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鬆讚幹布的魄力
字數:5158 加入書籤
沒想到兜兜轉轉,到最後的結局還是投降。
他原本生出的開疆拓土的野望,也在嘉秧平措說的這番話裏,隨之泯滅。
“除了投降,難道我們沒有第二條路了嗎?”
鬆讚幹布的言語裏,滿是不甘心。
他以弱冠之年,便把混亂的吐蕃整合好,這一壯舉在這片高原,乃至曆史源遠流長的漢人國度裏,都絕無僅有。
曾有智者說,他將來必定會成為吐蕃最偉大的王。
可是當前的局麵,這個箴言是如此的可笑。
嘉秧平措朝他躬身行禮道:“大王,投降隻是暫時度過這個危險的關頭,等我們把反叛者全都肅清後,我們在潛心發展十餘年。”
“待我們兵強馬壯之時,再度開疆拓土也不遲啊!”
聽到嘉秧平措的話,朝中大臣紛紛點頭認可。
漢人有句古話,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現在他們吐蕃內憂外患,而大唐卻軍威強盛,如果真的兩國發生戰鬥,他們吐蕃的勝算不足三成。
甚至誇張點說,沒有絲毫的勝算。
一個文臣站起來說道:“大王,臣曾聽聞漢人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的故事。”
“越國戰敗於吳國,而越國國王勾踐更是被忍辱負重,入吳國當馬夫。”
“越王勾踐回到回國後臥心藏膽,把國家經營的富足強盛,最終把吳國滅了。”
吐蕃的文臣武將,全都是學習漢人的先進文化。
所以他們不少人對漢人的文化,了解的比較詳細。
其餘大臣紛紛附和道。
“大王,你如今正是風華正茂之時,而唐皇已經步入中年。”
“等大唐能征善戰的武將,以及唐皇老死之後,如果大唐的繼承者能力不足,我們便可進攻大唐,占領那片沃土。”
看到一眾大臣紛紛給自己台階下,年輕的鬆讚幹布心裏也發生動搖。
臣子們說的對,他現在還年輕,吐蕃也才剛剛起步。
隻要在他手上經營的越來越富足,以後大唐漸漸衰落,再開疆拓土也不遲。
把念頭放在投降上時,鬆讚幹布又發現了一個問題。
他臉色難看說道:“嘉秧平措,到了現在這個關頭,唐軍還願意接受我們的投降嗎?”
現在唐軍和叛軍的數量加起來,已經超過吐蕃朝廷的守備大軍。
大唐處於這麽大的優勢,怎麽可能接受他們的投降。
嘉秧平措沉思片刻說道:“大王,我們吐蕃和吐穀渾不一樣,唐軍不適應我們高聳的地勢。”
“如果他們不接受我們的投降,最後導致兩國發生大戰,我們也未必怕水土不服的唐軍。”
一眾武將也站起來,臉色自信地說道。
“大王,如果唐軍真的要把我們往死裏逼,我們也未必怕他們。”
“大不了募集全國百姓,我們和大唐決一死戰!”
“唐軍連續征戰多年,老子不相信他們的國力還能支持跟我們大戰!”
吐蕃現在還有正規大軍十餘萬人,如果動員全國百姓,他們瞬間能湊出將近50大軍。
雖然兵員質量良莠不齊,但是能拿得起刀刃就行。
看到文臣武將都這麽說,於是鬆讚幹布直接拍板說道。
“嘉秧平措,投降國書由你來寫,然後派遣使者快馬加鞭把投降書送到長安!”
“遵命!”
嘉秧平措恭敬地行了一個禮。
兩個時辰後。
一大群吐蕃使者帶著投降書,以及賠禮清單,騎著快馬火速離開吐蕃皇城。
...
三日後。
長安城。
太極殿內。
李世民和文武百官,接見了吐蕃的使者。
“偉大的天可汗陛下,我們吐蕃一時鬼迷心竅動了歪念,我們的大王鬆讚幹布特派小的前來賠禮道歉。”
“這是我們大王鬆讚幹布寫的投降國書,以及我們送給大唐的貢禮,還請天可汗陛下過目。”
說完使者把投降國書,以及一大摞賠禮清單,呈交給李世民的內侍。
李世民臉上掛著一抹淡淡的笑,他麵對王德呈上來的投降國書,直接揮手說道。
“把吐蕃的投降國書,還有他們送的賠禮清單,念給文武大臣聽吧。”
王德連忙躬身說道。
“諾。”
說著他雙手捧著吐蕃的投降書,走到台階的一側朗聲念起來。
太極殿兩側。
一眾文武大臣聽著吐蕃卑微的投降書,不少人臉上都露出高人一等的感覺。
甚至有些人微仰著頭,一副飄飄然的樣子。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這樣。
像房玄齡、李婧、魏征和馬周等人,全都是臉色沉默,對他們寫的投降書不為所動。
他們現在和王剪的理念一致,對異族的態度就是殲滅。
而長孫無忌是心思最複雜的人。
他既想把吐蕃滅掉,讓大唐的疆域擴充。
可又不想王剪立太大的功績,對他的地位產生威脅。
擁有滅國之功的人,對國史來說是非常重大,一定會被史冊記載。
王德念完投降書後,他接著拿起禮物清單念起來。
“馬匹5000匹,羊隻,牛5000頭...”
禮物清單的內容很多,而且十分雜亂。
不僅有牲畜,還有吐蕃特色的產物。
聽完賠禮清單後,發現最有價值的東西,就是那五萬多頭牲畜。
其他的吐蕃特產,跟富足的大唐相比,顯的十分寒酸。
不過鬆讚幹布一次性拿出這麽多賠償的東西,可見其魄力之大。
李世民臉上帶著微笑,朝文武百官詢問道:“諸位愛卿,吐蕃現在向我們投降,你們認為接受還是不接受啊?”
此話一出,吐蕃的使者則臉色緊張地看向左右兩側的大唐大臣。
一個身穿淺緋色服飾的五品官吏站了出來,他高舉笏板,一臉驕傲地啟奏道。
“啟奏陛下,吐蕃如此誠懇認罪,且給的賠禮又如此有誠意。”
“我大唐以仁治天下,應當接受他們的投降。”
緊接著又走出幾名年老的大臣,他們紛紛高舉笏板說道。
“陛下,我們大軍連續征戰兩場大戰,此時接受吐蕃的投降最為合適。”
“現在已經是三月下旬,過不了多久我們的百姓就要開始春耕,如果大軍能夠撤回來休養生息,今年的勞作就不會被耽誤。”
“而且吐蕃給的賠禮,和我們打敗吐蕃所繳獲的東西,也差不了多少。”
“...”
在這幫年老的大臣心裏,兩國交戰的目的,除了自保和所謂的麵子。
最重要的就是戰場繳獲。
現在不需要廢一兵一卒,就能拿到勝利後才有的戰利品,誰能不心動?
李世民微微皺眉,並沒有多說話。
因為朝中一眾三品大臣都沒說話,他們的意見才重要。(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