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 隻有一個議題,太古洋行
字數:4904 加入書籤
鼎峰總部頂層,難得的寧靜午後。陽光透過巨大的落地窗,在光潔如鏡的黑檀木辦公桌上投下明亮的光斑。
邵維鼎靠在寬大的皮椅上,指尖夾著一支萬寶龍鋼筆,神情是少見的鬆弛。
桌麵上攤開的幾份文件,是鼎峰帝國各條戰線穩步推進的捷報:
斯沃琪集團歐洲財報:市場份額持續攀升,尤其東歐市場表現亮眼。
屈臣氏夏普合資工廠進度報告:深圳液晶麵板生產線完成地基澆築。
港島能源集團整合簡報:輸配電網優化方案獲批,成本預期再降。
新界北汽車產業基地前期規劃圖:土地平整區域已用紅筆圈出。
他隻需在關鍵處簽下名字,這台龐大的商業機器便會沿著既定軌道高效運轉。
他是個懶人,沒有諸葛亮那種事事親力親為的嚴苛。
行政總監輕敲房門,送進來一疊裝訂整齊的檔案。
“邵董,這是按您要求篩選的新助理候選人資料,請您過目。”
邵維鼎微微頷首,放下鋼筆,拿起最上麵一份。
現在全集團都知道,有過在他身邊當助理的資曆,那是有機會直接下放,成為地區負責人的可能的。
像此前的瑪格麗特幾人,皆是如此。
現如今,鼎峰控股集團越加龐大,自己身邊也確實需要多個助理負責對接每一個下屬集團業務。
所以,根據這些要求,行政部可以說是萬中選一,在各方勢力權衡中,才將這些簡曆送到了他的麵前。
對此,他自然是心知肚明。
雙目投注而下,照片上的麵孔年輕而充滿銳氣,履曆堪稱華麗:
汪斐嶼:港島人,劍橋經濟學博士,匯豐管培生背景標注:已做徹底背調,與沈弼無私人關聯)。
譚漾:內地燕京),北大國民經濟管理專業,參與過早期改革政策研究。
李國明:港島人,港島能源集團原中層項目管理部),港大工程碩士,附袁天帆的親筆推薦:“務實、忠誠、熟悉能源集團脈絡,可作溝通橋梁。”
劉鑾熊:港島人,加拿大溫莎大學畢業。附徐浩文的親筆推薦:“膽大、心細,略加培養可為鼎峰衝鋒陷陣。”
邵維鼎的目光在計青筠的核電背景和李國明的能源集團履曆上多停留了幾秒。
等他看到劉鑾熊的名字時,嘴角揚起一絲古怪的笑容。
這小子,中電一戰之後,竟然還不偃旗息鼓?
而且還得到了浩文的推薦。
難不成真想加入鼎峰不成?
他拿起鋼筆,在檔案封麵利落地寫下批示:
汪斐嶼→鼎峰銀行\資本管理
譚漾→內地政策研究與屈臣氏零售拓展對接
張亞廷→斯沃琪集團國際並購部
劉鑾熊→鼎峰資本\投資管理
計青筠→總裁辦特別助理側重能源及大型基建項目)
李國明→總裁辦特別助理專職對接港島能源集團事務)
“通知他們,下周報到。”
邵維鼎將檔案遞回,聲音平淡卻不容置疑。
這支融合了各地精英、覆蓋核心領域的助理團隊,將成為他觸角的延伸。
行政總監剛離開,安保主管便悄無聲息地出現在門口,遞上一份薄薄的加密簡報:“老板,a級動態。”
“a級?”邵維鼎略顯詫異。
自從他成立【安全盾】安保公司以來,這支團隊就被劃分為了三部分。
一部分自然就是負責人身安全的保衛力量,另一部分則是負責人員培訓,對接港島各大富豪的安全,付費就辦事。
而最後一部分,則是替他秘密盯著港島的重大事態,任何風吹草動就要報告給該部門主管。
隻有a級以上動態,才會上呈到他這裏。
可這一年多以來,還沒有一份a級動態,出現過在他的案桌上。
難不成,又有什麽組織的人秘密潛入港島,要對我下手?
想想這段時間的張揚,不是沒有可能。
他接過簡報,上麵內容很簡潔,但卻也極為關鍵。
【羅保動向:其團隊於尚海寄回一份標注“最高密級”的外交郵袋後,已按港督府最新指令,乘機北上燕京。目標推測:接觸更高層,摸清中央外資政策風向】
羅保?
他記起來了,港督府的那名議員。
自從被撒切爾接見過之後,就在港島秘密消失了。
他接著看第二個消息。
【英資異動:匯豐銀行一支由遠東區副總裁帶隊的精幹商務團隊,成員包括信貸、項目融資專家,已於今晨乘寰宇航班飛往尚海。怡和洋行亦有一支小型團隊,領隊為工程服務部門主管緊隨其後,同日離港,目的地同為尚海】
【目標分析:行動高度吻合羅保報告核心建議——以“非官方、商業考察”名義進行前期接觸。匯豐聚焦金融合作貸款),怡和試探工程\技術合作可能。】
【備注:未發現太古洋行、渣打有類似動作】
“燕京…尚海…”
邵維鼎低聲重複,指尖在簡報上“匯豐”、“怡和”的名字上輕輕劃過,眼神瞬間從方才的鬆弛變得銳利。
他靠在椅背上,目光投向窗外維多利亞港繁忙的航道。
前世記憶的碎片與今生的情報猛烈碰撞。
不對!
前世,英資大規模、成係統地進入內地,尤其是尚海這樣的核心區域,普遍發生在1985年中英聯合聲明塵埃落定之後,甚至是九十年代初!
怡和這種曆史包袱沉重的公司,動作更是遲緩。
匯豐雖早些,但也遠非現在這般急切和具有針對性!
羅保的報告究竟寫了什麽?
竟能讓希利和沈弼如此迫不及待,甚至等不及倫敦的明確指示,就敢派核心團隊“探路”?
“撒切爾…希利…沈弼…”邵維鼎的嘴角勾起一絲冰冷的弧度,“看來羅保這把刀,比我想象的還要鋒利。他捅開的,恐怕不止是市場的口子。”
不過也有一些好消息。
簡報裏“未發現太古集團有類似動作”這條信息,印證了他的一個判斷。
港督府和沈弼,怕是已經默認甚至樂見自己對太古的“消化”。
他們此刻的全部心思和資源,都投向了羅保報告所揭示的那個、遠比港島本土龐大得多的“十億市場”。
太古?
在他們眼中,恐怕已是即將被分食完畢的殘羹,不值得再投入精力去保了。
“想吃肉,也得看看自己有沒有那麽好的牙口。”
邵維鼎冷哼一聲。英資提前入局,雖然打亂了一些曆史節奏,但也暴露了他們的戰略重心轉移。這對他而言,既是警示,也是……機會!
他拿起內線電話,聲音冷冽如刀,再無半分悠閑:
“接屈臣氏方協文、鼎銀袁天帆、還有負責太古項目的馬世民。”
“通知他們,半小時後,頂層會議室。”
“議題隻有一個——”
邵維鼎的目光掃過桌上那份關於太古集團最新股權結構和債務分析的絕密文件,一字一頓:
“太古!”
求點點催更,免費發電。這裏的幾個助理大部分都是書友要的龍套,還要龍套的可在這條評論下發言,另外明天繼續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