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四章曹懶的猜測

字數:8085   加入書籤

A+A-


    葉無坷一句誌向不同,曹懶開始並未有什麽反應。
    可片刻之後,曹懶就詫異的看向葉無坷。
    似乎這四個字帶著什麽魔力似的,打開了曹懶腦海之中一扇大門。
    “是誌向不同,還是陣營不同?”
    曹懶像是下意識的問了一句。
    葉無坷微微搖頭。
    曹懶自問自答:“大部分時候,誌向不同的意思就是陣營不同。”
    他再次看向白經年的時候,眼神裏多多少少有了些可憐。
    可憐白經年,這個自負的家夥就這麽不明不白的死在密道之內。
    若是陣營不同,朝廷裏現在還能有幾個陣營?
    如果徐績算一個陣營的話,那溫貴妃溫柔是不是要算進一個陣營之內?
    如果不算進去的話,白經年是溫柔的人還是徐績的人?
    從現在這兩個人的情況來分析,好像都是秋後的螞蚱罷了。
    然而就算兩隻螞蚱,溫貴妃的失勢也要比徐績明顯的多。
    “我有件事沒想明白。”
    曹懶蹲下來,一邊再次檢查白經年的屍體一邊說話。
    他朝著身後擺了擺手,東廣雲匯的夥計隨即退了出去。
    “二皇子在漠北立下大功,你是親眼見過他為了他娘殺進黑武大軍之中。”
    曹懶看向葉無坷:“既然如此,那他回到長安之後,為何不以軍功來向陛下求情?”
    葉無坷沒回答。
    曹懶繼續說道:“如果二皇子那麽拚命是想殺闊可敵正我來換他母親一條命......”
    “雖未當場將闊可敵正我殺死,可將其重傷,還陣斬了闊可敵正我的七個兒子。”
    “這樣的功勞是不是後無來者咱不確定,但前無古人是肯定了。”
    “他回來之後為何就不提了?陛下要賜爵親王的事已在朝堂商議,二皇子卻始終沒有拒絕。”
    曹懶一邊說一邊搖頭:“不對不對,不妥不妥。”
    這件事,其實葉無坷也曾有過不止一次的深思。
    最終他判斷,二皇子是阻止了他自己。
    如果這樣做的話,相當於是拿軍功來逼迫他的父親做出讓步。
    而皇帝一旦做出讓步,那朝廷法度就會被人恥笑。
    大寧的皇帝陛下不會因為二皇子的軍功就赦免了溫貴妃。
    如果二皇子這樣做了,非但不會救了他母親可能還會失去親王之位。
    可如果這樣解釋雖然聽起來合理,但這和二皇子的初衷豈不背離?
    哪怕是觸怒皇帝,二皇子也該試一試才對。
    曹懶知道葉無坷一定想過這些。
    雖然他和葉無坷的成長環境完全不同,但他從來都沒有看不起過葉無坷。
    曹懶一出生,縱然不能說就已在山頂,可最起碼是在山腰高處接近山頂的地方。
    他從小接受的教育,獲得的資源,和在無事村的葉無坷當然不可同日而語。
    但曹懶從來都不會因為出身而看不起別人。
    他也從來都不覺得自己的出身是多值得驕傲得意的事。
    相反,正因為葉無坷是在那樣的環境下長大。
    曹懶對葉無坷更為欽佩,甚至在曹懶心中葉無坷的地位能排進前五。
    在他自己想到這些的時候,他堅信葉無坷早已想過。
    葉無坷不答不是因為沒想到,而是因為沒答案。
    換句話說,連葉無坷都沒想出答案的問題......
    曹懶晃了晃腦袋:“真他媽頭大。”
    葉無坷點頭:“真他媽頭大。”
    曹懶此時才意識到,也許他此前認為的陣營可能錯了。
    不是徐績和溫貴妃不是兩個陣營,而是朝中不止兩個陣營。
    如果這樣說的話,那白經年是誰的人?
    這根本無從判斷。
    因為不管是哪個陣營,是徐績的人,是溫柔的人,還是......二皇子的人。
    他們的目標似乎都一致。
    白經年在遼北道的張揚,無非就是逼迫局勢惡化。
    讓尉遲萬年直接從水下到水麵,再因遼北道的事引太子離開長安。
    曹懶是個不管不顧的性子,尤其是在他可以信任的麵前。
    他說話不會有那麽多顧忌,更不會遮遮掩掩。
    “當初太子雖然一直都不在長安,但行蹤飄忽不定。”
    “且那個時候太子地位看似穩固,可一直沒有開府別人就還有一線機會。”
    “太子這些年始終在外曆練,身邊的高手當然也不缺。”
    “要想殺太子殿下,靠刺殺成功的可能低的可憐。”
    “唯一的機會就是兵變......”
    曹懶起身,在密道內來來回回的走動。
    “此前陛下親自去漠北見闊可敵正我留下太子坐鎮長安。”
    他說到這看向葉無坷:“其實陛下也在擔心,太子開府之後再離開長安還不如以前安全。”
    “隻要太子沒有離開長安,哪怕陛下在外出了事大寧也不會出事。”
    “遼北道的事出了之後,太子殿下會不會親自來這裏安撫百姓?”
    葉無坷這次回答了。
    “有七成以上的可能。”
    曹懶道:“何止七成!”
    他語氣急促起來:“你在遼北道開了殺戒之後,民意必然沸騰,能安撫遼北道的,隻有陛下親至或是太子親至。”
    “不管是哪個陣營,想要得利,唯一的機會就是太子殿下死......”
    曹懶看向葉無坷:“可是後續呢?現在尉遲萬年已經暴露出來了。”
    葉無坷點了點頭:“尉遲萬年比我預計的暴露時間要早。”
    曹懶:“白經年逼迫他了。”
    葉無坷道:“若沒有更大得利,不該把尉遲萬年在這時候逼出來。”
    曹懶道:“除非是遼北道這邊有誰比尉遲萬年的作用還大。”
    他說到這,明顯有些激動起來。
    “尉遲萬年是遼北道道丞,這兩年還都在東府武庫那邊忙著籌建的事......”
    他眼神飄忽了一下:“莫非是東府武庫?”
    這幾年,大寧的四疆四庫基本都已經順利建成。
    所謂四疆四庫,便是設立四疆大將軍,坐鎮四疆,訓練最適合當地的戰兵。
    四庫,則是四疆戰兵的兵源。
    如今之後東府武庫尚未建成,東疆大將軍的人選也沒確定。
    在長安的時候,葉無坷就聽過一些議論。
    尉遲萬年的軍功,雖然遠不及如夏侯琢澹台壓境等大將軍。
    可他也是當年就跟著陛下打江山的老臣,在立國之前也曾有赫赫戰功。
    而陛下之所以重用他,還因為尉遲萬年是大將軍唐匹敵舊部。
    這個人最出彩的時候,要追溯到大將軍唐匹敵率軍攻取江南。
    那年黑武大舉南下,陛下放棄爭奪江南的機會帶著寧軍主力在北疆抵擋黑武大軍。
    大將軍唐匹敵隻留下八百輕騎,為陛下抵擋背後的叛軍。
    就是靠著這八百人,唐匹敵非但在短短一年之內連破數路叛軍隊伍,還揮師南下直取楚都。
    唐匹敵的隊伍,從八百人,一年時間擴充到了十幾萬人。
    這支原本屬於各路叛軍,舊楚軍隊的隊伍,在曆次戰爭之中被人打的七零八散的隊伍。
    到了唐匹敵手裏之後變成了一支戰無不勝的強大軍隊。
    所以很多人都說,唐匹敵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
    尉遲萬年就是在那個時候跟著唐匹敵征戰,在大寧立國時候因功被封為正三品大將軍。
    原本他以為會跟著唐匹敵繼續開疆拓土,可沒想到的是唐匹敵在立國之後不久辭官離去。
    尉遲萬年輾轉在多地做官,三年前才調入遼北道為道丞。
    兩年多前就去了東府武庫,實際上在冰州的時間並不久。
    所以......
    如果不是白經年的布局,如果不是葉無坷的到來。
    尉遲萬年真的不會那麽快暴露出來,因為他原本就不屬於遼北的舊勢力。
    他在別處做官的時候也不曾有過任何問題,若有,難道陛下會無察覺?
    朝中官員都議論過,尉遲萬年極有可能成為大寧第一任東疆大將軍。
    他功勞不及夏侯琢澹台壓境等人,可在隨大將軍唐匹敵南下的時候也曾創造過七天連勝十一戰的勝跡。
    他在北方的名聲不太響亮,但在江南人人皆知。
    這樣一個人,何必要暴露?
    將來有機會做東疆大將軍的人,地位猶在封疆大吏之上!
    封疆大吏再大,也是管理一道疆域。
    而四疆大將軍在戰時,有權調遣所屬之內各道官員。
    哪怕不是戰時,東疆大將軍能管製的至少是五道之內的所有戰兵。
    官職正二品,不受地方節製,直接聽命於皇帝。
    就算是將來改製內閣,內閣都無權給四疆大將軍下令。
    尉遲萬年是得有多蠢,才會放棄這樣的機會?
    曹懶想到這下意識看向葉無坷:“那要是我們猜錯了呢?”
    葉無坷問他:“猜錯了什麽?”
    曹懶道:“冰州城外,昨夜裏出現了一群叛軍,我們其實並未真正接觸,隻因為其中有個廂兵小頭目劉大頭,我們就斷定這是廂兵假扮。”
    “此前你接到消息,至少有四五處的廂兵都有異常調動,隻因,明麵上能調動廂兵的是尉遲萬年我們便懷疑是他沉不住氣了。”
    “可反過來想想,冰州城內的這些商人可以控製冰州廂兵,那其他地方的商人,難道就不能?”
    “再加上這個家夥。”
    曹懶低頭看了看白經年的屍體:“為何在這個時候被人殺了......就暫且不說他為何被殺,隻說他那掮客身份。”
    “遼北道官商勾結的事,十之七八白經年都知道,甚至可能都有經手。”
    “他可以控製冰州城內的商人,就有辦法控製別處的商人!”
    曹懶說到這,眼神逐漸明亮起來。
    “也許讓我們懷疑尉遲萬年,才是白經年和他背後那些人的真正意圖。”
    “不是有人的作用比尉遲萬年更高,而是除掉尉遲萬年就沒人可以真正節製廂兵了!”
    “各地廂兵的指揮,多多少少都和尉遲萬年有關,哪怕他才來三年,可這些領兵的人對他頗為敬畏。”
    “你仔細想想,在遼北道各州府領軍廂兵的那些人,是不是有很大一部分曾與尉遲萬年為同袍?多為唐大將軍舊部?”
    “還有些是他這三年來啟用的,對他當然更為信服,尉遲萬年一句話,就能讓那些想鋌而走險的人打消念頭。”
    曹懶的語速越來越快。
    “白經年故意去見你是想激怒你,就是想讓你認為他背後的靠山之一就是尉遲萬年。”
    “然後各地廂兵異動,我們都懷疑是尉遲萬年沉不住氣了,可他就不該沉不住氣!”
    “以他過去的功績,現在做道丞朝廷沒有虧待他,將來若能做大將軍,便是他人生最高處。”
    “那他何必還要再參與謀反?就算謀反成功了,他最高能得到什麽地位?又比東疆大將軍高多少?”
    曹懶看向葉無坷:“如果尉遲萬年沒有問題,但我們都在懷疑他,那不久之後,哪怕尉遲萬年沒有問題也會被調回朝廷接受審查。”
    “那時候,各地廂兵才是真的沒有了製約之人......”
    曹懶道:“對尉遲萬年的態度,明堂還是要謹慎。”
    葉無坷點了點頭。
    曹懶的分析不無道理。
    白經年此前的安排若僅僅是逼迫尉遲萬年下場,那就說明遼北道還有比尉遲萬年更大的魚。
    然而想來想去,把所有人都仔細扒拉一遍也找不出比他更大的人物了。
    “除非......”
    曹懶此時說道:“尉遲萬年確實是一條大魚,也是最大的那條鯨,但把他推出來能遮掩的就不是鯨,而是一群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