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8章 救命
字數:3320 加入書籤
張小青立刻和醫生解釋了原委後才作罷,醫生也算是見多識廣了,知道這世界上多的是披著人皮的惡鬼。
給孩子做了深度檢測後,發現很多陳舊傷痕,建議孩子住院治療。
問題來了,孩子需要治療,治療需要費用,這麽小的孩子還需要人照顧,那麽誰出費用誰來照顧呢?
孩子的家裏人嗎?
當然不!
如果孩子家真的在乎他,也不可能放任有人這樣傷害他。
後來張小青自己掏錢將孩子安置在醫院,又回去了解情況才得知孩子是和父親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的,父母已經離異,孩子的撫養權在父親這裏。
孩子身上大大小小的傷勢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常年累月的毆打造成,就連醫生幫他看病的時候稍微一碰到孩子,孩子也會強忍身上的疼痛尖叫著躲開,形成了被毆打時的條件反射。
張小青看的淚眼汪汪,他才是一個三周歲的孩子啊!
到底是怎樣的畜生父親,才能對這麽小的孩子動手。
奶奶的目光躲閃,根本不敢和張小青等人對視,隻說是孩子不聽話,淘氣,惹得父親動了手。
而且父親也沒有怎麽打,隻是不小心將人推撞在桌子上。
奶奶的這些話張小青一個字也不會相信,她的眼睛會看,醫生的判斷也不會出錯,小小的人兒身上那麽多的傷口,又怎麽會是簡單的被父親推撞形成的呢?
隻是這老人為自己兒子推脫的語句罷了!
<的,拳頭硬了,這些隻會對弱小動手的渣滓!”
“我小時候也是從這樣九死一生的環境下活下來的,現在離他遠遠的,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有了新生活,他死前一直想要見我想要和我賠罪我都沒有去,憑什麽帶給我的傷口隻憑他一句對不起就能讓我釋懷,我寧願他到了地獄也要痛苦內疚。”
“我爸早亡,我媽賭博和家暴我,甚至為了討好她的男朋友還想將我送給他,好不容易從她手上逃脫,長大後她無人可依找到我的城市,一句輕飄飄的道歉就想讓我原諒,口口聲聲的說我都認錯了,你還想讓我怎麽樣?我說我想讓你死,你能做到嗎?她罵我冷血無情。嗬嗬,無所謂了,小時候沒有得到的,長大後我也不稀罕了。”
“天哪,這寶寶還那麽小,他的媽媽知道嗎?他的媽媽肯定心疼壞了吧。”
“這孩子哪怕被人販子拐跑了也比在這惡魔父親的手上要好吧,這天下怎麽會有這麽殘忍的父親啊!”
“姐妹,這寶寶後來怎麽樣了?他一定可以逃脫這樣煉獄的家庭吧。”
“對啊,這寶寶一定被媽媽帶回家了吧,求求了,讓他回到媽媽身邊吧。”
“如果那些父母在沒有學會怎樣當一對合格的父親之前,拜托不要生孩子,不要生孩子,不要再創造一個悲劇出來。”
張小青看到這一條彈幕後,說出的話語總算輕快了些:“放心,寶寶很好,他從醫院出院後就被媽媽接走了。”
寶寶的媽媽也是張小青和同事經過多方打聽才得到的聯係方式,寶媽當年因為丈夫的家暴和賭博離婚,因為是遠嫁,沒有經濟基礎自然也沒有辦法帶走孩子,所以離婚後去了大城市裏打工,拚命攢錢,就是想將兒子接回自己身邊。
她期間也曾回來想要見見兒子,但每次來到這裏敲門,隻要前婆婆看到是她來了,立刻將門關的死死的,讓她趕緊滾蛋。
或許連寶媽自己也沒想到他們一家人能殘忍到對這麽小的孩子下手,離婚她是很想將兒子帶走的,懷胎十月生下的兒子她哪會不愛,可抱起孩子她就無法賺錢,放下孩子孩子沒辦法得到母親的照顧。
寶媽沒有托舉,隻能陷入兩難。
所以想要拚命掙錢,爭取將兒子早日接到自己身邊。
都說錢是人的膽,等她身上有積蓄了,她就再回前夫家看孩子。
如果孩子過得好,她將撫養費都交給婆婆;如果孩子過得不好,她將孩子接到自己身邊來。
如果公婆和前夫不願意?那又怎麽樣!
反正她現在在新聞裏看到各種男方離婚藏匿孩子的事情,這種屬於家事,連報警都沒用,她也可以效仿男方將孩子“偷”到自己身邊來。
龍國那麽大,大不了她帶著孩子浪跡天涯,正好念幼稚園的時候一年換一個地方,讀小學的時候三年換一個地方,讀初中的時候再換一個地方,挺到高中她的兒子就長大成人,有選擇和自保的權利。
可當寶媽真的接到孩子後,看著病床上奄奄一息,淒淒慘慘的孩子後立刻就崩潰了,坐在孩子身邊心疼的死去活來,手都不敢去觸碰一下孩子身體。
她如何能想到前夫一家會將他們唯一的孫子折磨成這樣呢?
如何能知道啊!
若是知道他們一家惡毒如此,當初就算是乞討要飯,也要將兒子帶在身邊。
因為孩子受傷接受治療不便移動,那些日子寶媽一邊照顧孩子一邊還要躲避前夫一家的視線,唯恐這些人狗急跳牆,連孩子病情不顧堅持要將孩子帶回家藏起來,畢竟這些狗日的真能做出來這些事。
孩子這段時間因為媽媽在身邊病情恢複的很快,每天起床都眼睛巴巴的看著病房門口,期待媽媽出現的身影。
孩子灰暗的世界裏終於出現了光芒,對媽媽的依戀更深,對張小青和同事的排斥感也沒有那麽大了,在媽媽的鼓勵和教育下,見到兩人還會糯糯的喊著“阿姨”。
寶媽更是感激的對張小青和同事兩人下跪道謝,感謝她們沒有將這件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及時將孩子送去醫院就醫,否則她和兒子很可能陰陽相隔,再次相見是在對方的葬禮上,讓她這個白發人先送黑發人。
張小青和同事兩個連忙將人扶了起來,說著這是她們的份內職責。
她們沒有一刻比現在還覺得自己的工作這樣有意義,看似是調解了一場家庭紛爭,實際卻是救了這個孩子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