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南巡途中

字數:7654   加入書籤

A+A-


    盧將軍在閩州建龍王廟,除邪道事件,可謂大快人心。
    當然,事情的真相不可能在平民百姓之間傳開,在閩州百姓看來,盧將軍不愧是平民出身的,和他們一樣信仰龍王。
    因為是盧將軍帶回的女官團隊,讓本來就受百姓信任的女醫護們,越發受百姓尊敬。
    一聽都是皇後娘娘麾下,百姓對女官比對官員要信任多了。
    女官們不辭辛苦,在禁軍的陪同下走訪鄉鎮,向百姓科普沿州地區海風暴雨頻繁的原因。
    女官下鄉之時,總會給村民發福利,糧食、藥品等等,再加上女官都戴著龍王廟賜的護身符,哪怕最偏遠鄉村的愚民,也會信任她們。
    自從盧將軍回來,一掃閩州之前的風氣,各種邪巫祭祀,生病不看醫師而是喝符水。
    官府組織清掃衛生等工作,百姓不願參與。
    官府做開渠修路等基建工作,百姓會說影響自己村落的風水,全力反對,導致基建工作一直不順。
    總之就是,之前百姓對官員是不信任的,隻信任各種神靈。
    而現在,有了龍王法會事件,那些斂財蠱惑百姓的邪道,被盧將軍全淹死在海中。
    漏網之魚自然也是有的,但隨著龍王廟成了唯一的真神廟,女官和醫護人員到達鄉鎮,那些邪道再難有所作為。
    隨著時疫被醫師們研製出特效藥,免費救治染病的百姓,皇後娘娘的聲譽在閩州,成了除了‘龍王’之外,最受尊敬的人。
    盧將軍對自己此行非常滿意,不光完成了皇後交代的殺邪道,全麵禁止活人祭的任務。
    最重要的是,他真的為家人做出的貢獻。在他看來,改善家鄉的基建,修路開渠也好,修碼頭引進富商開工坊也好。
    對閩州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法子,就連醫護救人,也隻是救活一人而已。
    隻有讓百姓真正地認識到,神靈救不了他們,不再受邪道蠱惑,才能真正地救閩州。
    皇上要盧將軍將此事寫成折子,皇後則讓他找女官一起,詳細寫成報告書。
    給沿海州城的官員們一個成功案例,看到沒有,沒動槍沒動炮,沒恐嚇百姓,沒用強權鎮壓,沒鬧的人心惶惶。
    而是用另一種毫無破綻坦坦蕩蕩的陽謀,完成了這個艱難的任務。
    民間邪教組織是屢禁不絕,一麵大刀闊斧地砍邪教教眾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讓百姓明智,知曉其中危害,如此才能杜絕。
    經此一事,淩墨蕭越發認識到,女官和醫護團隊的重要性。他跟冬素商量,明年的女官考試,多招兩倍的人員。
    另外給醫護學院增加經費,既然餘大魚在江南經營醫院這麽多年,有了基礎,那就在江南辦分校,由餘大魚負責。
    冬素自然同意,別看幽州的醫護學院學生多,但對於大夏來說,那是杯水車薪。
    許多縣、鎮至今沒有醫護駐點,因為醫護人員嚴重不足。
    隻能去時疫頻發的州城駐守,她相信,若天下各所縣鎮都有醫院,那將大大減少嬰幼兒夭折率,同時提高人口壽命。
    這邊淩墨蕭才下旨表揚盧將軍,朝廷都知道盧將軍回鄉休假,還辦成了這樣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
    緊接著就收到去嶺南的白師傅的信,嶺南爆發的不止天花,還有痢疾,其中一個縣還出現了鼠疫,這個縣已經被官府封瑣起來。
    總之,嶺南的瘟疫情況非常嚴重,白師傅來了嶺南才知道,其實這幾年嶺南時有瘟疫爆發。
    但官府為了政績,會盡力掩藏真相,隻要傳播沒超過三個縣,就不會上報。
    更讓白師傅氣憤的一點是,嶺南大多是百越人,而百越人仇視漢人,因語言不通,風俗不同。
    百越人幾乎不與漢人往來。在這種情況下,官府是有義務教化百姓的。但嶺南的官員選擇卻是,完全不將百越人視為自己的子民。
    白師傅質問為何瘟疫不上報,官員理所當然地道:“死了一些百越人而已,我們漢人百姓沒有感染多少,為何要上報?”
    白師傅告訴他,陛下早就說了,凡是在大夏境內的人,都是大夏子民。
    在北境,連舊時北疆的牧民,陛下都視其為子民。你竟敢說百越人不是大夏子民?
    白師傅說,嶺南的官員多是遭貶來的,隻想糊弄三年好遷到別的地方任職,沒一個有進取之心。
    幽州的政令傳到嶺南,從上往到傳到縣裏,都得半年。
    糟點過多,白師傅隻是個醫師不想吐槽官員,唯一讓她欣慰的是,官員對醫師的工作還算配合。
    能不配合嗎?保護醫師的可是禁軍啊!
    目前她已經將天花成功隔離,試用牛痘疫苗非常有效,但還需要看看後續會不會複發,她預計要在嶺南呆上三年。
    另外,她自己也種了牛痘,且直接跟天花患者接觸來醫治。
    也是因為她這樣大無畏的精神,讓那些官員敬佩不已,才徹底配合她的工作。
    另一個好消息是,當初娘娘給的溫酒取青蒿素的配方,經過兩年的研究,也取得成果。對治痢疾很有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目前嶺南的痢疾和天花都得到控製,唯有鼠疫,那個縣的人,已經死絕了。
    官府封了縣城,挖了萬人坑,將所有染病的死屍都火化了。
    她唯一打聽到的是,當地缺少食物,蛇、鼠、蟲都是當地人的口糧,發生鼠疫的情況屢見不鮮……
    這封信寫得太過沉重,讓有治療天花和痢疾的特效藥,都顯得沒那麽讓人高興了。
    白師傅從不在乎虛名,她心喜於朝廷支持她,給她加上諸多名聲,因為那能幫她能更廣泛地傳播醫學,收徒行醫,救下更多的人。
    來到嶺南之後,看到的是瘟疫頻發的人間地獄,她哪裏還有心情去想,自己成功研究出牛痘疫苗和痢疾特效藥的事。
    看完這封信,冬素的心情跟白師傅一樣沉重,有那一瞬間,她的本職工作差點戰勝現職工作。
    她都想啥也不管,也去嶺南和白師傅一起治理瘟疫。
    淩墨蕭就鎮定多了,做為皇帝,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嶺南的現狀。
    因為大夏自立國以來,嶺南一直就是流放之地,官員是被貶去的,當地的漢人多半都是流放的。
    百越人是嶺南的原著民,仇視漢人,他們多是以宗族的形象群居,不服從漢人的政令。
    當然,官員也不想管他們,隻要不聚眾鬧事,不跟交趾等小國勾結就行了。
    與先帝不同的是,淩墨蕭親眼看到幽州這個邊關之城,發展成了北境第一州,如今還成了京師。
    而海商的興盛,隻要朝廷不再禁海,注定大夏要多建海港,也注定沿海州城會大力發展。
    所以哪怕如今的嶺南還是煙瘴之地,但未來總有一天,嶺南的海港會成為整個南洋最大的海港。
    這幾年國庫豐盈,海上三個小島國已經平定,隻等涼州謝大將軍平定蕃人,淩墨蕭就準備全力往南發展。
    特別是他看過冬素的那張大地圖之後,南洋一帶的群島,早晚要歸入大夏版圖。
    但這一切的前提是,嶺南的瘟疫能得到控製。
    而現在醫護學院研製出天花和痢疾的特效藥,不光能治好嶺南的瘟疫。
    也意味著,困擾漢人千年的時疫,都能得到控製。
    以後朝廷再也不會怕,一場時疫造成無數百姓死亡了。
    時疫可是不挑地方不挑人的,便是京師也常有時疫爆發,帝王之家感染時疫一樣會死。
    至於白師傅信上說死了一縣人的鼠疫,淩墨蕭相信,給醫護學院時間,有冬素和白師傅,總有一天能研製出特效藥。
    而現在,他要依約定,給白師傅建藥王廟,著書立傳,流芳百世。
    同時將醫護學院提高到太醫院等同的地位,與國同休,從今日起,大夏國祚一日,醫護學院便存在一日。
    當然,淩墨蕭相信,等醫護學院多開幾家分院,而醫院開遍所有州城,女醫護們的駐點遍布縣鎮。
    便是哪一日大夏淩氏皇族被人取而代之,也影響不到醫護學院。
    當聖旨傳到京城的時候,百官是即歡喜醫學院治理了嶺南的瘟疫,還有了特效藥。
    又感歎這陛下都南巡了,也沒忘給他們增加工作量。
    醫護學院和太醫院平起平坐,那就意味著以後需要戶部給資金,不能再走皇後娘娘的私庫了。
    看陛下這打算,爆發時疫是要給百姓免醫藥費的,另外聽說那疫苗是能提前吃藥,便能預防某種時疫。
    這個藥要是也免費,那一年醫護學院所花費的錢,將是一個天文數字啊!
    戶部的官員都不敢算這個賬,感覺一算就想哭。
    如今因為海商,國庫前所未有的豐盈,但花費也大啊!
    一個海軍,一個墨門軍工坊,那就是吞金獸,多少金、銀往裏填都不夠。
    如今再加上一個醫護學院,戶部頓時覺得討好皇後娘娘很有必要,娘娘的私庫撥一點,就能大大緩解戶部的壓力。
    卻說冬素一行在翼州就留宿了兩夜,便發生了這麽多事。
    讓她有一種,這一路南巡絕不會太平的感覺。
    她本來不想關注土改製,不得不給女官下道懿旨,就她們暗中查到各地士族不服土改製的有哪些?
    她得提前預防著,若某個州城的反對聲太大,幹脆就不帶孩子們進去了。
    可能是淩墨蕭鐵腕對付陳家的消息傳開得太快,這一路所經過的州城,都沒再遇到陳家這樣的情況。
    不過就她看女官的密信,很多士族都是聽聞陛下的車隊即將過境,才趕緊補稅地補稅,上繳田地的繳田地。
    再不找任何理由,極力配合官府的工作。
    力求在陛下到達州城時,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
    冬素這下是真的確認了,士族將再無反抗皇權的能力。
    士族們很清醒地認識到,火炮麵前,一切武力都成了炮灰。
    先帝一輩子都沒達成的目標,淩墨蕭登基幾年便達成了。
    從此之後,君主將達到前所未有的集權狀態。
    不過也許是因為旅行太累,加上冬素總操心孩子,這一路她並未能如出發前所想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每到一州城,便帶著大寶小寶遊覽當地風光,看看女官和部下機構執行的情況,再走訪一下民情。
    想法很好,但現實是,路上坐車什麽不幹,就累人的很。
    每到行宮,她什麽都不想做,隻想躺著。
    隻讓當地的女官,和醫院的院長、學院的校長、墨門和商會的管事等人,來行宮見一麵。
    上報一下手上任務的進度,再聽他們匯報一下當地的情況。
    讓她羨慕的是,大寶小寶的精神一直很好,不光能按時完成課業,每到一個新地方,都跟探險一樣,有用不完的勁。
    淩墨蕭也是,隻要到了行宮,必召集當地官員開會。
    還要批從幽州加急送來的折子,看監察使的秘奏,還會去看看河道、官道、農田的情況。
    晚上冬素好奇問他:“陛下不累嗎?”
    淩墨蕭輕笑道,這趕路的速度,跟當年征北疆完全沒法比。
    他一點也不累,並且能出京城,到各州城實際看一看江山黎民,他高興的很。
    冬素羨慕地道:“看來是你們淩家基因好。”
    淩墨蕭發現她很疲倦這後,白日便會帶著大寶一起議事,出行宮視察也會帶著大寶。
    直到轉水路之後,冬素才有了遊山玩水的狀態,她不暈船,且這個時節水路很平穩,沒有大風大浪。
    三寶自從轉水路之後,每天睡覺時間變得更多。她生怕是小嬰兒暈船,但她發現這孩子睡的香,吃的香。
    醒來時後跟哥哥姐姐玩的也開心,看來這點遺傳了她,也是喜歡坐船的。
    大寶和小寶還是第一次坐船出行,很是興奮。沿途的風景怎麽也看不膩,淩墨蕭還帶他倆去船頭看捕魚。
    坐船之後的行程就變快了,若非沿途要接折子,還要見當地官員,都不用停,能直達長安。
    中途停下來也不會住到行宮,直接住船上,這豪華遊輪就是一座行宮。
    冬素也有精神去當地轉轉,都是那年她從光州到幽州走過的州城,但情況已經大變。
    當年坑坑窪窪的官道,如今全部修的寬闊結實,還裝了路燈。
    喜歡福運醫妃旺夫命,王爺越寵江山越穩請大家收藏:()福運醫妃旺夫命,王爺越寵江山越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