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4章 倭寇入京
字數:2898 加入書籤
金鄉衛大捷的消息很快就被送到了京師,正好讓每天批閱奏章,皇帝當得枯燥且乏味的朱棣眼前一亮。
心想,我艸!160人追擊4000人,一條船打百條船,這麽牛逼?還配合布防守軍在灘頭圍追堵截,前後夾擊,全殲3000多人,一個沒放跑?還活捉了50多個鎧甲武士?己方損失不足百人?
牛逼啊!牛逼啊!我大明將士就是牛逼啊!
領隊的還不是什麽正經將軍,而是出使歸來的中官張謙,一個太監就能如此有勇有謀,以後看小日子還敢不敢到我大明境內來為非作歹?!
在張謙的奏章裏最後還提到,他們活捉的還是倭國的名門望族,斯波氏的家主斯波義重,還有一個自稱觀世大夫的老頭世阿彌。張謙還提起了斯波義重乞求麵聖,不過他也建議,倭寇詭計多端,心狠手辣,未免皇帝陛下勞神費力,可在當地直接斬首處決,當地的老百姓也非常支持此等做法。
朱棣可不想錯過跟眾大臣炫耀戰果的機會,所以命人賞賜前往金鄉衛,封賞參與此次戰鬥的所有將士,表彰他們的英勇無畏。
至於這夥賊人,朱棣也安排了刑部員外郎呂淵前去押解倭寇入京,聽候刑部發落。
朱棣對此事的考慮,不光為了炫耀戰功,而是順帶告誡群臣,當今真的就是太平盛世了嗎?或許來自草原的威脅暫時消失,但異族侵害我心不死,來自海上的威脅與日俱增。覺得是時候增加海防預算,在沿海多配置岸防大炮等火器,增加巡邏船隻等,都是正事。
但這些東西不缺辦事的決心,隻缺辦事的銀兩,朱棣尋思的找大胖太子再騰挪些許,現在不是還能發放債券嗎?順道搞個海防債券不就好了?
皇上想的自然很美,但現實是大胖就像那茅坑裏的石頭是又醜又臭又硬。上次朱棣借著穀王之事,好好懲戒了這太子一番,現在又要找他開口要錢,總要整出點新花樣吧?
最後讓這群鱉孫在大殿上大放厥詞,激怒群臣,到時候順帶跟大胖說點軟話,自然水到渠成。
正所謂親父子哪有隔夜仇?懲戒兒子叫懲戒嗎?那叫愛的教育,誰小時候沒被爸爸愛過?又不是昆侖奴……
就這麽一石多鳥之計,伴隨著刑部與禮部的隊伍浩浩蕩蕩的,前往金鄉衛而展開。
等到這夥斯波氏家的倭賊,被押解來到京師時,已經永樂十五年,三月底了,偌大的京師,宏偉的城牆,磚瓦結構的房屋,青石板鋪設的路麵,都讓斯波義重歎為觀止。
他自認也是吃過見過的貴族,但做過國都的平安京,也隻有區區不過30萬的人口,城市外圍許多地界都還充斥著農田,居民房屋多為木質結構,眾多街道都是古早的土路,每逢下雨天,直接變成泥巴路,人車馬皆難行。所以他們才發明的木屐,這種高腳鞋,走在泥路不太容易弄髒衣物。
“阿彌桑,這就是傳說中的大明京師了嗎?我們的平安京何時能建立成如此繁華的模樣?”斯波義重坐在馬車之上,挑開幕簾看著窗外的景色,不由感歎。
“大明政權九州萬方皆歸一統,集全國之力,營造的都城,自然宏偉壯麗。再看現在的東瀛,猶如一盤散沙,守護大名各自為政,爭鬥不斷,再過500年估計才有希望吧?”世阿彌簡直就是個預言家,必須刀了。
“不,在我看來,隻要扶持義嗣大人繼承將軍大位,定能實現東瀛一統的局麵。他是有大智慧的賢者,才不像他大哥足利義持,暴政虐施,弄得義滿將軍與我父建立的盛世開局,又是毀於一旦。”一提起那該死的足利義持,斯波義重又是咬牙切齒。
“勸你莫抱太大希望,張謙說得對,大明皇帝日理萬機,心係的是九州萬方,我們東瀛區區彈丸之地,哪值得他花心思去摻和?”世阿彌慵懶的靠在了椅背之上,享受片刻的寧靜。
呂淵對待他們的態度,顯然比張謙要好,至少給他們鬆綁,並且可以乘坐官家的馬車入京,至於他們的手下待遇就沒這麽好了,全是六人一輛的牢籠囚車,車邊還掛上了倭寇的牌匾。這哪是入京,分明就是遊街示眾。
官家抓到倭寇的消息不脛而走,一時間老百姓紛至遝來。像電視劇裏,一般這種場景什麽臭雞蛋,爛番茄,爛菜葉就會一個勁的亂丟,砸得這群倭賊睜不開眼。
但現實裏,雞蛋菜葉可都是稀罕物件,丟犯人?他們何德何能吃得這麽好?所以大家多是路邊挖出了泥土,混合上水變成泥巴球,啪啪啪一輪丟下來,硬生生將這群倭寇砸成了昆侖奴。
更有機靈鬼,會在泥巴球裏包石頭,一打一個頭破血流。引得這群倭寇八格牙路的鬼叫連連。不過叫了一會兒他們就不敢出聲了,因為一張嘴,就能吃上一口爛泥。還是京師人多,人們朝他們丟的泥巴,別說種荷花了,就是砌小樓都夠。
倭寇之壞,哪怕是沒經曆過的京師人民也早有耳聞,這些匪賊橫行沿海,劫殺商販,強暴民女,無惡不作,是那種死了下十八層地獄,閻王都恨不得單獨給他們再開一個十九層大包間的惡心玩意,怎能不招百姓記恨?
呂淵顯然是故意的,他保存了斯波氏家族的臉麵,卻也讓他們看到了大明百姓對倭寇真實的態度,讓他們明白,如果不是單獨乘坐馬車,什麽狗屁倭國貴族,在大明,也隻有吃泥巴的份。
如果他期待斯波義重能為此感到羞愧,為倭寇的行為覺得抱歉的話,那屬實就是他想多了。
在倭國人的思維裏,弱肉強食就是與生俱來的規則,強者天生擁有更多資源,弱者是無法在大東瀛的國土上生存的,所以他們隻能流離海外。
但就是這麽一群被淘汰的倭國人,能在大明的沿海興風作浪,足可見他們東瀛的優勢。但凡給他們像大明一樣的廣袤國土,斯波義重隻覺得大東瀛會發展得比大明更加強盛。