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3章 遷都
字數:3284 加入書籤
都說春江水暖鴨先知,戰爭即將來臨,最先反應的自然是無辜的百姓。
永樂十四年月初一,草原上大批的牧民拖家帶口的,再次跑到了距離土家堡不過0裏的空地,再次安營紮寨,住了下來。
他們不是經商的商販,此時也非缺糧少食的嚴冬臘月,按理說他們都該忙著放牧為生,哪有時間跑這來偷懶?
林川端坐在城樓,用電子高倍望遠鏡看著遠處的營地,裏麵不光有韃靼服侍的牧民,也有瓦剌的民眾,他們兩家向來水火不容,這是鬧哪樣?
“烏蘭。”林川一聲招呼,紅毛短發的烏蘭上前聽令,“帶幾個弟兄,去摸摸他們的底。”
“明白,要把他們轟走嗎?”烏蘭摩拳擦掌道。
“叫你摸底,不是掀桌子,弄清楚他們想幹嘛就行。”林川拍了一下烏蘭火紅的腦袋瓜子,這家夥就是太久沒打仗,欠的。
無奈,烏蘭帶來大約0名林川衛騎兵狂奔0裏,來到新出現的牧民營地,大約隻逗留了半個時辰,就把一切弄清楚了,又是火急火燎的跑回來稟報。
看他急切又興奮樣子,林川知道準沒好事。
“要!要打仗啦!瓦剌與韃靼都在調兵遣將,據說雙方都湊了不下十萬兵馬,雙方的可汗都是親自領軍,看來是要打個你死我活出來啦!”烏蘭那躍躍欲試的眼神,仿佛是在說,我們也去湊熱鬧吧!
“別人打架關我們屁事?你哪涼快哪歇著去,通知輜重官,拖點貨品去他們營地轉悠轉悠,既然來了,可不能讓他們白避難,不刮出點油水來,哪像我土家堡的待客之道?”林川明顯是看中那些牛羊馬匹了,那可都是嘎嘎硬的硬通貨。
林川轉頭在回家同好會的群裏發起了知乎提問,話說瓦剌和韃靼的這場大戰,在正統曆史裏有沒有什麽講究?
回答他問題的,自然是博學多才的院長大人沈青萍,據蒙古史料《黃金史綱》記載,此場大戰徹底改變了草原上的勢力格局,韃靼太師阿魯台特地遣人征朵顏等衛兵幫助,在阿剌忽馬吉一帶與之發生了正麵混戰。
結果馬哈木居然戰死在了這場戰役之中,就連瓦剌的可汗答裏巴也被殺死,巴噶木更是被阿魯台所擒獲,再次過上了為他放牧的牛馬生活。
也是從那以後,史書上正式稱呼他為綽羅斯·脫歡……
聽完沈青萍的介紹,林川就納悶起來。通過玄機盟的何人歡的情報供給。這三年的瓦剌發展可謂如日中天,大量吸納西亞人才的哈拉和林,其發達程度都在追趕京師了,商業規模已經不是韃靼可以比擬的。
現在瓦剌是要錢有錢,要人有人,要資源有資源,怎麽看都不是韃靼一眾零散部落聯軍,可以抗衡的存在。
以林川對巴噶木的了解,也就因為對手是大明,換第二個來,對於他來說都是手拿把掐,怎麽會被韃靼打得這麽慘?搞得爹死可汗死,自己還被抓過去放牛放羊,實在是太不科學了。
不過林川與他們都算有點交情,但不多,你們打生打死和自己也沒有什麽關係,所以也就聽之任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大明自有國情在,對於這種狗咬狗的戰況更是喜聞樂見,雙喜臨門。
心情不錯的朱棣,在聽取了戶部一輪財務匯報之後,心情更好了,月初,宣布了一項重大國策,“遷都”。
朝廷六部都要執行雙京管理模式,在順天府修建更大更完善的行政機構,而皇宮的營造也不能馬虎。雖然過去民間已經捕風捉影,感受到了朝廷的遷都意味,畢竟國師姚廣孝一直在管理順天府的建設工作,把他忙得頭上一根頭發都不剩了。
但朝廷卻一直沒有正式宣布,主要原因還是來自各部官員的反對,還有捉襟見肘的財政情況。要知道那可是修建一座首都,從皇宮到城牆,甚至是路麵硬化工程等等等等,所要耗費的工匠,銀兩,還有時間都不是一般的帝王可以承受了。
不過林川引導建立的明聯儲,則成為了給朱棣兜底的勇氣,為了遷都,明聯儲決定每年發放,000萬兩遷都國債,一共發行0年,0年後,第一期國債才開始兌付,年利率厘,可每年先行支付利錢。
然後,工部突然發現,自己他媽窮得居然隻剩下了錢啦!不過修個首都而已,灑灑水啦!隻要錢管夠,掃地大媽都能扛幾袋水泥,跟玩似的。
朱棣也由此發布了那條流芳百世的祖訓,“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林川是算過細賬的,遷都雖然耗資巨大,但變相帶動了民間各項生產物料行業的蓬勃發展,使得今時今日的大明所有人都忙得熱火朝天,就連看家護院的狗都變得供不應求。雖然國債看上去一時間負擔不輕,但帶來的長尾效應能讓明聯儲的借款業務,井噴式增長,收回的利息,足可抵扣國債的利率,還有盈餘。
況且方倉手握大明重點外貿項目,資源充足,也能從遷都營造中賺得盆滿缽滿。
在百姓眼中,現在的大明已經不是日子有盼頭了,簡直就是已經走到了,中華民族製霸天下的康莊大道上。
土豆的大力推廣,讓耕者有其食;蓬勃的金融業,讓勞者有其銀;發達的各項工業,讓織者有其衣,誰不是在玩命的生娃?
林川更是給太子爺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想為大明創造更多的高級人才,就必須提高民眾的文化水平。林川建議由朝廷牽頭,明聯儲兜底,在各大城市開設公辦學堂,隻要適齡兒童,就能享受免費的年文化教育,為後世的大明儲備棟梁之材。
為這事,朱高熾被林川感動得差點淚目,深感朝中文武百官,多考慮的都是眼前之蠅營狗苟,而林川的視線,卻已經考慮到百年之後的大明了,自然是滿口答應,極力推廣。
正所謂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經過這麽一折騰,日後大明一水兒的於謙們,估計也不會鬧出,皇上要去瓦剌留學生子的窘境了。
:.vv.cc
.vv.cc。.vv.cc(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