在深圳、東莞選址設廠。”
“利用政策紅利免稅引進核心注塑設備,以最快速度構建起從注塑成型、零件組裝到最終包裝的完整產業鏈條。”
在這個行業,速度就是生命線,成本就是決勝的武器!
塑膠花大王出身的他,對此深有體會。
“還有呢?”沈弼追問,眼中興趣更濃。
“第三步,構建渠道網絡。”李家城給出了關鍵答案,“港島本地的分銷渠道,早已被幾大巨頭瓜分壟斷,新玩家想擠進去,代價高昂,難如登天。”
“但,”他話鋒一轉,臉上露出自信的笑容,“我有我的優勢——我是潮汕人,更是現任潮汕商會的會長!”
“暹羅、印尼、星馬……這些地方,遍布我們的同鄉手足。他們在當地深耕多年,擁有成熟、高效的批發網絡。”
李家城的手勢帶著一種掌控感,“我計劃依托這張同鄉血脈織就的巨網,將我的產品直接鋪向廣闊的東南亞市場,徹底繞開港島本地那些虎視眈眈的攔路虎!”
聽到這,沈弼心中的最後一絲疑慮徹底消散。
李家城的計劃,條理分明,環環相扣,步步為營。
他不再執著於地產、港口那樣的龐然大物,而是精準地選擇了一個產業鏈清晰、啟動迅速、現金流穩定,並能完美契合時代紅利與自身優勢的領域。
這是一套精妙的組合拳,目標直指龐大卻分散的市場,意圖通過並購整合、成本控製、渠道突圍以及未來的ip打造,迅速構建一個隱形的玩具製造與分銷帝國。
沈弼的目光再次落回李家城那份詳盡的計劃書,上麵清晰列著第四步:【尋求海外知名ip,培育本土玩具品牌】
這是李家城為自己未來打造的“名堂”根基。
“有兩點,我要提醒你。”沈弼的視線從計劃書上抬起,重新聚焦在李家城臉上,神情嚴肅。
“其一,去年邵維鼎在日本大肆收購遊戲、漫畫產業,整合成了一個龐大的文娛集團。雖然目前看似低調,但它在ip、漫畫、出版、遊戲、影視、音樂乃至衍生品領域,已經形成了相當完整的生態閉環。”
他頓了頓,語氣帶著告誡,“你的計劃中提到要去日本尋求玩具代理合作,我勸你慎重。邵維鼎在那裏布下的局,恐怕已讓你難有插足之地。”
“倒是美國市場,”沈弼話鋒一轉,眼中閃過一絲機會的光芒,“值得你全力投入。邵維鼎今年在美國的活動主要集中在影視領域,與孩之寶、美泰這些玩具巨頭尚無實質交集。那裏,還有空間。”
李家城聞言,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將沈弼的提醒記在心裏。
沈弼接著拋出第二個問題,帶著明顯的疑惑:“其二,你計劃書裏強調要打造本土玩具品牌。想法很好,但……港島,有真正稱得上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本土ip嗎?”
他攤了攤手,表示不解。
李家城突然笑了起來,“這也是我偶然發現的。”
他走到窗邊,從匯豐大廈遙指向九龍的方向,目光銳利如鷹:
“沈大班,最大的現成ip,不就在那裏嗎?”
沈弼順著他的手指望去。
窗外,維港對岸,九龍那片密密麻麻、天線如林、樓宇交錯擠壓的獨特區域輪廓,在午後的光線中顯得格外清晰而神秘。
那裏是...九龍城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