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5章 擇帥

字數:4518   加入書籤

A+A-


    有人引起了亂世,就會有人結束亂世。
    除了引起亂世與終結亂世的人,更多的則是想要在亂世中自保,亂世之中,什麽都不重要了,唯有活著才是唯一需要堅持的事。
    厲良玉、齊燁、譚家,就是這三種人。
    厲良玉引起了亂世,他做到了。
    齊燁想要結束亂世,他正在嚐試,並且有些成效。
    譚家隻想自保,因此之前沒有開城門。
    亂世終歸是要結束的,齊燁做出了承諾,關於亂世後的承諾,譚家開門了,雙方的關係是互利互惠。
    現在,齊燁證明了他有終結亂世的能力,至少,東尚道是攔不住他的,雙方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涳縣、白城、柳山,三地四營,譚家再清楚不過這些地方的兵力以及部署,無一不是厲良玉的心腹之人坐鎮,無一不是舟師精銳守城,無一不是易守難攻之地。
    從齊燁離開爻縣來到江州,算上路程不過兩日兩夜,兩日兩夜,去掉爻縣去這四地路上的路程,至少一半時間。
    這就是說,齊燁的手下隻用了一日一夜,甚至隻是一日,或是一夜,就拿下了這三地,包括幾處駐折衝府。
    厲良玉在東尚道重兵把守的城池,齊燁麵前,如土雞瓦狗。
    齊燁那平淡的模樣,運籌帷幄的模樣,臉上沒有任何表情變換的模樣,令譚孝等人心驚不已。
    的確是齊燁意料之中的事,他帶到東海的人,哪個不是身經百戰。
    梁伯鳳的“攻略”以及內應,加之火藥,最重要的是舟師本來就很水,攻城守城,沒有太多懸念。
    齊燁覺得沒懸念,遠在京中的君臣卻是一日三驚,吃不好,睡不著。
    隨著時間一日一日的過去,京中調兵遣將籌備糧草,萬事倒是俱備,唯獨欠缺了東風,欠缺了一個能夠帶領平亂大軍前往東海的“帥”。
    要說能打的,能帶兵攻城掠地的,有,多是將才。
    帥才不是沒有,還真有,兵部尚書孫功、趙國公宇文檀,以及剛上任的下柱國車尚等人。
    問題是這些人打不了海戰,除了宇文檀外,其他人也沒有指揮過十萬大軍以上的經驗。
    這就等於是說,目前在京中親臨戰陣指揮過十萬人以上大軍,交戰雙方超過二十萬人的,隻有倆,一個當朝天子康老六,一個是趙國公宇文檀。
    宇文檀成分比較複雜,大部分臣子信不過他,一方麵是前朝降將,另一方麵是朝廷對人家的確不咋地,齊燁出道之前,偌大一個國公府窮的連小偷都想他家眾籌了。
    人家宇文檀也不想去,在南莊之中頤養天年,白天教教書樓學子們兵法,晚上給老妻哄睡著了去水雲閣洗腳,日子過的美滋滋。
    前陣子宇文檀對段平說過一番話,大致意思是他倒是沒將舟師和厲良玉放在眼裏,至少陸戰他沒將舟師當回事,但是,他不會去東海,因為他承的是南莊的情,承的是齊燁和季渃嫣兩口子的情,如果齊燁在東海寸步難行甚至有性命之虞,就算朝廷不給兵將他也會去,要是齊燁在東海隻是坐鎮後方,朝廷給他弄來一百萬大軍他也不去。
    最終朝廷思來想去,終於想到了一個人,一個真正的“帥”,老帥。
    此時的皇宮敬儀殿中,人滿為患,都快趕上早朝了,近百號人或站或坐,禦案後的天子滿目血紅,臉上帶著一種不自然的蒼白之色,隱隱傳出幹咳之聲。
    禁衛快步走了進來,不等開口,老六神情一震:“傳!”
    “傳”聲過後,一名銀白甲胄老將快步走進殿中,群臣紛紛讓開。
    “末將白修竹…”
    “免禮。”
    老六站起身,快步迎了上去。
    “白卿。”天子將人扶起來後,望著風塵仆仆的白修竹,臉上擠出一絲笑容:“這些年,辛苦你了。”
    白修竹麵無表情:“末將老雖老矣,亦有報國之心,談何辛苦。”
    “好!”
    天子重重點了點頭,太子小二把軍報遞了過來。
    白修竹施禮後拿過軍報,定睛望去。
    東海之亂,前因後果,皆在軍報之中。
    白修竹花白的眉頭緊緊皺在了一起,當看到最後幾份軍報時,滿麵驚詫。
    “齊燁那孩…世子殿下竟如此勇猛,東慶道已是平了下來?”
    “不錯。”
    開口的是太子康驍:“厲良玉一眾亂黨欲占三道百城,齊燁本在東慶道虎城之中,得知舟師叛亂後,攻城拔寨摧枯拉朽,區區月餘便已在東慶道逼退舟師亂黨,亂軍隻得龜縮東雲,布兵東尚,三道已失其一。”
    白修竹再次看向軍報,皺眉分析著,看的入迷,隨手將頭盔扔給了旁邊的熊思賢。
    足足一刻鍾,白修竹再次從頭到尾看了一遍軍報,搖了搖頭。
    “厲賊盤踞東雲多年,兵力最重、最廣自是東雲,東尚次之,唯東慶,似是鞭長莫及布置不周,殿下月餘平定東慶倒也是情理之中,隻是…”
    白修竹搖了搖頭:“如今世子殿下入了東雲道,看這日子,爻縣已是駐足許久遲遲不前,怕是…怕是再難前行寸步。”
    群臣連連點頭,要不說人家是老帥呢。
    大家前段時間得知舟師造反後,急的不行,第一反應就是東海三道全被舟師控製住了。
    結果從第二天開始,軍報一封接著一封,齊燁給哪哪哪打下來了,齊燁給誰誰誰弄死了,一路莽穿了東慶道。
    當時大家還覺得天方夜譚,覺得舟師挺廢的,齊燁猛是應該挺猛,但是應該不能這麽猛,隻有一種可能,舟師太廢。
    直到後來宇文術派人送回信了,君臣這才知道具體情況。
    沒錯,舟師的確是挺廢的,東慶道那邊沒有精銳,舟師的精銳都被調回東尚道和東雲道了。
    但是大家更佩服齊燁了,因為這逼崽子手裏滿打滿算不到五千人,最扯的是,一開始就不到兩千人,還是一邊打一邊臨時召小弟充入輔兵營,和開玩笑似的。
    可就是這種開玩笑的方式,東慶道“收複”了,齊燁的及時反應,根本沒亂起來。
    看似高歌猛進,正如白修竹所說,出了東慶道進了東雲道,寸步難行了,爻縣止步不前。
    太子將輿圖取了過來,幾個太監鋪在地上。
    老六指向爻縣位置:“白卿有何見解。”
    白修竹愣了一下,他入京是因為另外一件事,從山林中帶來了萬名戰卒,新四大部落的精銳,帶到京中後,朝廷再想辦法將他們弄到東海。
    誰知現在一入宮,老六卻不問戰卒的事,而是有點考校的意思。
    白修竹也沒詢問,看向輿圖上的爻縣,片刻後,搖了搖頭,這亂,不好平,第一大難題,出爻縣東行,寸步難行。
    君臣倒也吧催,能站在大殿之中的,最近幾年隻有孫功打過仗,打的還是太平拳,跑南關撿現成的去了,單論經驗的話,還得是白修竹有發言權。
    至於讓白修竹當平亂大軍大帥這是,君臣也議論過很多次,矮子裏麵拔將軍吧,不是瞧不起白修竹,不是老白不行,隻是人家老白沒打過海戰。
    海戰,同樣是大康朝的最大短板。
    大康朝就這情況,陸戰,誰也贏不了,海戰,誰也贏不了。
    就兵部這群將軍,別說海戰了,會遊泳的都沒幾個。
    白修竹稍微能強點,老家是藤縣的,至少靠著河,前朝那會藤縣也有個“水營”,不管怎麽說,老白會遊泳。
    大殿之中,所有人都看向白修竹,老白能否擔任平亂大帥,是否有資格,是否還老當益壯,就看接下來要怎麽分析又是什麽樣的見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