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1章 觀世大夫
字數:3111 加入書籤
張謙讓人搬來了一把太師椅,就擺在了這群倭寇前不過十步外的沙灘之上,正襟安坐其間,一邊拿著濕手帕擦拭指尖的血跡,一邊問話。
並非張謙喜歡擺譜,而是要用行動告訴這群倭寇,在大明軍隊麵前,他們連平頭跟自己說話的資格都沒有,從行為上藐視對手,但後方的弓箭手已經蓄勢待發,從行動上又警惕著對手的一舉一動。
“你們管事是誰?出來說與灑家說話。”張謙斜眼相視,陰陽怪氣道。
那老倭國和尚也沒藏著掖著,分開麵前的武士走上前來,看得出來這些手下也是擔心得不行,紛紛想勸阻,卻又無法違抗他的意願。
“吾乃倭國斯波氏六代家主,官拜左衛門佐,右兵衛督,左兵衛都,管領尾張,遠江,越前,信濃四國守護大名,護國重臣斯波義將之子,斯波義重是也。”難為這和尚一口氣念完了如此複雜的自我介紹。
張謙作為公公也是立刻聽明白了,這就是傳說中的倭國官二代是也。
聽完介紹,張謙沒有說話,仔細打量著眼前的老紈絝,雖然他們倭國貴族都有出家提振威望的說法,學佛法和大明讀四書五經也差不多一個道理,但眼前這老和尚顯然出家不久,那光頭上刮頭留下的傷疤曆曆在目。
最重要的是,一道道疤痕有深有淺,讓人不禁懷疑,是哪家的剃頭匠,用鐮刀給他完成的剃度吧?沒死在剃度現場,也算這老小子福大命大了。
“你說你是我就信你?”張謙反唇相譏。
斯波義重沒有狡辯,從僧袍衣袖中掏出了自己的斯波氏的家主名徽,就是一個雕刻精美的木牌,跟大明的腰牌功能類似,直接丟了過來。
張謙隨手一接,看了兩眼,再言道,“斯波義將灑家也曾有所耳聞,他們評價他是倭國的劉伯溫,為你們的足利義滿將軍平定了南北朝之亂,功比天高。不過他的兒子為何帶著一群倭賊,擅闖我大明邊塞,你若是要出訪,大可走官方渠道,持你們的將軍文書便可。我大明也是禮儀之邦,自不會為難你們這種彈丸小國。”
“敢問大人如何稱呼?”斯波義重雖被包圍,但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直言詢問對麵的名號。
“灑家乃皇上身邊之人,中官張謙是也。”雖然中官沒有品級,卻是皇帝身邊之人,主要職責包括出使列國,或監督鎮守邊關的將領,其地位是身後的主子賦予的,就算是從四品的千戶大人,見了他也要點頭哈腰。
“見過張公公。”斯波義重微微鞠躬行禮,卻感受不到幾分敬意,“回公公話,本官雖管領三國,但遭受奸臣富堅滿成陷害,被逼退隱高野山出家為僧。無法拿到將軍的通關文書。
其次冒死前來大明,就是想求中土之皇,救救倭國百姓於水火,還我倭國朗朗乾坤。”
“你還真是一點不拿自己當外人。”張謙冷哼道,“我大明皇帝宅心仁厚,廣交天下友邦,但可沒義務幫你們理那些破事,況且你還是跟這麽多倭寇一同前來,又帶著兵刃鎧甲,鬼知道你說的是真是假?”
“都聽著,卸甲。”斯波義重使用日文下達的命令,眾將士還有遲疑,相互看了一眼,斯波義重似乎有些生氣,又吼了一嗓子。
這下鎧甲武士算是聽懂了,似乎是說想違抗命令道呃當場剖腹,別丟他們斯波氏的臉。
無奈,眾將士紛紛丟下了武士刀與身上的鎧甲,變成了沒牙的狗崽子。
“張公公,大明皇上幫與不幫,可否帶本官見過之後再做定奪?”話說到這裏,斯波義重終於軟了一些下來,畢竟繼續杠下去,說不定還沒完全上岸,就要變成一堆屍骸了,那不就白來了嗎?
“皇上你們自然是要見的,不過肯定不是這種方式見。”張謙擺了擺手,示意兵卒上前,“來啊,給我把這群倭寇都給綁啦!”
這種活大家都是爭搶的去幹,拿著繩索就衝了上去。兩個對一個,把這夥嘰哇亂叫的小日子雙手反扭按倒在地,反抗激烈一點的臉都給壓進了沙地裏,賞他一口大明的熱土咀嚼。
斯波義重則不斷地告誡眾人,為了東瀛的未來,大家不要反抗,絕不能死在這裏。而他自己就很好的示範了一遍,什麽叫束手就擒。
但在這一眾被綁之人裏卻有一個例外,那就是頂著一頭垂腰爆炸頭的老頭,一直矗立在人後不為所動。
“老家夥,跪下!”兩名大明兵卒來到了他的麵前,看他年邁沒直接上手,還是用著命令的口吻。
“老夫跪天跪地跪鬼神,卻從不跪拜凡人。”那老頭居然也會說純正的漢語。
“哎呦喂,老家夥瞧把你能的!不跪?打得你跪!”兩名兵卒也不跟他客氣,直接上手一人一邊,抓住了他的手腕,另一隻手扣住了他的肩膀,就想把他按倒在地。
可沒等兩人反應過來,穿著甲胄重達一百多斤的他們,莫名其妙的被甩飛到了半空中,高高躍過了雞窩般的頭頂,摔進了身後的大海裏去。
“媽的!他居然敢反抗!”一些已經捆好了其他人的兵卒,迅速拿起武器就衝了上來。
“不能動他!他乃是我東瀛的觀世大夫!名世阿彌!”已經被綁起來的斯波義重趕緊介紹著,恐出事端。
“不過是要綁老夫,無需你們動手,老夫自己來就好。”世阿彌也不觸黴頭,撿起了地上的繩索,當著眾多兵卒的麵,自己把自己的雙手牢牢捆綁了起來,還用牙咬的方式係了一個死結。
未免節外生枝,張謙也不懂觀世大夫是什麽頭銜,既然全員都給綁起來了,自然宣告結束了今夜的抗倭大戰,招呼兵卒將他們全給押解,先行安頓到金鄉衛的大牢,待休整幾日後,便會一同回京複命,通報本次大戰的全部情況。
不管怎麽說,這都是一場大勝仗,朝廷的封賞已經板上釘釘,況且兵卒幾乎沒有什麽傷亡,就全殲了3000多名倭寇,簡直要被寫入史冊供後世傳頌。
喜歡一把大狙闖大明請大家收藏:()一把大狙闖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