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新城(上)

字數:4531   加入書籤

A+A-


    ……
    清晨。
    a市,這座在末世後第三年得到新生的城市,這座被人們稱為“新時代之城”的龐大都市群,正從沉睡中蘇醒,煥發出蓬勃的朝氣。
    自陸明收複這座城市至今,已經六個月。
    如今的a市,已經是一座由自適應、自修複納米材料,以及多功能塞星科技共同構築的超級城市——天軌連城raiignis nvergence)。
    這裏不再有傳統意義上的“建築師”或“工程師”,城市本身是一個以天為單位生長、以小時為單位呼吸的有機體。
    自生長建築與軌道交通組成了它的肌理與骨骼,而在這裏生活的超過二十萬市民,以及八十七萬台民用人形機械單元,共同構成了它的神經與血液。
    雖然,當下的人口密度,完全無法填充巨大的城市群,但全市都已經被歸入市政廳的人工智能陣列管理,做好了囊括地上、地下以及高層空間,滿足一千萬人以上人口舒適生活的規劃。
    目前,城市中現有人口仍然相對聚居,絕大多數都居住在以新市政廳“聖白花園”為中心的中央城區。
    這片城區承載了未來給大多數地表城市“打樣”的重任,已經超越了舊時代人類能理解的未來城市發展水平。
    生活方麵,城市中的所有基礎設施,全都24小時營業——市民除工作日的四到六小時工作外,均由民用機械單接替,無論是食物還是日用品,都能夠保持充足連續的供應;
    功能方麵,城市裏的建築不但堅固,還可以小範圍調整位置,隨時適應變化的城市規劃——它們可以在市民撤出後開始變形,改變結構,甚至與其他建築組合;
    交通方麵,普通市民不再需要“汽車”做為出行工具,天軌連城擁有自生長型軌道交通係統,“鋼鐵獸道”:
    這是一張會思考的軌道網絡,其上奔跑著時速200公裏的軌道交通車,軌道采用塞星科技製成,可以瞬間生長和隱沒,根據時間和人流數據自主增生或收縮,在步道上方,以及建築之間飛速穿梭;
    高峰時段,軌道的主幹道會像藤蔓般裂變出臨時支線;深夜則縮回到休眠狀態,由民用機械單元進行檢修;
    那些奔跑在軌道上的公交軌道車,與每一位市民的民用機械單元相連,當乘客前往站點,最近的車廂便會主動前往車站,並在過程中連接成車廂,
    車廂中是類似飛機頭等艙的寬敞座艙,車輛表麵遍布能量接收板,用於收集聚變電廠遠程傳輸的能量,它們在白天按需馳騁,夜晚則在全城低速巡航,等待有需要的市民呼喚。
    這些自動生長的軌道與建築,便是“天軌連城”這個名字的由來。
    但在民間,對於這座已經徹底改頭換麵的新城,人們流傳著另一個更具傳說色彩的名字——
    新魔像城。
    無論是天軌連城的市民,還是從其他堡壘來到這裏的人,都會如此稱呼這座城市,因為這裏已經形成了一套由人類與民用機械單元組成的,嶄新的城市生態。
    每一個在堡壘都市生活的市民,不限出身與經濟狀況,都會被市政廳配發一台多功能民用機械單元——你可以不用,但不能沒有。
    經過幾個月的摸索,人們已經完全適應、接納並欣喜於這些民用智能機械的存在,而市政廳則每月,甚至每周對這些機械體進行升級和改造,以更加貼合人類的需求——
    比如,在完成全民單元配發的第二個月,市政廳就對這些民用機械單元的一項根本性特征進行了大改:
    去人形化。
    事實證明,人形除了具有情感和陪伴價值,實用價值完全不夠。它做每一項工作,都有更加適合的形態。譬如清晨,這些機械單元完全可以一邊煎蛋,一邊用咖啡因霧氣喚醒沉睡的市民——即使它長得像個垃圾桶也完全沒影響。
    據說,那位將軍曾就此在市政廳例會上主動檢討,親自去掉了原本的“民用人形機械單元”裏的人形二字。
    這背後,是這座城市,甚至這顆星球的最高統治者那不可違逆的命令,在推動著的技術進步,是人類向著更適合“宇宙種族”身份轉變的重要過程。
    在陸明、震蕩波、警車的設計中,這些民用機械單元不隻是工具,它們將一步步成長為人類新時代的技術共生體,在未來徹底彌補人類身為碳基生物的諸多缺陷。
    因此,基於實用功能和美觀的雙重需求,天軌連城的機械單元迅速豐富多彩起來:
    有人擁有變色的水母狀管家,仿佛氣球般懸浮在身邊;
    有人帶著能折疊成手提包的犬形機械單元,既是工具箱,也是遠程聯網平台;
    有人會開著小小的代步車招搖過市,甚至讓自己的機械單元外形更加接近人氣很高的博派塞星人;
    還有人,準確地說,是許多剛剛成年,血氣方剛的男男女女,正在申請讓自己的人形機械單元的外形變得更加……火熱誘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對此,市政廳的回複是——
    “該申請影響深遠,市政廳正在進行人類體外繁殖技術測試,設計與之配套的撫養、培養程序分社會化撫養與傳統家庭養育加津貼補給兩個大方向),並歸納該改造對社會倫理可能產生的衝擊,將在不久後印發《關於人性機械單元性伴侶改造注意事項》,傳達到每個人的個人終端與機械單元中,以明確該項改造的原則與要求,兼顧技術進步與人類的存續發展之間的平衡。”
    同時發送到每個人終端的,還有一個少年的親口回複:
    “想要魅魔了是吧,我就知道有這麽一天。不是不行,但得有配套措施。”
    總之,事實證明,人類對於跨越式技術發展的適應能力,遠超市政廳的規劃。
    而這座城市的市政廳,也有著遠超人類曆史上其他執政集團的反應速度,以及能夠穿透人類倫理觀底層的技術進步主義。
    不過,那些激進的技術改造,大多都是以後的事。
    當下,這些機械單元看起來,工作起來,依舊比較像傳統的機器人,它們可以幫助普通人處理絕大多數生活中的事物,輔助勞動,從事重體力工作,甚至還可以以所有人的名義外出工作。
    隻不過,市政廳配發機械單元時闡明,如果市民僅依靠機械單元為所有者打工,所有者隻能得到14收益,但所有者如果也參與勞動,則可以得到雙倍收入,
    而如果所有者願意通過市政廳開設的“末世後再社會化培訓班”,以及進階的“深度技能學習”,“持續成長計劃”,不斷學習新的知識,並將之反饋回社會生產,輸出有意義的、利他性質的腦力勞動,甚至可以得到四倍、八倍收入,生活資源甚至居住空間等。
    這背後的原則,所有人都已經逐漸理解——
    人不能完全脫離勞動,勞動是人類的本質,是生活的需要之一。
    那個為人們帶來這一切的少年,願意讓人們的勞動不再局限於維持生計的手段,並希望使人的體力和智力得到充分的自由施展,讓人的工作成為一種文明層麵增量活動,成為人類某種創造性本質的體現,從而為整個種族的發展,找到更多的可能。
    此外,坊間傳聞,未來,人類與機械單元的融合會更加深入,影響更加長遠,市政廳正在進行種種極其超前的測試:
    譬如,研發伴生式機械單元,將成長型機械體的幼體植入家庭基座,讓它在幼年期便吸收主人的dna片段、行為數據甚至微生物群,最終長成專屬於一個人或一個家庭的,獨一無二的全能型機械助手;
    還有,為機械單元植入感官元件,讓它們可以通過感知遊離在空氣中的人類信息素與汗腺液滴,理解人類需求,並釋放定製化的信息素調節主人情緒,提高主人各方麵能力等等……
    這些看似激進的測試,會經過人類、塞星人的多輪測試和辯論,最終決定加裝哪些,去除哪些。
    對這座城市中生活的人,尤其是那些曾經曆舊時代和末世天災的人來說,當下每一天的生活,都好似在做夢——一個月一個樣,一周一個樣,一天一個樣。日子已經不隻是好起來了這麽簡單,而是開始狂野了起來。
    ……
    喜歡巨獸獵殺者請大家收藏:()巨獸獵殺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