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曹參準備與荊襄豪族爭權?

字數:3570   加入書籤

A+A-


    曹參微微搖頭,長歎一聲道:“時機還未到來,主要原因是我們如果出兵必定被荊襄豪族所阻。
    劉景升之所以能平穩上任,是荊襄豪族的鼎力支持,我們要想出兵,必須得到劉景升首肯。
    劉景升又需要看荊襄豪族們的臉色,而這幫荊襄豪族安逸了百餘年,哪裏還有開拓進取的精神啊!
    對了,貌似鄧賢弟也出身南陽豪族,算起來亦是荊州豪族啊!應該也知道一些豪族們的通病。”
    “曹兄難道不是出身沛縣豪族,否則當年如何做到獄掾的職位,成為沛縣頗具權勢的豪吏?”鄧禹古怪的看了曹參一眼。
    “咳咳,曹某還真不是,當年之所以能做到獄掾的職位,確實需要感謝始皇帝統一六國後的政策。
    鄧賢弟應該知道,當時始皇帝廢除分封製,確立郡縣製後,地方上的縣令或是郡守,必須用非本地人員。
    而招募的各個基層小吏,則是從本地招募,麵向所有人,隻要你能達到秦國製定的標準,即使出身貧寒,亦能成為基層官吏,一步步升遷。
    那時,我的年齡還小,家父看準時機,用光了積蓄讓我讀書寫字,終於不負眾望,後來通過考核當上了沛縣的基層幹吏。
    然後通過自身的努力一步步升到了典獄長的職位。
    秦始皇駕崩後,天下大亂,之後我的事跡鄧賢弟應該也知道,基本和史書上記載的相差不大。”曹參輕咳一聲後,道出了自己當年的出身來曆。
    “原來如此,曹兄如今一直在大力挖掘寒門子弟或是提拔基層軍官,難道準備將來與荊襄豪族爭權?”鄧禹微微點頭後,突然問道。
    曹參沉默片刻,眉頭緊皺的說道:“鄧賢弟應該清楚,這幫荊襄豪族對於劉景升的影響力。
    他們這些豪族最善於自保,將來如果有比較強大的勢力南下荊州,難保他們不會出賣劉景升,直接投降對方,那時候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當今之世,英雄輩出,豪傑並起,若我們不想被困死於荊楚之地,就必須獲得自己的力量,壓製這幫荊襄豪族,而提拔寒門子弟與平民階層就是最好的方法。
    說到人才,如今曹某又發現了一個不錯的苗子。”
    鄧禹對於曹參的謀劃還是大為讚同,劉表當初平定南郡宗賊之亂後,由於他們二人功勞頗大,劉表並沒有留在身邊,而是打發到了遠離襄陽的江夏郡,不排除他有這方麵的用意。
    “哦,不知乃是何人,小弟當有些期待了。之前曹兄發現的黃漢升,雖然即將達到不惑之年,不再年輕,卻有一顆滾燙的心。
    從黃漢升這些年的成長來看,確實是一位能力非凡的將軍。”鄧禹引首以望的說道。
    “文聘,文仲業,年紀未及弱冠,不知鄧賢弟聽過此人的名諱沒有?”曹參帶著一絲笑意的說道。
    “曹兄又不是不知道,這些年我主要負責的是江夏郡的內政,對於軍事方麵的人才,並不清楚。”鄧禹無奈的說道。
    文聘本是南陽宛城人,因當初宛城反生暴亂,文聘一家南下投奔在江夏郡的親戚,之後文聘投身軍中,經過多年的磨礪,已經成為了一名都尉。
    原本曆史中,文聘在劉表手下一步步成長起來,為劉表守住荊州北部,既防止北方與中原諸侯南下,亦防範後來駐紮新野的劉備。
    劉表去世後,曹操南下,荊襄豪族勸說劉琮投降曹操。
    劉琮上任後的第一場會議成為了散夥會,他派人去荊北命令文聘率領大軍投降曹操。
    文聘向南而望,含淚感歎道:“仲業受劉荊州厚恩,州牧大人屍骨未寒,其子已經丟失荊州,我不能保全州土,有何麵目去見曹公?”
    曹操抵達襄陽,全盤接收荊北之地後,文聘才率軍姍姍來遲。
    曹操即使身在北方,也知道文聘的才能,不禁含笑說道:“所有人得知孤來到襄陽,都非常迅速的前來拜見,為何仲業來的這般遲啊?”
    文聘虎目含淚,鄭重的說道:“之前我不能輔佐州牧大人一起侍奉國家,如今荊州雖然失去了,但是我仍然希望能守住漢川,保全荊州的領土,這樣我才能生不負於幼主,死後亦能挺著脊梁去見劉荊州。
    然而如今荊州已然丟失,還到了如今這個地步,州牧大人在荊州二十餘年的功勞毀於一旦。
    在下心裏實在悲痛慚愧,所以沒有麵目早來拜見曹公,還請恕罪!”
    曹操見到文聘如此,想起年輕時候的自己,不禁為之愴然,讚賞道:“文仲業真是忠臣良將啊!”
    赤壁之戰後,占據江夏郡的孫權見到荊州北部已經完全落入到曹操之手,他們又殺了安陸黃氏的黃祖,江夏是安陸黃氏的根據地。
    雖然司徒黃琬已經去世多年,但是安陸黃氏在江夏的影響力仍然很大,孫權又沒有其兄孫策的魄力,屠殺安陸黃氏全族。
    孫權思前想後,最終放棄江夏郡,撤回了江東。
    江夏歸於曹操後,任命文聘為江夏太守。
    文聘在江夏鎮守數十年,在江陵之戰爆發,周瑜猛攻江陵,關羽絕北道之時,曹魏諸將無能為力。
    是文聘親率大軍攻取關羽軍隊的輜重,在荊城燒毀關羽的戰船。
    文聘坐鎮江夏期間,孫權數次來犯,皆被文聘擋在門外,因此名震敵國,江夏有文聘,合肥有張遼,孫權隻能被困在長江以南。
    文聘是全才型將領,麵對孫吳大軍時,每次都是以少勝多。
    但與張遼不同的是,張遼每次都是以製險擊奇之略,折敵鋒銳以安軍心;而文聘卻采取疑兵之計,韜晦惑敵以懈其戰意。
    張遼更依靠自己和麾下將士的武勇,而文聘更講究策略。
    不僅如此,文聘鎮守江夏期間,境內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從來沒有出現過叛亂。
    說明文聘文武雙全,既能帶兵打仗,亦能治理州郡。
    曆史上的文武雙全並非單純指的武力與智力。
    文即文韜,指的是治理國家的才能。
    武即武略,指的是帶領軍隊作戰的才能。
    故而文武兼備的重臣,又有出將入相一說。
    喜歡三國:華夏名將突然降臨請大家收藏:()三國:華夏名將突然降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