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小畜生(兩章並一章)

字數:12210   加入書籤

A+A-


    “哪個叫嚴武?哪個是嚴公家的大郎?”
    一名宦官拎著一隻大羊腿,出了興慶宮,詢問值守在這裏的金吾衛。
    眼下的宮門外守衛森嚴,因為拔燈花車今晚要從這裏經過,他們要維持秩序,這是重任,容不得半點差錯。
    好在眼下時間還很寬裕,剛才有武侯來報,最近的拔燈隊伍,怎麽著也得一個時辰才能過來。
    “在這裏!”嚴武舉手道。
    他跟金吾衛不在一塊,而是與杜鴻漸他們呆在一起,所以那名宦官去錯了方向。
    “可讓我好一陣吆喝,嚴公說你是饕鬄轉生,隋王怕你餓著,讓我給你送出來的,”說罷,宦官遞給嚴武羊腿,用袖子裏的布帛擦了擦手,轉身回去了。
    “來來來,咱們分食,”嚴武興奮的取出短刃,幾人來到一處角落裏,開始割肉。
    李晟和李無傷都在,前者皺眉看向遠處:
    “等等,有一個人過來了。”
    來的是一名羽林軍,怎麽看對方品級呢?很簡單,露在盔甲以外的缺胯袍顏色。
    是個淺綠色,七品武官。
    “哪個叫嚴武?”走來的羽林軍中侯,詢問眾人道。
    嚴武皺眉起身:“是我,怎麽了?”
    “可是嚴公挺之之子?”中候道。
    嚴武點了點頭:“是我。”
    “嗯,沒什麽,隨便問問,”說罷,那人也不給嚴武他們開口的機會,便擺了擺手離開。
    李晟牢騷道:
    “那人怎麽神神叨叨的?話都不說清楚。”
    杜鴻漸抬了抬手,正色道:
    “羽林軍絕不會隨便問詢,肯定是有原因的。”
    李無傷撇嘴道:“羽林軍就是橫啊,一個七品中候,瞧他那副樣子,根本就沒將咱們放在眼裏。”
    “廢話!”李晟嗬嗬笑道:
    “那可是萬騎,聖人的騎從護衛,人家有馬,你有嗎?”
    嚴武哈哈一笑:“你說的那是龍武軍,這是羽林軍,不一樣的,看他們的盔甲顏色及鍪上羽就能認出來,一墨甲黑羽,一銀甲紅羽。”
    “你懂的倒不少,”李晟笑道。
    嚴武笑道:“是你懂得太少了,人家杜參軍就知道。”
    說罷,嚴武看向杜鴻漸,隻見對方臉色古怪的望向城門方向。
    好奇之下,嚴武也隨著他的目光望了過去,隻是一打眼,這小子渾身一震,將切肉的短刃收好,緩緩站了起來。
    來人墨色甲胄,頭盔上是三根黑色羽毛,羽林軍無疑,但是他有繡紋。
    延載元年,則天皇帝賜文武三品以上:左右監門衛將軍等飾以對獅子,左右衛飾以對麒麟,左右武威衛飾以對虎,左右豹韜衛飾以對豹,左右鷹揚衛飾以對鷹,左右玉鈐衛飾以對鶻,左右金吾衛飾以對豸,諸王飾以盤石及鹿,宰相飾以鳳池,尚書飾以對雁。
    也就是說,三品以上才有繡紋,不穿甲在前胸後背,穿甲在護臂上方,非常好認。
    而左右羽林所領軍士,名曰飛騎,繡著飛雲紋,源於隋朝左右備身府。
    “嚴大郎,好久不見啊,”來人本是一張圓潤的臉龐,模樣比較和善,但是看向嚴武的眼神中,卻是凶光畢露。
    杜鴻漸擋在嚴武身前,揖手道:“竟不知軍使調任羽林。”
    “還不久,”
    來人對杜鴻漸還是客氣的,因為他曾經在安西軍任職,是杜暹的下屬。
    軍使是對高級軍官的泛稱,可不是郭子儀那樣的振武軍使,當然,郭子儀也可稱軍使。
    杜鴻漸看到此人,就知今晚嚴武凶多吉少,因為嚴武去年幹過一樁大事,當時所有的線索都指向嚴武,甚至驚動聖人,專門派遣大理寺調查,結果最後沒有證據。
    那時候侯莫陳超還在安西沒回來,但是眼下,人家回來了。
    “我知道是你幹的,”侯莫陳超咬牙切齒道,他的眼光彷如兩柄寒刀,落在了嚴武身上。
    看姓氏猜來曆,沒錯,侯莫陳超爺爺的曾祖,就是關隴集團最初的班底,西魏八柱國十二大將軍當中的八柱國之一,侯莫陳崇。
    “你說了也不算!”
    嚴武有著完全不屬於他這個年齡的鎮靜,去年他幹的那件事,影響非常大,好在出了一個楊太真,將他的風頭給蓋下去了。
    再加上很多人作保,他才算是蒙混過關了,但是如今正主回來了,還出任羽林將軍,恐怕會繼續揪著他不放。
    杜鴻漸趕忙朝嚴武道:“隋王交代你的事不可耽擱,你現在就進宮吧。”
    嚴武心知杜鴻漸這是讓他去找靠山,點了點頭,朝著侯莫陳超行禮之後,就要離開。
    “等等?”侯莫陳超皺眉看向杜鴻漸:
    “隋王?”
    他返京不過三天,是與安西都護田仁琬一塊回來的,剛回來,就被任命為從三品的左羽林將軍,正在熟悉公務,還沒有時間找嚴武的麻煩。
    杜鴻漸笑道:“嚴武現在是隋王的帳內府典軍,在右金吾掛職,所以配金吾甲。”
    隋王就是壽王,這一點,侯莫陳超是知道的,但是他不怕,老子這次回來,就是要你的命,隋王也護不了你。
    “嗬嗬既然有隋王的差事,你便去吧,”侯莫陳超冷笑著看向身後下屬:
    “無需驗牌,讓他進。”
    嚴武畢一聲不吭,昂首挺胸進入興慶門。
    去年那樁案子,本來已經了結了,聖人也曾安撫侯莫陳超,但是眼下看來,人家認定是他,而且絕不可能善罷甘休。
    就看隋王和高將軍,這次能不能護的住他了。
    高力士保了他一次,這次未必會幫忙了,曲江公死了,他爹在高力士那邊說話分量,不如從前了
    “阿嫂?”
    “見過太子妃,鹹宜公主。”
    李琩等人驚訝起身,朝著韋妃行禮。
    韋妃笑了笑,看向一旁的鹹宜,道:
    “我與鹹宜隻是隨便逛逛,本想乘舟泛湖,奈何天氣太涼,便想著來廊橋轉轉,沒曾想十八郎在這裏。”
    說罷,韋妃朝著裴耀卿和嚴挺之點了點頭,內心則是無比驚訝,十八郎什麽時候跟這兩人都有交集了?
    鹹宜靜靜的站在一旁,給她哥哥使眼色。
    本來她是一個人來的,結果半路上韋妃追過來,非要同行,她又拗不過,隻能一起過來了。
    裴耀卿是聰明人,心知太子妃口中的隨便逛逛,不過是掩飾的說辭,於是他給嚴挺之遞了一個眼色,兩人告罪一聲,退往別處。
    韋妃笑了笑,幹脆便坐下了。
    李琩一直都認為,娶妻當娶太子妃,韋氏一直都是最符合他審美標準的,可惜了,是嫂子。
    “平日難逢見麵,十八郎大婚,做為阿嫂不能親往恭賀,常以抱憾,今日偶遇,阿嫂給你賠個不是。”
    李琩趕忙擺手:“阿嫂言重了,臣弟完全能夠理解兄嫂的苦衷。”
    “太子也沒什麽苦衷,就是當時還生你的氣,”韋妃笑道。
    她的坦誠,讓李琩難以招架,隻是嗬嗬笑著。
    韋妃笑道:
    “你兄長的品性,你是知道的,心事都掛在臉上,愛恨分明,他生你的氣,也不過一時,眼下就已經好很多了,我呢,私下準備了些賀禮,改日派人給你送至府上,雖已太遲,但也是我夫婦對十八郎的一番彌補。”
    李琩點了點頭:“請阿嫂轉告兄長,往日是臣弟過火了,請他不要記掛心上,將來有機會了,臣弟會當麵向他請罪。”
    韋妃欣慰一笑,雙眸閃爍道:
    “有你這句話,我很高興,希望十八郎知道,我是真心希望你們兄弟好。”
    李琩實在是受不了對方的眼神,趕忙避開,道:
    “也請阿嫂知曉,臣弟對阿嫂的敬愛,絕不摻一絲虛假。”
    “我信!”韋妃點了點頭,看了鹹宜一眼,就打算離開了。
    她知道,自己不能呆的太久,她是“偶遇”之下,打個招呼,不是密謀什麽事情。
    這是興慶宮,遍布耳目。
    這時候,隻見遠處的嚴挺之一聲怒罵,正在訓斥一名年輕的金吾衛士,頓時吸引了周圍人的目光。
    李琩也詫異的看了過去。
    老子訓兒子,那麽一旁的裴耀卿必然就是和事佬了,隻見他拉扯開嚴挺之,然後拽著嚴武朝李琩這邊走來。
    “怎麽回事?”李琩問道。
    嚴武在進宮的路上,已經不害怕了,因為按照八議免罪,他爹是可以給他頂罪的。
    既然我爹都回來了,我還怕你幹什麽?
    再說了,你也沒證據。
    “侯莫陳超回來了,現在羽林軍,”嚴武道。
    韋妃也是隨之一愣,目光詢問的看向李琩:
    “這位不會是嚴公的大郎吧?”
    她也聽說過嚴武那樁事,而且非常清楚,因為那樁案子的受害者,不僅僅是侯莫陳超的女兒,還是永王妃的親妹妹。
    李璘要不是出不了十王宅,肯定是要收拾嚴武的。
    李琩無奈的點了點頭:
    “還能是誰呢?這是這小子。”
    嚴武對於大唐服飾等級製度,是非常了解的,眼下偷瞄韋妃一眼後,趕緊就跪下了:
    “金吾衛士,拜見太子妃。”
    韋妃撇了撇,起身朝李琩道:
    “我會幫忙的,隻要你開口。”
    李琩也跟著起身,道:
    “不敢辛勞阿嫂,您別插手,臣弟會處理的。”
    嚴挺之之所以大動肝火,可不是在生兒子的氣,雖然他批頭蓋臉罵的是兒子。
    但原話卻是:丟人現眼的玩意,不是你幹的,你怕他個求。
    也就是這種時候,嚴武才會老老實實挨訓。
    他再鎮靜,畢竟才是個十六歲的孩子,平時在長安胡作非為也就罷了,牽扯進來高級別官員,他也慌呀,畢竟去年能夠從容過關,皆因高力士在聖人麵前說了一句:十五歲的少年,幹不出這種事情。
    這句話可謂一錘定音,聖人因而放了他一馬,撤銷了大理寺對他的審查。
    但是眼下,嚴挺之心知,聖人萬一需要一件輿論大事,來掩蓋楊玉環的事情,那麽兒子去年那樁案子,很有可能隨著侯莫陳超返京,而重起調查。
    太子妃與鹹宜已經離開,李琩幾人坐下之後,小聲交談著。
    “他多半是跟著田仁琬一塊回來的,”嚴挺之皺眉道。
    裴耀卿點了點頭:
    “應該是了,田仁琬回京不久,我在右相府見過一麵,侯莫陳超起家便是在千牛衛,如今被安排至羽林軍,也不算稀奇,看樣子,他不打算善罷甘休。”
    “哼!”嚴挺之冷哼道:
    “聖人都已定奪,證明吾兒無罪,他想重查此案,沒那麽容易。”
    他就這麽一個兒子,無論如何都要保證其萬無一失,哪怕他出事,也不能讓兒子出事,否則九泉之下,沒法跟祖宗交代。
    裴耀卿臉色凝重道:
    “不要大意,如今他任職羽林,掌天子護衛,是可以經常見到聖人的,聖人念舊重情,如果侯莫陳超苦苦哀求,聖人還真說不定會準許重審此案。”
    李琩在一旁默默聽著,暫時沒有插嘴的打算。
    因為他從曆史上知道,那件事就是嚴武幹的,但是有一點他搞不清楚,為什麽史書可以證明是嚴武幹的,但嚴武卻一點事都沒有,甚至在曆史上還坐到了劍南節度使的高位。
    甚至流傳,嚴武之所以四十歲便英年早逝,是因為他害死的那名少女,幻化成厲鬼索走他的性命。
    但是至少眼下,李琩從嚴武的表情上看不出絲毫問題。
    這小子心理素質真好,不愧是長安年輕一代的第一狠人。
    “我回京之後,尚未見過高將軍,說不得需找個機會見一麵,”嚴挺之也被裴耀卿的一番話說服,認為無論如何,都不能讓這件案子重起。
    因為黑白一事,本來就說不清楚,你就算是無辜的,有時候運作不好,也會變成罪人。
    是非對錯,一半在自己,一半在別人。
    嚴武的事情,已經不僅僅是一樁公案,會直接牽扯到朝廷黨爭,嚴挺之認為自己還沒有見過李林甫,形勢還不明朗。
    “今晚燈會過後,嚴公需早早前往平康坊等待,”李琩提醒道:
    “大郎一事,不宜在這個時候被搬上台麵,見麵之後,你要提一提,請右相給你拿個主意。”
    他的意思,是讓嚴挺之務必真心服軟,這個時候如果讓李林甫發覺嚴挺之不夠誠心,嚴武將會凶多吉少。
    李林甫在當下的朝堂,影響力是最大的,但又極缺馬仔,而嚴挺之做為張九齡當年的馬仔,無疑是非常優質的。
    嚴挺之明白李琩的意思,點頭道:“放心,我有分寸。”
    李琩接著又看向嚴武,冷冷道:
    “接下來的日子,你就不要外出晃悠了,老老實實待在王府,侯莫陳超還沒膽子找我要人。”
    這句話讓嚴挺之心中大定,等於李琩要出麵保人了。
    不管怎麽說,人家是聖人的親兒子,聖人可以蹬鼻子上臉羞辱人家,但別人不行
    隨著楊玉環的到來,李隆基興致漸高,不停的與楊玉環交頭接耳,討論樂舞戲曲。
    事實上,楊玉環對於樂舞一道,無疑是非常精通的,但遠不如教坊那些專業人才,甚至梨園子弟。
    但是李隆基呢,最喜歡與楊玉環探討,原因無它,就是因為楊玉環水平有限。
    水平不高,就會不斷請教,畢竟楊玉環是真心喜愛,並且在下功夫鑽研。
    而李隆基呢,可以回答楊玉環所有的問題,解惑之後,楊玉環那一副受教及仰慕的表情,會讓李隆基覺得很爽,很有裝逼感。
    台下的皇子坐席,永王妃侯莫陳氏,在接到一個消息後,便開始哭哭啼啼。
    李璘見狀,在媳婦大腿上捏了一把:
    “噤聲,父皇興致正高,勿要有敗興之舉。”
    侯莫陳氏不管,還是哭。
    她就是侯莫陳超的大女兒,死的那個是侯莫陳超的三女兒,這都是嫡女,鮮卑族非常重視嫡庶,而且比漢人重女。
    她是得到提醒了,要在今晚的宮宴上,找機會麵見聖人,將去年那樁已經了結的案子再搬出來。
    沒辦法,當時所有的線索全都指向嚴武,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人就是嚴武殺的,但就是沒有證據。
    沒證據就沒辦法緝拿一個朝廷命官的獨子,當時就連基哥都頭疼了。
    高力士那句話,與其說是說服了基哥,不如說基哥是就坡下驢,將事情做個了結。
    人家就這麽一個兒子,他真要處置了,嚴挺之能善罷甘休?
    不牽扯造反,皇帝也不敢隨便給人家絕後。
    皇子席位距離李隆基太近了,他不想看見都不行,本來聊得正歡,隻見永王夫婦在那邊不停的糾纏拉扯,李隆基本以為是兒子和兒媳鬧矛盾,於是朝高力士笑道:
    “讓他們過來。”
    他還想著當和事佬呢,眼下十王宅裏,除了太子不能親近,其他皇子,李隆基都會給甜棗吃,尤其是被太子撫養長大的李璘。
    在李琩出嗣之後,他更需要安撫十王宅,因為他知道這幫人非常嫉妒李琩。
    他也在五王宅裏待過,難道不知道住在那裏的人,都是什麽想法?
    李璘一臉苦相的帶著哭哭啼啼的媳婦走過來,朝著李隆基下拜:
    “兒臣的過錯,擾了父皇的雅興。”
    李隆基哈哈一笑:“你們這是怎麽了?她何故哭泣?”
    李璘不敢撒謊,一臉為難道:
    “王妃剛收到消息,侯莫陳超在宮門外,見到嚴武了。”
    李隆基一愣,不用兒子多說,他就已經全盤都搞明白了,但還是裝模作樣的看向高力士:
    “嚴武當下在何處任職?”
    隋王宅裏兩個內鬼,他能不知道嚴武在哪?高力士笑道:
    “在十八郎帳內府任典軍,好像還在右金吾掛了個職。”
    李璘一聽竟然牽扯到李琩,頓時來勁了:
    “十八郎連這個小畜生都敢用?”
    小畜生的稱呼,可不是他先開的頭,而是李隆基,當初事情剛出來,大理寺介入調查之後,曾經上奏李隆基,他們認為嚴武多半就是凶手,當時基哥一怒,罵了一句小畜生。
    李隆基不想再重提此事,畢竟他已經召嚴挺之回來了,這個節骨眼上,他不希望鬧出其它風波。
    高力士知道主子心意,提醒道:
    “去年案子已經了結,你們再揪著不放也於事無補,不要總是將人心想的太壞,嚴武那時才十五歲,這是一個十五歲的少年郎能幹出來的事嗎?”
    永王妃一直都知道高力士是幫著嚴挺之的,所以她直接朝李隆基道:
    “回父皇,隻身一人出京師,往鞏縣,下江淮,這也不是一個十五歲的少年郎能幹出來的事情,但是嚴武就幹出來了。”
    李隆基麵無表情,默不作聲。
    他其實也偏向於凶手是嚴武,但他是皇帝,處理事情不是看對錯,而是看情勢。
    當年嚴武的事情剛出來,這小子便孤身一人帶著侯莫陳超的三女兒逃離京師,名義上是去洺州探望父親嚴挺之,那時嚴挺之還是洺州刺史,也就是河北邯鄲一帶。
    所以嚴武走水路往洛陽,再經鞏縣,但最後沒有北上去河北,而是南下去了江淮。
    因為這小子很機靈,算準了緝拿他的人一定會往河北一線偵查他的行蹤,所以反其道而行,選擇南下。
    但大理寺也不是吃素的,何況這小子還帶著個累贅,最後還是在淮水與泗水交匯處的河道上,被逮住了。
    不過在被抓到之前,他將侯莫陳氏勒死,沉河了,以至於大理寺沒有拿到最關鍵的證據。
    麵對兒媳哭訴哀求,李隆基一陣煩悶,朕也是多嘴,就不該叫你們過來,這不是自找麻煩嗎?
    “你們先回去,今日是上元宴,有什麽事情以後再說,”高力士已經趕人了。
    他是替聖人趕的,李隆基不吭氣的意思,就是讓他出麵。
    李璘也不敢多說了,硬拉扯著媳婦返回座位。
    “真掃興!”李隆基嘴裏嘟囔了一句。
    楊玉環湊過來道:“聖人勿要動氣,喪妹之痛,人之常情,臣妾也聽說過這件事呢,當年鬧得沸沸揚揚。”
    她一開口,姐姐楊玉瑤本能的就想去攔,因為事情牽扯到了十八郎,她不願妹妹多嘴摻和,但是手還沒伸出去,聖人的目光就已經看過來了。
    “噢?太真覺得,那件事是否是嚴武做的呢?”李隆基笑問道。
    高力士心弦一繃,好家夥,你可別亂說啊。
    他最清楚楊玉環在聖人心裏的地位,人家要是一開口,是有很大可能改變聖人心意的。
    楊玉環蹙眉沉吟片刻後,搖頭道:
    “我也不知道,但凶手至今沒有抓到,侯莫陳將軍恐怕是難以釋懷的。”
    高力士與楊玉瑤同時心叫完蛋,你這不是亂攪和嗎?
    果然,李隆基皺眉片刻後,道:
    “燈會結束之後,朕便見一見這位長安的少年豪傑。”
    說罷,他又頓了頓,道:
    “還有嚴挺之,對了,還有朕的十八郎。”
    高力士無奈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